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阳戏属还愿傩戏类型,其中以酉阳阳戏较具代表性。酉阳阳戏流传在四川东南部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和圭家族苗族自治县及其邻县涪陵、丰都、武隆、忠县、万县、垫江等地。因阳戏表演时艺人戴面具扮饰人物和不停跳打动作,故又称“鬼脸子戏”、“跳戏”。......
2023-08-11
端公傩戏,主要保存在西南地区,以云南昭通“跳端公”较具代表性。主要流传在昭通市的镇雄、彝良、威信、大关、盐津、绥江、永善、巧家、昭阳等县区的偏僻山乡。史料载明洪武年间即有跳端公习俗,清康熙年间有本地民族小调融入端公戏唱腔。
端公傩戏,又称傩坛戏,或称庆坛,是以巫师(称端公,或师公)主持驱鬼的祭仪及表演活动,包括傩堂戏、庆坛戏、阳戏。端公的法事活动分为“阴事”与“阳事”两类,“阴事”即丧葬祭祀活动,“阳事”即酬神驱鬼求吉纳福活动。端公坛门的“法事”、“道场”,因此分为文坛(又称阴坛)与武坛(又称阳坛)两大类,文坛是为阴间的鬼魂而作的,不能“出戏”,只用端公一二人为死者作法事。武坛则为活着的“阳间人”而作,非演戏不可,这类演戏即为端公傩戏。而“阳事”傩仪又分为三种:第一种叫打傩祭祀,即为全村寨集体性的驱鬼禳解,称为“全堂傩”,或为某一户某一人驱鬼禳解,称为“半堂傩”,在这种场合的表演即称为傩堂戏。第二种叫庆坛,专门为供奉坛神的人家做法事,法事的名称因坛神而名,如供的坛神是赵侯,就称赵侯坛,为求家宅清吉平安,如供的是梓潼帝君,就称为梓潼坛,为求子嗣。第三种是为了求子还愿而做的法事,供奉川主、土主、药王,民俗即称为阳戏。
端公傩戏包括“正戏”与“耍戏”两部分,“正戏”即与法事密切相关的演剧,属正坛剧目。“耍戏”是端公作法过程中,为了吸引观众而经常插入的小戏表演,多从花灯类民间小戏借鉴而来。
端公傩戏正坛剧目多取材于神话和历史故事,如《封神榜》、《三国》、《列国》等,较常见的演出剧目有《大战洪山》、《凤凰营》、《礼请》,《收南蛇》、《黄飞虎反五关》。耍坛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唱本或乡村笑话故事等,穿插于法事和正坛戏之间表演,富有生活情趣,甚至粗俗淫秽,数量也最多,各坛门较常见的演出剧目有《卖贷郎》、《穷汉找妻》、《张三闹店》、《遇龙封官》、《刘海戏蟾》、《四耳打草鞋》、《三娃卖鞋》、《和尚讨亲》、《天官赐福》、《紫金杯》等。
端公傩戏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一套表演行当体制,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四类,生行又分为一须生、二须生、老生、小生,旦行分花旦、正旦,净行分大花脸、花脸、草鞋花脸,丑行统称小丑或小花脸。端公傩戏的唱腔,如云南昭通地区统有“九板十三腔”之说,曲牌有[挂金索]、[菩萨蛮]、[西江月]、[清江引]、[哭梧桐]、[柳含烟]、[豆芽黄]、[锁福龛]、[洞中春]、[梅花咏]、[高腔]、[丝弦腔]、[西皮腔]、[二簧腔]、[筒筒腔]、[课课腔]、[走板]、[哭声腔]、[神腔]等。其中[高腔]有帮腔体系,一般由幕后帮唱下句,或在首句末和曲末的虚词帮腔。耍戏多吸收民歌小调,结构短小且富于歌唱性等特点,如云南镇雄端公戏耍戏音乐中常用的[鲜花调],即来源于民歌《茉莉花》,但已具有端公戏的演唱特征。端公戏的唱腔结构体系,主要表现为单贡结构和联曲结构两种,单曲结构是由一支曲调多次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联曲结构是由多首曲调按固定顺序连接起来的曲调组合,在法事仪式和正戏中常见。端公戏唱腔曲调多为二句式和四句式,其中以二句式最为常见,常见的是徵调式。伴奏乐队一般由四至六人组成,分文坛与武坛乐器,武坛由鼓、大锣、马锣和钹四种乐器组成,文武在武坛基础上减去马锣,加上饶钹、镲子两件乐器组成。
有关中国傩戏史的文章
可知阳戏属还愿傩戏类型,其中以酉阳阳戏较具代表性。酉阳阳戏流传在四川东南部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和圭家族苗族自治县及其邻县涪陵、丰都、武隆、忠县、万县、垫江等地。因阳戏表演时艺人戴面具扮饰人物和不停跳打动作,故又称“鬼脸子戏”、“跳戏”。......
2023-08-11
关索戏为云南傩戏的特色剧种之一。演唱关索戏只在每年春节期间,一般大年初一在本村祭典活动,正月初二开始到阳宗坝子巡回演出,至正月初五,最长演到元宵节。关索戏没有专门的戏班子,只是农民业余演出。关索戏中二十个角色中有两位女性,即鲍三娘和百花公主,均由男性装扮。关索戏只在白天演出,夜晚不演,而且要每天太阳落山前全部演完并且把面具送回寺里神坛上。关索戏多为武戏,无专业班社,艺人父子相传,一成不变。......
2023-08-11
傩、傩舞、傩戏、傩祭、傩仪、傩礼等概念在学界未见定论,相当大程度上呈现出模糊状态。[5]提出“傩戏”为宗教歌舞剧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戏曲形态。“二、傩戏汇蓄和积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三、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手段。”“四、早期傩戏的演职员多由巫师们兼任。”“五、宗教是傩戏的母体。”曲氏的“傩戏”概念,是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并综合西方戏剧美学观而形成的。......
2023-08-11
安顺地戏演出的一般程式:一开财门:上庙祀神,迎请脸子;主帅带领,列队行进;主人献食,互祝大吉等。“跳神”是地戏最重要的部分,又称“正戏”,演出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安顺地戏以堂为单位,每堂地戏有演员十数人,加上鼓师、锣师和杂务人员,共计20人左右。[68]并在此调查基础上出版《安顺地戏戏剧本选》,这是“迄今为止地戏剧本唯一一次正式出版,同时也是地戏剧目第一次较为集中的全面展示。”......
2023-08-11
闽台地区,在商代前期以闽侯、福清为中心,已出现“形纹硬陶”和“彩陶”为特征的文化遗迹。《说文·虫部》曰“闽,东南越,蛇种也。”......
2023-08-11
据姜燕先生收集考据,主要有十三部唐忏,收集在《祝歌集》内。六仙姑拆开玉皇的锦囊,得知自己有二夫之命,故与李知县成亲,先后生下袁天罡、李淳风。凤英怀孕三月,只得委从。唐王差敬德领兵三千人马捉拿刘洪归案。......
2023-08-11
《孟姜女》傩戏单本流传,内容多以“滴血寻夫”、“哭倒长城”、“姜女下池”等题材为主。湖南醴陵、安徽贵池、湖北恩施的孟姜女傩戏多见单本戏“姜女下池”。[37]例一:湖北鹤峰县白果乡龚伦美艺人口述“姜女下池”单本傩戏。......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