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祖现象遗传学长期的悬案根据进化论学说及相关发现,人类是从猿进化成现在的人的,但是人在现实中偶尔会出现一些特例,比如说,天生无疾病,但是却只能爬行不能直立行走。这些令人震惊的现象被称之为返祖现象。返祖现象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生物“退化”现象。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返祖现象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初期阶段,至于出现返祖现象的具体诱因,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2024-07-06
生殖是指生物繁衍后代、绵延种族的现象,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生殖的基本类型
1.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没有受精过程,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多见于低等的生物,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四种(图4-3-1)。其中营养生殖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如分根、扦插、嫁接等农业技术,来繁殖花卉和果树,尤其是一些不产生种子的经济植物,如香蕉、无籽葡萄等,必须用营养生殖方式繁殖。营养生殖速度快、产量高。由于繁殖的后代是亲本的一部分,带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特性,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图4-3-1 生物的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在200多万种生物中,无性生殖只占1%~2%,绝大多数生物均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备父母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有性生殖最主要是进行配子生殖。根据两性配子的差异程度,分成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三种。
(1)同配生殖
同配生殖是两个形态、大小相似的性细胞(同形配子)结合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衣藻的同配生殖(图4-3-2)。
图4-3-2 衣藻的同配生殖
(2)异配生殖
异配生殖是两个形态、大小不同的性细胞(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实球藻的异配生殖(图4-3-3)。
图4-3-3 实球藻的异配生殖
(3)卵式生殖
在异形配子基础上,进一步分化成形态、大小、结构完全不同的配子,雌配子又称卵细胞,雄配子又称精子,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
多细胞生物中卵式生殖普遍存在,特别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卵式生殖是唯一的生殖方式。卵细胞很大,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供受精卵发育时需要。精子小而灵活,有很长的尾部,便于游到卵细胞处,保证受精作用的实现。受精时有大量的精子游向卵细胞,但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图4-3-4)。
图4-3-4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生殖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必须经过一种特殊的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在整个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一个二倍体亲本细胞,即两组染色体(2n),产生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即各含一组染色体(n),也就是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本细胞减少一半。
1.精子的形成
精子是精巢里的精原细胞(2n)演变而来的。精原细胞(2n)经过有丝分裂产生许多初级精母细胞(2n),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n),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已减半。两个次级精母细胞(n)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n),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图4-3-5)。
2.卵细胞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大致相同。卵细胞是由卵巢里的卵原细胞演变而来的。卵原细胞(2n)经有丝分裂形成大量初级卵母细胞(2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很小的第一极体(n),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减少一半。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n)。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以后三个极体都退化(图4-3-6)。
图4-3-5 精子的形成
图4-3-6 卵细胞的形成
(三)受精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1.动物的受精
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包括人类),通常进行体内受精;无脊椎动物和许多水生动物,通常在水中和体外进行受精。
2.植物的双受精
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花。一朵典型的花中,有雄蕊和雌蕊。当开花、传粉后,雄蕊中的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粒长出花粉管,通过花柱进入子房里的胚囊,管壁破裂,管内的两个精子出来,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过程;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再一次完成受精,这种两次受精的现象称为双受精(图4-3-7)。
图4-3-7 种子植物的双受精
有关自然科学基础的文章
返祖现象遗传学长期的悬案根据进化论学说及相关发现,人类是从猿进化成现在的人的,但是人在现实中偶尔会出现一些特例,比如说,天生无疾病,但是却只能爬行不能直立行走。这些令人震惊的现象被称之为返祖现象。返祖现象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生物“退化”现象。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返祖现象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初期阶段,至于出现返祖现象的具体诱因,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2024-07-06
心的活动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两类细胞的生物现象各自不同。(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 mV,其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同,也是主要由K+外流引起的K+平衡电位而产生的。这种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是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是形成自动节律性的基础。......
2023-11-02
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因生物电现象产生于细胞膜的两侧,故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生物电主要表现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种形式。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有效刺激必须能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电位值,从而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爆发动作电位,这个能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2023-11-02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中,雄配子本身的基因不能与雌蕊孢子体基因中的任何一个相同,如果相同,则花粉管不能生长。自交不亲和花粉管中纵向长轴F-actin纤维束大量消失。自交不亲和迅速诱导大规模肌动蛋白纤维解聚。自交不亲和花粉管中发生一系列细胞程序化死亡中的典型现象。......
2023-11-20
电解质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能使电解正常进行时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由原电池产生的电动势同外加电压的方向正好相反,称为反电动势。这种分解电压超过原电池电动势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浓差极化可以采用加强搅拌的方法使之减少。由于在进行电解时两极析出的产物构成了原电池,此电池电位差也和此外加电压方向相反。......
2023-06-19
据观察,在150℃条件下的电迁移试验中,铅是主要的扩散元素。回流结束后,高铅焊料内会产生Cu3 Sn,但随着锡向热端扩散,Cu3 Sn转变为Cu6 Sn5。在硅侧的整个接触区域内,孔洞和Cu6 Sn5的分布是均匀的。......
2023-06-20
⑥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应当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一方应当首选结扎措施;计划外怀孕应当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是指利用医疗手段终止12周以内妊娠的一种生育控制术,可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
2024-01-08
此时如患者确实无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以裂隙现象可能性大。2.束支裂隙现象束支内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两束支的不应期不等,造成双束支不同速度传导所致。当房性早搏进一步提前时,心房肌进入相对不应期,表现为传导延缓,当延缓达到一定程度,激动到达旁路时,其已脱离了不应期,结果使已经传导阻滞的旁路恢复了传导功能而下传激动,即发生旁路裂隙现象。改变基础心率或药物影响心肌组织不应期能使裂隙现象消失。......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