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傩戏研究,或因为人文历史和地理因素等原因,较少见于傩戏研究学术会议交流视野。海南黎族傩戏起源何时,已很难考证。作为百越文明范畴,汉代以来民俗信鬼、崇尚鸡卜,此可视为海南黎族傩戏渊源的一部分。[86]也就是说,海南黎族傩戏来源于明末清初的西南或东南沿海地区。......
2023-08-11
1.驱“瘴疠鬼”主题内涵的表演类型
这类题材的表演类型,主要祭祀意义是村寨平安。驱“五刀鬼”等的表演程式与内涵大略相似,故把它列为属性相同的类型范畴。这类题材的驱疫表演在海南黎族聚居区域较为普遍流传。
(1)角色与装扮:“道公”一名、助手二名、瘴疠鬼五名、村名若干名,鼓钹手二至三名。“道公”身穿黑灰色长袍,腰束黑色腰带,头缠黑头巾,头额插一支雉尾,腰绑一个尖刀袋,助手头额头各插一支雉尾,一人拿利箭,一人提弓搭箭。“瘴疠鬼”(疑为五猖)五人装扮,着清一色身穿黑色长袍,戴木面具,尖头大耳、青脸獠牙,阔口大鼻。
(2)表演与程式:“道公”先念咒语(大意)“现在有妖精、鬼神把瘟疫灾难带给本村(或某一家庭),请‘玉皇大帝’速派神兵将前来助我驱鬼、赶妖、消灾、除难、保平安。”然后扔茭杯(占卜验证),拔尖刀/搭弓箭,喝令瘴疠鬼现形;五个瘴疠鬼戴假面上场,双手高举,左右摇摆跳跃与前进后退,口中“吱吱!咕咕!”怪叫(模拟鬼行为);“道公”举刀刺杀状,且厉声咒语“你们这些厉鬼作恶,天地不容,现已给你们酒食,给你们动物内脏、鲜血,你们必须马上离开此村(或某家),不许再来作恶为害于人。”最后,“道公”与五鬼搏斗,众人助威呐喊,把五鬼赶出村外。五鬼的扮演者脱下假面和长袍,收拾好返回村,“道公”在村口用蒌叶打活结高挂显眼处,拒外人进村,五天后再解忌。
2.招魂主题的表演类型
这类主题的驱疫表演活动,主要流行在海南润方言黎族、杞方言黎族和部分哈方言黎族聚居区,是以驱逐孤魂野鬼为目的的招魂仪礼式表演类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目名为《面龟壳舞》,需跳演三昼夜,黎族学者称之“傩”舞。
(1)角色与装扮:苟塔(男)一名,头戴弓形纹彩巾,身穿红色龙纹长袍,左手端茶杯,右手拿筷子,作领舞者;喜塔(女)一句,头戴方形纹彩巾,脑后留两条垂带,身着白色凤纹女袍,手持一根三十厘米长的木棍,顶端系一束稻草,象征“鹿尾”;“舞众”若干名,称为“马仔”,分为“帕曼”(男)和“拜扣”(女)两类,各占人数一半。“帕曼”黑色头巾扎头呈圆盘状,身着黑或蓝色无领长袖衫,下系吊裙,内有一人骑马,两人拿鱼,两人提灯笼,余下的手执“祖先鬼”和刚去世的死者之牌位。“拜扣”一般由男性装扮,头扎花纹头巾,戴银耳环,脑后结鬃,插骨簪,身穿无领开襟黑底绣花上衣,花纹筒裙,手持祖先鬼牌位;‘疯仔罗”二名,由一男一女马仔扮演,专装疯卖傻状,戴面具,男持大刀;“批鲁”一名,由“舞众”中一名装扮丑角者,其腰系一个漏底的腰篓,表演时到处乱捡乱拿东西,边检边漏,逗观众笑乐;“帕秃”是“舞众”中的另一丑角,头戴草帽,手持短棍,腰系男生殖器草编模型,呈直角状,专门寻找“拜扣”表演各种下流动作,引人发笑;乐队成员七至八名,一人敲击牛皮独木大鼓、两人敲打大锣、二三人吹唢呐、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蛤铜锣。
(2)表演与程式:整部表演共分四个小节,表演驱孤魂野鬼、招亡魂回归祖堂的仪礼程式内涵。第一小节:“越师”——为亡者鬼魂“打斋”招魂;第二小节“开阙”,分四个舂臼和六个舂臼两段,唱念“安时灵”、“安井”、“朝亡幡”等经谣,以敲锣打鼓召唤“祖先鬼”们回家来聚餐,以庇荫家人平安;第三小节“建堂”,举起“祖先鬼”牌位(红白两种,未成年用白色),沿着摆放的舂臼方阵走,鬼公(道公)唱念“安井”经、“朝亡幡”经,以招呼鬼神;第四小节“供黄”,俗称“倒丰都”,也称串迷魂阵图,即串竹圈图。舞毕,把死者牌位安放于香案上。
