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细胞的形态千姿百态,但绝大多数细胞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细胞质里悬浮着许多特定功能的微细结构,称为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等。线粒体的数量随细胞的种类和生理状态不同而不同,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反之则少。......
2023-08-11
(一)物质的结构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虽然它们不能被肉眼看见,但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它们确实存在。
原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子的中子构成的。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一种元素。人们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作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这三种核素均是氢的同位素。许多元素都具有多种同位素。氧元素有三种同位素;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铀元素有等多种同位素等等。许多同位素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用途。例如,可以利用制造氢弹;是制造原子弹的原料,也是核反应堆的燃料;科学家在研究化学反应时,常常利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确定反应的步骤。例如,磷是植物正常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一种植物在吸收非放射性磷的同时也能吸收土壤中的放射性P-32,利用P-32发出的射线,生物学家就能知道磷作用在植物的哪个部位和如何利用磷。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化学反应有密切的关系。近代光谱实验证明,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通常,能量较低的在距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在距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科学上把原子核外能量不同的电子运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电子层”。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称为第一层(K层),能量稍高、距核较远的称为第二层(L层),由里到外以此类推,称为第三层(M层)、第四层(N层)、第五层(O层)、第六层(P层)、第七层(Q层)。这样,电子可看作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称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科学家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状况做了仔细研究以后,总结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规律:
(1)在原子核外各个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数目是有限制的。若用n代表电子层数,则各电子层上最多只能有2n2个电子。例如,第一电子层(K层)最多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最多只能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M层)最多有18个电子;其他电子层以此类推。
(2)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要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应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因此,电子首先排入第一层,第一层排满再排入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再排入第三层。
(3)任何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最多有8个电子,次外电子层最多只能有18个电子,而从外往里数第三层最多只能有32个电子。
(二)物质的分类
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相似时,它们的性质也有相似性。因此,可以根据组成和结构对物质进行分类,并通过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找出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得到物质间变化的规律。
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具体物质的分类可用图2-2-1表示:
图2-2-1 物质的分类
有关自然科学基础的文章
尽管细胞的形态千姿百态,但绝大多数细胞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细胞质里悬浮着许多特定功能的微细结构,称为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等。线粒体的数量随细胞的种类和生理状态不同而不同,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反之则少。......
2023-08-11
(一)物质微观组成的漫长探索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就已经注意到,水受热化成汽,遇冷凝成冰;木材燃烧后化成炭。于是,伦琴迅速展开了对这一射线的专门研究。他将这一结果于1896年2月24日向法国科学院作了报告。一周后,他又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放射性研究有了一个大的突破。......
2023-08-11
(一)宇宙的起源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一著名学说,开始科学地探讨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那次爆炸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这正是宇宙大爆炸理论预言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023-08-11
直根系是指植物的根系由一明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根毛区的内部组织全部分化成熟,故也称成熟区。根毛的形成大大地扩大了根表皮的吸收面积,因此,根毛区是根行使吸收功能的主要区域。根部吸收矿物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冠与顶端分生组织,以及根毛发生区。此外,根的生理功能还有固着和支持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功能、贮藏功能以及输导功能等。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2023-08-11
各类生物种群在其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钟形,基部和中部近于等宽,即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比,亦称性别结构,它也是种群动态研究的内容之一。只有少数动物,尤其是较为低等的动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性比会发生变化。......
2023-08-11
199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正式确定“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三次联合国会议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
2023-08-11
科学,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科学教育作为基础。传统的科学教育就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教育的统称,它是相对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而言的。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与传统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加强教育的综合性、整体性,促进文理结合、理工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3-08-11
影响环境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会影响局部地区,甚至全球的环境变化;二是人为因素,如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中世界性的三大自然灾害是地震、旱涝灾害和风暴灾害。国际上一般将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越严重,烈度越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灾死亡人数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有50多万人因灾死亡。......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