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傩戏史:揭秘蚩尤戏起源,古代化装角力活动秦代开始纳入宫廷

中国傩戏史:揭秘蚩尤戏起源,古代化装角力活动秦代开始纳入宫廷

【摘要】:“蚩尤戏”的沿革有一种传说,据《述异志》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24]按此种观点,“蚩尤戏”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傩戏节目。秦代的“蚩尤戏”是一种化装的角力活动,开始于冀州一带的民间,或为西周以来“讲武之礼”散失诸野的遗迹,后来被秦代宫廷用作“戏乐”活动而纳入角抵范畴。

蚩尤戏”的沿革有一种传说,据《述异志》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蚩尤的这种装扮特色,在现今诸多地方的傩戏节目中仍可见到。“蚩尤戏”的渊源可追溯至秦代,据叶大兵先生考证:“中国最古老的以角抵为基础、兼有化装表演的‘蚩尤戏’,至迟在秦代,就在冀州一带(今陕西和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部分地区)出现。”[22]而在西汉高祖朝,有“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23]的“兵祭”礼仪,由此可知“蚩尤戏”的傩礼本意所在。

“蚩尤戏”初见《史记·乐书》,之后有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所载,内容为表现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孙作云先生认为“方相氏”率百隶时傩有源于“蚩尤戏”因素,他说:“这打鬼的领队者——方相氏,为什么必得‘蒙熊皮’呢?就是因为这种跳舞源出于黄帝打蚩尤,而黄帝以熊为图腾,所以要蒙熊皮。”[24]按此种观点,“蚩尤戏”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傩戏节目。

“黄帝打蚩尤”的故事,较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25]这类神话传说故事,显然与祈雨祷旱的农时活动相关,折射着神话传说时代部族间战争的信息。秦代冀州一带的“蚩尤戏”表演,内容与祭祀意义大约如此,或与祈雨祷旱的祭仪有关,如《管子》有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26]所谓“明于天道”即为此类意义所在。但秦代“蚩尤戏”或有另一层意义,据东汉王充《论衡》载:“蚩尤亡秦甚矣,蚩尤之民湎湎纷纷,亡秦之路赤衣比肩。”[27]则“蚩尤戏”或与“流民”主题意义相关(“流民”又多与自然灾害相关)。笔者以为,蚩尤戏作为傩戏的源流,主要是因为史载蚩尤“铜头铁额,作乱天下”,且有“蚩尤率鬼魅魍魉”[28]的传说,视蚩尤为“大鬼”形象而成为驱逐的对象。

秦代的“蚩尤戏”是一种化装的角力活动,开始于冀州一带的民间,或为西周以来“讲武之礼”散失诸野的遗迹,后来被秦代宫廷用作“戏乐”活动而纳入角抵范畴。据叶大兵先生言:“《刑法志》云:‘战国之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曰角抵。’也就是说,原来只有角力、比武的军事活动,到了战国时,又增加了内容,使之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即所谓‘戏乐’。”[29]则知,战国时期的西周以来的讲武之礼(军礼)受俗乐运动影响,已开始向娱乐方向转化,故秦之“蚩尤戏”娱乐意义大于讲武之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