黎族的招魂主题傩戏,见保亭、琼中区域杞方言黎族的“道公”祭仪礼戏,由“道公”的助手扮演牛头马面向亡魂索要“买路钱”的表演。见陵水区域的“道公”八九名扮演孟姜女、关公、土地公、菩萨等作“鬼门关”的把守,阎罗王坐镇中央,主祭的“道公”请神后即扮饰“天庭赦官”骑着一只纸制仙鹤走东西南北门,带亡灵归宗。
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袁胎返村杞方言黎族“道公”王宏斌,他在为死人招魂时所念的经文就含有不少佛经的内容。奠祭招鬼时,要搭一个楼台,他率十余位“道公”扮演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等僧人,引带死者“鬼魂”上西天求取真经,轮回还阳,唱琼剧“苦情戏”,唱词如下:
“今小(我的自称)食斋在庵堂,时常食斋念南无。思到我,时常听师父语学(述说),与娘(指菩萨)求文凭一张。情只因,某人(指死者)不幸归阎罗,丢下室内旧秋波(指死者仍活着的配偶)。伊子儿(孝子),做人果有好心肠,做斋超拔(度)回家乡。我文及,闲语免携来此波(比喻),诸出师父在此庵。(坐台,自白)贫道,佛乃住持即是,今小食斋守在庵堂内,不参戏尘杀戒事,昨天来了文书一封。叫我前往阴司赦放(解救)亡魂,未免请出师父教示一、二。师父内头到来!(师父上,坐定)师父欲起情由,事由到头脚手休(发怵之意)。思为子,人生大高(长大成人)道份幼(从师学道时间不长,道法不高),如割草人无屋居。师父你,教示道法真讲究,能陪得天地不朽。思到了,庵堂之内屈心守,无得道法显九州。情只因,某人(死者)不幸死过寿(寿缘满),丢下子儿泪千秋。思到了,不能引亡魂回室,才请师父来说知情由。”
从这段“苦情戏”内容来看,是斋醮超度仪式中常见的主题形态,以“琼剧”的科白唱腔艺术形式表现方式,说明黎族傩戏融合地方戏曲表演形态,呈现出傩戏的民俗说唱特色。
3.山鬼崇拜主题的表演类型
海南黎族人崇拜“山鬼”,是原始狩猎文化的遗存。祭奠“山鬼”的“山兰”仪礼戏表演,展示出海南黎族傩戏的又一种特色。
黎族男子上山砍“山兰”园将爬树时,因惧怕女山鬼“喳嗡孙”来戏弄而从树上掉落下来受伤或死亡,所以专挑粗俗下流的《砍山歌》来唱,以为唱这种难以入耳的山歌,女山鬼听后就会害羞不敢前来戏弄男人。而要驱赶这种山鬼,可由“道公”一个人带上一张露蔸席,肩上挂一张被子,还带上竹箫和一点米饭。“道公”走到野外,铺好露蔸席坐在席上,并将带来的米饭分放在五片树叶里,接着“道公”打个呼哨,然后边吹竹箫边唱情歌,或同自己扮男女声音“双方”打情骂俏,在越说越投机后“道公”方说:“你(指女山鬼)找错了对象,他(指病人)不是你的恋人,他不爱你,你要放过他,我才爱你,你要来这里和我谈谈心,我这里有饭有肉给你吃,有席有被给你休息,赶快放开病人,不要再纠缠他了。”这样祭祀了一个小时后,“道公”才打个呼哨返回病家。
由“道公”独脚戏的表演方式,模拟男女情侣之间的对话或说唱,以竹箫伴奏,特别是模拟“女山鬼”的打情骂俏的柔媚声色表演说唱,已经显示出戏曲“旦脚”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戏曲的“旦脚”或源于原始巫傩的模拟表演形态之中。
有关中国傩戏史的文章
海南黎族傩戏研究,或因为人文历史和地理因素等原因,较少见于傩戏研究学术会议交流视野。海南黎族傩戏起源何时,已很难考证。作为百越文明范畴,汉代以来民俗信鬼、崇尚鸡卜,此可视为海南黎族傩戏渊源的一部分。[86]也就是说,海南黎族傩戏来源于明末清初的西南或东南沿海地区。......
