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傩戏史:庄稼其等傩戏是纳顿活动中最具戏剧表演色彩的部分

中国傩戏史:庄稼其等傩戏是纳顿活动中最具戏剧表演色彩的部分

【摘要】:“纳顿”为土族语“娱乐”“游戏”之意,与蒙古族“那达慕”皆音同义,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的节庆祭仪活动。“纳顿”活动中最具戏剧表演色彩的部分,是在“会手舞”结束后的“庄稼其”、“三将”、“五将”、“杀虎将”等傩戏,其中以《庄稼其》最具代表意义。

“纳顿”为土族语“娱乐”“游戏”之意,与蒙古族“那达慕”皆音同义,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的节庆祭仪活动。主要保存在青海省东部黄河沿岸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三川地区,包括官亭、中川、杏儿、甘沟、满坪、前河6个乡镇,居中住着土族、回族、藏族、东乡族、撒拉族等7个民族,其中土族是主体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纳顿”活动从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至农历九月十五日结束,所祭主神为“二郎神”,基本主题为庆丰收酬神献祭,因此可归纳为“社赛”演剧范畴。

据马光星先生等调查,至今保留着傩戏的较为完整的地区是下川一带的宋家、鄂家、祁杨家等地,其间有七月十二日宋家庙会,十三日为鄂家庙会,十四日是桑不拉会,十五日是文杨家会,十六日是中川乡草滩村祁家会,十七日是王家小会,十八日是王家正会,十九日是中川乡清泉一村辛家小会,二十日是正会。二十一日是中川乡井田村马家会[12]。演出基本上是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的连演,内容基本相同。演出程式大约包括神祗出庙、麻尼会、还愿、献供、搭头、报喜、喜讯等,其中《搭头》——由两位长者向地方神致试向恩词;《喜讯》——赞颂神灵威仪与恩泽,由两厢会手舞队推选出两位老者对唱,其中有《致二郎神》、《致九天圣母娘娘》、《致摩劫龙王》、《致四郎》等唱段,颇具说唱文学特色。

“纳顿”活动中最具戏剧表演色彩的部分,是在“会手舞”结束后的“庄稼其”、“三将”、“五将”、“杀虎将”等傩戏,其中以《庄稼其》最具代表意义。

《庄稼其》:“庄稼其”意即种庄稼人。角色:老农、儿子、母亲、儿媳。均戴面具表演,其中老农面具表情慈祥、朴实,白须白发穿皮褂子。

表演内容与程式:老农扛着犁杖、领着儿子、老伴、儿媳上场,在一慢两紧的锣鼓声中绕场而舞,又并排朝地方神行跪拜礼,然后席地而坐,鼓停锣息。老农:“哎,儿子长大了,但是不学好,不是去做买卖,就是去赌博,不管管可不得了!儿子啊,你有什么打算?是想种庄稼,还是想做买卖呀?”儿子:“我不种田,也不想做买卖,只是想耍赌博。”老农:“那怎么行呀,人说赌博行里出盗贼,这可千万耍不得啊!”母亲和儿媳也一齐劝道:“是呀,赌博千万耍不得呀!”儿子说:“那我去做买卖,别的什么也不干。”老农摇摇头,叹口气,说道:“看来这孩子得好好开导,这样吧,请几位老者问一问,看他们怎么说。”众:“可以。”锣鼓响起。老农等在观众中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老者与老农、儿子等舞蹈,锣鼓节奏加快,气氛热烈。父子一同给老者敬酒,老农说明事由,请求老者指点。老者说:“古人说,七十二行庄农为先,千买卖,万买卖,不如地里翻土块。五谷粮食是宝中宝,庄稼人一心务农才是本分。”又一老者说:“万民百姓,以食为天,守本务农,富国养人。你们要安心务农,代代相传。但愿春种一斗,秋收一石。祈告神灵,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收获千石万石的粮食,在龙坛庙会上拿头缸美酒头素盘,答谢神恩。”经老者们规劝,儿子回心转意,点头称是,再次敬酒。老者们退场,锣鼓双起。儿子学着驾犁耕种,一对扮牛的孩子带牛头面具蹲在场中央,儿子反驾格子,倒挂犁,得意洋洋地吆喝起牲口来。老农见状,又气又笑,追打儿子,在儿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观众大笑。父亲帮助儿子驾正了犁杖,驾牛耕田,婆媳二人撒籽种。在场内耕了“田”字形结束表演。

其他如《三将》、《五将》均以三英战吕布三国戏为题材,主要以武功对阵表演为主;《杀虎将》也以武功对阵表演为主。这类呈现武功表演为主体的剧目,体现出“武戏”表演特色。其中《杀虎将》较具民俗传统特色,角色包括杀虎将、两位娘子、两只老虎、猴子、两只小牛、两老者和参演的观众等,由两位娘子手持盾牌和团扇引导,杀虎将由十几个青壮抬上场,老虎、猴子、小牛各戴面具拍手跳跃上场。杀虎将跳下梯架,伴随急促鼓点挥剑起舞,老虎和猴子在一旁拍手蹦跳和翻跟头或倒立行走,一对小牛懒散地舞动。先是一对虎与一对牛相抵摔交,老虎取胜,并以吞食动作示意已将牛吃掉。此时,观从中的年轻力壮者入场与老虎摔交,观众齐呼“摔倒老虎”,为年轻人加油。人虎相搏,互有胜负。这时,两位老者入场,来到杀虎将面前拈香作揖,请他降伏老虎,为民除害。杀虎将踩着急促的鼓点舞剑蹦跳,动作勇猛、灵活,追杀老虎和猴子,而老虎和猴子却尽力躲避。经过几个回合追杀,杀虎将的双剑各架在二虎背上,降伏老虎,猴子逃窜。

“纳顿”傩戏的本质为农耕文化的劝农和庆丰收主题,在《庄稼其》节目中“劝农”的主题十分鲜明,同时又赋予农耕文化特有的“劝赌”、“轻商”、“家庭和睦”等德化思想,其戏曲的“科白”及程式化表演动作等因素已经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