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地球诞生之时起,也就开始了地球圈层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构成原始地球的各种物质发生分异,重物质下沉,轻物质上升,发生了圈层的分化。地球表层物质由于放热冷却固结成岩,出现一层硬壳而形成地壳,地球内部物质则进一步分化,出现不同层次。而原先以结晶水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大量水随着地内温度的升高成为水蒸气,通过火山活动进入大气层,最终以降雨的形式到达地面形成原始的水圈。......
2023-08-11
(一)人眼构造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感觉器官,从外界传入大脑信息的70%~80%都是来自人体的眼睛。依靠眼睛的调节作用,可以把距离不同的物体,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成像,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眼睛可以分为三部分:眼球、眼附属器和视觉通路。眼球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视觉通路把视觉冲动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获得视觉形象;眼附属器则主要对眼球及视觉通路起保护作用。
在这些结构中最重要就是眼球,下面重点介绍它的构造(见图3-2-6)。
眼球的外形近似球形,其结构及功能类似一个微型照相机,但远比照相机精密、准确。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所组成。
1.眼球壁
它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坚韧而有弹性。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乳白色的巩膜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外壁,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入口,俗称“黑眼珠”;巩膜与角膜紧接,不透明,俗称“白眼珠”。
中层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所以又叫色素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后又可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表层有凹凸不平的皱褶,这些皱褶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不会改变。虹膜中间有一直径为2.5~4 mm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依光线强弱可缩小或放大,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就如同照相机的光圈;睫状体参与眼的调节功能;脉络膜连接于睫状体后,含有丰富的色素,呈紫黑色,起遮光作用,就相当于照相机的暗箱。
图3-2-6 眼球的构造示意图
内层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具有感光作用,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最敏锐的区域,其作用好比照相机的底片。
2.眼内容物
眼球内的组织,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为屈光间质,有曲折光线的作用。
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前后房,由睫状体的睫状突产生,具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
晶状体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借助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形状如双凸透镜,是一种富有弹性、透明的半固体,能改变进入眼内光线的屈折度,相当于照相机调焦的作用。
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眼球后部的4/5空腔,为透明的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具有屈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这三部分加上外层中的角膜,就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这些透明的屈光介质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图像,视神经把双眼获得的图像信息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将颠倒的图像翻转,两眼图像组合,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外界的事物了。由此可见,视觉形成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见图3-2-7)。
图3-2-7 视觉形成的示意图
3.眼睛的缺陷及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是指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眼睛不能清楚地看见远处的物体,而只能看清较近的物体(近点也小于10 cm)。近视眼的成因很复杂。从成像角度分析,当晶状体的焦距太短,或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比正常的眼睛长一些时,无论晶状体如何调节,也不能把平行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像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了近视。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依靠凹透镜对光束的发散作用,可使物体所成的像移后一些。根据眼睛的近视程度,选择适当焦度的凹透镜,可使远处物体恰好成像于视网膜上(如图3-2-8所示)。
(2)远视眼及其矫正
处在休息状态的眼睛使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面形成焦点,称为远视眼。远视眼不能看清楚近处物体(近点比25 cm还要远),远视眼的成因也比较复杂。从成像角度分析,当晶状体的焦距太长,或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比正常的眼睛短一些时,无论晶状体如何调节,也不能把平行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像于视网膜之后),造成了远视。
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依靠凸透镜对光束的会聚作用,使物体所成的像移前一些。根据眼睛的远视程度,选择适当焦度的凸透镜,使近处物体恰好成像于视网膜上。另外,某些老年人的晶状体,由于失去了调节作用,注视近物时,其情形与远视眼相似,这称为老花眼。老花眼也可通过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如图3-2-9所示)。
图3-2-8 近视眼及其矫正
图3-2-9 远视眼及其矫正
(3)散光眼
晶状体及角膜,原为球形,如果晶状体及角膜不成球形,而角膜两垂直截面的曲率半径各处不等,则所成之像,各方不能同样明晰,物体上一点之像成为一短线,及物体上各点不能同时对光,此缺点称为散光。补救的办法是用圆柱形透镜制成眼镜,由此透镜之曲率补救眼睛在该方向曲率之畸形,而与其他方向之曲率一致。
有关自然科学基础的文章
从原始地球诞生之时起,也就开始了地球圈层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构成原始地球的各种物质发生分异,重物质下沉,轻物质上升,发生了圈层的分化。地球表层物质由于放热冷却固结成岩,出现一层硬壳而形成地壳,地球内部物质则进一步分化,出现不同层次。而原先以结晶水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大量水随着地内温度的升高成为水蒸气,通过火山活动进入大气层,最终以降雨的形式到达地面形成原始的水圈。......
2023-08-11
(一)地球概况地球是离太阳的距离较近的行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按距离太阳远近计,仅远于水星和金星,居第三位。地球的这一位置对于接受太阳热辐射而言是适中的,因此,在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这对生命圈的出现十分重要。球状的形态使地球上各处太阳高度不同,造成了地球表面各处受热状况和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
2023-08-11
人的视觉器官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结构。它由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组成,依赖于这些组成部分的不同作用,人体的视觉成为可能。视觉的产生首先依赖于眼睛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小梁网系多层束状或板片状的扁平、交叉网孔样结构,每一小梁束由胶原纤维核心和其外被的内皮细胞组成。在巩膜突、巩膜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3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腔隙,称睫状体脉络膜上腔。......
2023-07-02
在暖气团控制下,由于下层空气冷却发生水汽凝结,产生平流雾、低云或毛毛雨等天气现象。在不稳定气团控制下,易发生对流运动,产生对流云、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图5-3-4冷锋天气、暖锋天气示意图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由于地形阻滞作用,锋面很少移动或在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准静止锋。气旋、台风等低压系统经过时,会出现大风、降水天气;反气旋、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经过时,会出现晴朗、高温的天气。......
2023-08-1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该能够:1.了解我国社区矫正的萌芽及演变过程。二审的法官胡颖推翻了一审判决,作出新的裁决:阿龙有权马上赎回典给赵端的田产,勒令二人“日下交钱退业”。现代国家设立缓刑制度的初衷,是以刑罚为威慑,又给予当事人悔过的机会,宋朝的“寄杖”“封案”亦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2023-07-27
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电力系统各电气元件上,能在指定的保护区域内迅速地、准确地反应电力系统中各电气元件的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如果没有专门的继电保护装置,要想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根本不可能的。......
2023-06-24
(一)人体的重要器官1.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人体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 m2,厚度因人或部位而异,为0.5~4 mm。真皮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图4-2-6人体骨骼的结构图3.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关节由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构成。正常时,关节腔内有少量液体,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
2023-08-11
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对该学科中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和规律,是对现今思维活动中所依据的学说和原理不断检验的思维活动。进行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首先必须提出科学问题;接着制订如何进行研究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选择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方法);再把由感官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