2023-08-11
海南黎族傩歌,与西南地区、中部地区的“端公”斋醮类傩歌大略相同,只是渗入黎族民俗山歌、琼剧说唱等独特的风俗特色,是黎族傩歌的独一无二的风采。[87]则海南黎族傩戏的说唱体系语言特色可见一斑。[88]则海南黎族傩戏与马来半岛民族的相关傩戏之间,也应该是具有“血缘的双向互融”,值得深入研讨。......
2023-08-11
《孟姜女》傩戏单本流传,内容多以“滴血寻夫”、“哭倒长城”、“姜女下池”等题材为主。湖南醴陵、安徽贵池、湖北恩施的孟姜女傩戏多见单本戏“姜女下池”。[37]例一:湖北鹤峰县白果乡龚伦美艺人口述“姜女下池”单本傩戏。......
2023-08-11
傩、傩舞、傩戏、傩祭、傩仪、傩礼等概念在学界未见定论,相当大程度上呈现出模糊状态。[5]提出“傩戏”为宗教歌舞剧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戏曲形态。“二、傩戏汇蓄和积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三、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手段。”“四、早期傩戏的演职员多由巫师们兼任。”“五、宗教是傩戏的母体。”曲氏的“傩戏”概念,是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并综合西方戏剧美学观而形成的。......
2023-08-11
陕西境内的傩戏,在清及近代以“社火”歌舞表演小戏为主。[25]因此,从传承上来看,陕西境内傩戏具有鲜明的社赛特色。陕西境内傩戏,多在冬腊新春演出,一般连续四天,少则几个庄子群体参加,多则三四十个村社共同举行。陕西傩戏一个较具代表性的小戏节目《斩旱魃》,在各地的表演也略显不同:西乡一带的坛戏《斩旱魃》,例于正月十三与暑季旱天舞雩祈雨时演出。......
2023-08-11
清朝傩祭的“还愿戏”形态成为特色,《孟姜女》傩戏即是一例。又如清同治六年版《通城县志》载:“三春之月,迎傩神演戏,谓之‘还香火’。”可见在清中晚期以后,湖南省境内较多出现“还傩愿”民间祭仪状况以及伴随的“演傩神戏”活动,而“傩神戏”的重要剧目就是《孟姜女》。又因为西南地区多为中部地区的移民,特别是明代军屯文化影响,贵州安顺地戏就是这类傩戏的典型。......
2023-08-11
本戏是祝愿开场戏。本剧目涉及人物角色众多,是端公傩戏常演的作品。五台山师尊马汉公不允,二人交战,马汉公战败投降,封为检斋主师,郭容遂在五台山安营扎寨。此剧属端公武打戏。本剧叙述端公坛神王灵官事,是端公傩戏基本武戏,经常上演,此剧演完后,即转入文坛灵官镇台。麒儿派兵到凤凰山前,与寨主蔡田之女蔡金定交战,两相倾慕,一见钟情,逐在山寨结为夫妻。......
2023-08-11
“占梦”的“时傩”活动,最早见于《周礼》记载。有关“占梦”参与周礼的“傩”活动的研究,黎国韬沿袭胡新生先生的观点而阐释说:“占梦一职在季冬舍萌赠梦,令始傩,可见参与了季冬大傩。舍萌即释菜,与礼先师有关。”因此,重新解读《周礼》的“占梦”及“遂令始傩驱疫”内涵,对于研究“梦”与“傩”的关系以及傩戏的源流等,具有与“方相氏”文献记录同等重要的史学意义。......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