影响环境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会影响局部地区,甚至全球的环境变化;二是人为因素,如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中世界性的三大自然灾害是地震、旱涝灾害和风暴灾害。国际上一般将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越严重,烈度越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灾死亡人数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有50多万人因灾死亡。......
2023-08-11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影响一个地区天气的主要因素是气团、锋和气压系统。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存在着物理属性(温度、湿度、稳定度等)比较均匀,垂直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一大块空气,称为气团。气团的水平范围一般可达几千千米,垂直范围为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常可发展到对流层顶。气团是在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下形成的。因而要形成气团,首先要有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即气团的源地,如广阔的海洋、巨大的沙漠或冰雪覆盖的陆地等等。除源地外,气团的形成还需要有合适的环流条件,即较稳定的环流,才能使大范围的空气较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下垫面上,通过辐射、对流、蒸发、凝结等物理过程使之逐渐获得与下垫面相适应的相对均匀的物理属性。
气团形成后,当环流形势发生改变,它离开源地移动时,由于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气团的物理属性也随之发生改变,称为气团的变性,该气团也被称为变性气团。
2.气团的分类
根据气团温度与其所经过的下垫面之间的温度对比区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如果一个气团比相邻气团温度高或向着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使它所经之地变暖,而其本身逐渐冷却,这种气团称为暖气团;如果一个气团比相邻气团温度低或向着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使它所经之地变冷,而其本身逐渐增热,这种气团称为冷气团。
暖气团和冷的下垫面接触时,向下垫面输送热量,气团的下层空气由于热量的输送而冷却较快,形成逆温,稳定度增加,所以暖气团属于稳定气团。在暖气团控制下,由于下层空气冷却发生水汽凝结,产生平流雾、低云或毛毛雨等天气现象。冷气团与较热下垫面接触,它自下垫面吸取热量,下层空气变热,形成上冷下热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冷气团属于不稳定气团。在不稳定气团控制下,易发生对流运动,产生对流云、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
(二)锋
1.锋的概念
当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它的宽度在近地面气层中约数十千米,在高空可达200~400 km,过渡带的宽度与大范围的气团相比显得很狭小,可近似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差异很大,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发生强烈的变化。锋面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天气系统,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锋面在空间随高度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所以,冷气团处于锋面下方,而暖气团处于上方,通常暖空气会沿着锋面向上爬升,绝热冷却,容易发生水汽凝结。所以,锋面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锋的分类及天气
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以把锋分为暖锋、冷锋和准静止锋等类型。
(1)冷锋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在冷锋面上侧,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中的水汽迅速冷却,极易凝结形成云层和降水。因此,当冷锋经过时,一般常出现云层增厚、降雨或雪、刮风等天气;而冷锋过境后,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图5-3-4)。
(2)暖锋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暖锋的坡度(锋面的倾斜程度)一般较小,所以锋面在地面覆盖的范围很广。暖锋上,暖空气沿着锋面缓慢爬升,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当暖锋经过时,也会出现多云,天气也将由晴转阴再到降雨。由于暖锋的坡度较小,暖空气的对流较弱,所以降水区域宽广,但降水强度较小,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暖锋过境后,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逐渐晴朗(图5-3-4)。
图5-3-4 冷锋天气、暖锋天气示意图
(3)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由于地形阻滞作用,锋面很少移动或在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多数是冷锋南下,冷空气逐渐变性,势力减弱而形成的。准静止锋的锋面坡度更小,所以地面雨区范围更广,一般降水强度较小,多为长时间的连绵细雨。例如,昆明的准静止锋天气(图5-3-5)。
图5-3-5 准静止锋天气示意图
(三)气压系统
在大气中,相对稳定的高气压区或低气压区叫作气压系统,例如,气旋、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台风和热带风暴等等。在不同的气压系统中,空气运动的形式不同,进而产生各种天气现象。气旋、台风等低压系统经过时,会出现大风、降水天气;反气旋、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经过时,会出现晴朗、高温的天气。
有关自然科学基础的文章
影响环境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会影响局部地区,甚至全球的环境变化;二是人为因素,如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中世界性的三大自然灾害是地震、旱涝灾害和风暴灾害。国际上一般将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越严重,烈度越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灾死亡人数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有50多万人因灾死亡。......
2023-08-11
气候与天气有密切的联系,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影响该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辐合带、瓦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水分蒸散量在130 cm以上。本带可分为5个气候型,其中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又可划分为3个亚型。因干旱程度不同可分为副热带干旱气候与副热带半干旱气候两个亚型。......
2023-08-11
从原始地球诞生之时起,也就开始了地球圈层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构成原始地球的各种物质发生分异,重物质下沉,轻物质上升,发生了圈层的分化。地球表层物质由于放热冷却固结成岩,出现一层硬壳而形成地壳,地球内部物质则进一步分化,出现不同层次。而原先以结晶水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大量水随着地内温度的升高成为水蒸气,通过火山活动进入大气层,最终以降雨的形式到达地面形成原始的水圈。......
2023-08-11
(一)人体的重要器官1.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人体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 m2,厚度因人或部位而异,为0.5~4 mm。真皮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图4-2-6人体骨骼的结构图3.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关节由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构成。正常时,关节腔内有少量液体,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
2023-08-11
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对该学科中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和规律,是对现今思维活动中所依据的学说和原理不断检验的思维活动。进行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首先必须提出科学问题;接着制订如何进行研究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选择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方法);再把由感官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2023-08-11
眼球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视觉通路把视觉冲动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获得视觉形象;眼附属器则主要对眼球及视觉通路起保护作用。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所组成。远视眼及其矫正处在休息状态的眼睛使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面形成焦点,称为远视眼。根据眼睛的远视程度,选择适当焦度的凸透镜,使近处物体恰好成像于视网膜上。另外,某些老年人的晶状体,由于失去了调节作用,注视近物时,其情形与远视眼相似,这称为老花眼。......
2023-08-11
近年来,由于古人类化石不断被发现,可将人类的进化大致划分成早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我国周口店发掘出来的距今79万年前的北京直立人,标本多而全,已闻名于世。晚期直立人的肢骨基本上已和现代人相似,脑容量为800~1000 mL,北京直立人的用火水平已相当高明。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我国发现的山顶洞人和法国的克罗马农人,常被作为本阶段的代表,他们的体质与现代人相同。......
2023-08-11
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从20世纪中叶以来,陆续诞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一)科学技术革命1.物理学革命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和发展,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现代化学价键理论使人们对各种物质分子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入,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合成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