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戏是祝愿开场戏。本剧目涉及人物角色众多,是端公傩戏常演的作品。五台山师尊马汉公不允,二人交战,马汉公战败投降,封为检斋主师,郭容遂在五台山安营扎寨。此剧属端公武打戏。本剧叙述端公坛神王灵官事,是端公傩戏基本武戏,经常上演,此剧演完后,即转入文坛灵官镇台。麒儿派兵到凤凰山前,与寨主蔡田之女蔡金定交战,两相倾慕,一见钟情,逐在山寨结为夫妻。......
2023-08-11
四川成都地区把巫师庆坛演戏称“端公戏”,蜀俗信鬼好巫,清及近代尤甚,其唱腔和伴奏称[端公腔]和“端公锣鼓”。
成都端公傩戏的角色以“鬼神”居多,在开始的“礼请”迎神戏之中,保存有“青蛙”、“白鹤”等动物神灵角色表演。受“傩百戏”的影响,成都端公傩戏里仍遗存有“幻术”、“特技”、“武术”等“傩百戏”的因素,如“洗火澡”,即把“香火”贴在艺人赤裸的胸上,上下左右来回划动二三十次,直至“香火”全部熄灭;“头插香蜡”,即艺人在头顶上扎三根针,再套上竹筒,燃上香烛并表演节目;“衔耙钉”,即艺人用牙将炉中烧红的“耙钉”咬住;“顶灯翻高台”,即艺人头顶插有蜡烛的碗,从地上翻滚至板凳上,再从板凳上翻滚至方桌叠成的高台上;“上刀山”,艺人赤脚攀爬绑着铡刀而制成的梯子。除上述外,还有“吃火吐火”、“飞叉”、“飞刀”、“下油锅”等特技表演。
成都端公傩戏声腔,融合了民间小调和灯调的因素。曲牌唱腔有[神腔],包括[大神腔]、[小神腔]、[请神腔]、[迎神腔]、[送神腔]。还有灯腔[花搭]、[接仙腔]、[莲花腔]、[命中定](即[算命调])、[游魂腔]等。唢呐曲牌有[哭皇天]、[普安咒]、[道句子]、[佛句子]等。端公坛班演出内容分为坛目和戏目两类,坛目类主要是祭仪程式,包括开坛、请神、敬灶、拜斗、扫屋镇宅、祈寿。其他坛目内容还有:招魂、书符、祭猖、解五方、丢刀、造桥拆桥、造船、打花盘、观花等。戏目类节目内容如下:
《礼请》:礼请白鹤童子、青蛙大仙和掌坛师。
《发牒》:董仲舒、四功曹和土地角色表演。
《游十殿》:巫师为病重者祈神,用茅人替身到阴间游看十殿。
《打叉驱鬼》:巫师扮演黑煞神表演打叉驱鬼的巫术。
《捉拿五瘟鬼》:又名《祭鬼》,巫师召来看守鬼门关的鬼王,将危害主家的五瘟鬼捉归阴曹。
《太白投本》:太白星君发现游司违犯天规,呈奏玉帝捉拿审理。全剧共二十四折,包括:游司观景、獝狂献计、遣狂下凡、爻乱神坛、纵鬼侔祟、厉鬼为害、法师告急、太白修本、灵霄宝殿、三君合议、老君查案、法师陈情、信人诉灾、关圣坐帐、太白阅卷、游司赖案、追捕獝狂、三君会审、回旨请旨、谪贬游司、獝狂判斩、众神幸坛。全剧需演三天两夜。
《捉寒林》:巫师用“五猖”去捉拿乞丐王“寒林”。
《收红猪》:巫师遣“蜡神”捉拿破坏庄稼的妖怪“红猪”,其中有与妖斗法的表演而采用“幻术”。
《添寿缘》:设“寿坛”,跳福、禄、寿三星。
《步九州》:巫师按九宫八卦方位踩跳,唱[神腔]曲牌。
《关非》:又名《审茅人》。阴差秦三奉命到扬州捉拿茅人。茅人由演艺人手执代言。
《灵官镇坛》:镇坛戏。开坛仪式后,法师请灵官上坛台以镇鬼邪。
《接仙娘》:由文武法师二人对唱对演。接仙娘表演,类似“二人转”的表演,民歌小调特色较浓厚。
成都端公傩戏剧目,还有《打梅山》、《打五叉》、《造桥亮桥》、《开桥迎神》、《拆桥送神》、《发神兵》、《遣将书符》、《拜星辰》、《遣白虎》、《接限观花》、《杨润接旨》、《放五猖》、《钟馗嫁妹》、《造船建楼》、《二土地争庙》、《五儿告娘》、《争童子》、《神将降妖》、《媒神说亲》、《大破铁围城》、《十卦》、《数孝子》、《天官赐福》、《背八卦》、《度文公》等。端公傩戏班社除了演出上述这些节目之外,有时还应主家邀请演唱一些川剧折子戏和中幕戏,多系丑角表演和喜剧。因此,成都端公傩戏与川剧之间有相互渗入与借鉴的机制,促进地方地曲的多元性融合和发展。
有关中国傩戏史的文章
本戏是祝愿开场戏。本剧目涉及人物角色众多,是端公傩戏常演的作品。五台山师尊马汉公不允,二人交战,马汉公战败投降,封为检斋主师,郭容遂在五台山安营扎寨。此剧属端公武打戏。本剧叙述端公坛神王灵官事,是端公傩戏基本武戏,经常上演,此剧演完后,即转入文坛灵官镇台。麒儿派兵到凤凰山前,与寨主蔡田之女蔡金定交战,两相倾慕,一见钟情,逐在山寨结为夫妻。......
2023-08-11
《孟姜女》傩戏单本流传,内容多以“滴血寻夫”、“哭倒长城”、“姜女下池”等题材为主。湖南醴陵、安徽贵池、湖北恩施的孟姜女傩戏多见单本戏“姜女下池”。[37]例一:湖北鹤峰县白果乡龚伦美艺人口述“姜女下池”单本傩戏。......
2023-08-11
傩、傩舞、傩戏、傩祭、傩仪、傩礼等概念在学界未见定论,相当大程度上呈现出模糊状态。[5]提出“傩戏”为宗教歌舞剧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戏曲形态。“二、傩戏汇蓄和积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三、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手段。”“四、早期傩戏的演职员多由巫师们兼任。”“五、宗教是傩戏的母体。”曲氏的“傩戏”概念,是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并综合西方戏剧美学观而形成的。......
2023-08-11
陕西境内的傩戏,在清及近代以“社火”歌舞表演小戏为主。[25]因此,从传承上来看,陕西境内傩戏具有鲜明的社赛特色。陕西境内傩戏,多在冬腊新春演出,一般连续四天,少则几个庄子群体参加,多则三四十个村社共同举行。陕西傩戏一个较具代表性的小戏节目《斩旱魃》,在各地的表演也略显不同:西乡一带的坛戏《斩旱魃》,例于正月十三与暑季旱天舞雩祈雨时演出。......
2023-08-11
清朝傩祭的“还愿戏”形态成为特色,《孟姜女》傩戏即是一例。又如清同治六年版《通城县志》载:“三春之月,迎傩神演戏,谓之‘还香火’。”可见在清中晚期以后,湖南省境内较多出现“还傩愿”民间祭仪状况以及伴随的“演傩神戏”活动,而“傩神戏”的重要剧目就是《孟姜女》。又因为西南地区多为中部地区的移民,特别是明代军屯文化影响,贵州安顺地戏就是这类傩戏的典型。......
2023-08-11
海南黎族傩戏研究,或因为人文历史和地理因素等原因,较少见于傩戏研究学术会议交流视野。海南黎族傩戏起源何时,已很难考证。作为百越文明范畴,汉代以来民俗信鬼、崇尚鸡卜,此可视为海南黎族傩戏渊源的一部分。[86]也就是说,海南黎族傩戏来源于明末清初的西南或东南沿海地区。......
2023-08-11
“占梦”的“时傩”活动,最早见于《周礼》记载。有关“占梦”参与周礼的“傩”活动的研究,黎国韬沿袭胡新生先生的观点而阐释说:“占梦一职在季冬舍萌赠梦,令始傩,可见参与了季冬大傩。舍萌即释菜,与礼先师有关。”因此,重新解读《周礼》的“占梦”及“遂令始傩驱疫”内涵,对于研究“梦”与“傩”的关系以及傩戏的源流等,具有与“方相氏”文献记录同等重要的史学意义。......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