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传承之下,西周礼制中的“占梦”的体制,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此,则西周“占梦”体制基本沿革殷商仪礼,这个论断应该可以站得住脚。《周礼》“占梦”记载的内容,按孙诒让《正义》和后人解读的理解,并未见“血祭”与“册告”等仪礼内容。为了更清楚地弄明白这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在上文“占梦”沿革考证的背景下,对《周礼》“占梦”条进行重新训诂与解读。《周礼·内则》云:“时聘,以结诸侯之好。”......
2023-08-11
“占梦”的“时傩”活动,最早见于《周礼》记载。《周礼》作为战国中后期汇编的史料,记载了从先周灭商以来传承的礼仪信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佐证,这种学术论断已经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且逐渐走出“疑古”的阴影。丁进先生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周礼的有无,而是我们如何理解周礼、看懂周礼。”[99]“周礼不仅指在王畿成周和宗周实行的制度,也包括在华夏诸侯国实行的礼乐制度。”[100]张一兵先生也说:“今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基本趋向一致,即礼制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诞生于早期奴隶制国家夏朝产生的初期,成熟、完备于周朝初年。”[101]上述学术研究成果,对于确定《周礼》中的“傩”及其历史沿革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周礼》记载“傩”的信息有两条: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傩)驱疫。”[102]——《周礼·春官·占梦》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103]——《周礼·夏官·方相氏》
“方相氏”及“帅百隶始难(傩)”的仪礼形态的记载,多见于东汉以后的史籍,然而奇怪的是,“占梦”及“遂令始傩驱疫”的仪礼形态,却被遮蔽或缺失了,如宋人编撰的《太平御览》中就不再出现“占梦”“遂令始傩驱疫”的记录[104]。有关“占梦”参与周礼的“傩”活动的研究,黎国韬沿袭胡新生先生的观点而阐释说:“占梦一职在季冬舍萌赠梦,令始傩,可见参与了季冬大傩。舍萌即释菜,与礼先师有关。”[105]其中“释菜”之说,即沿革汉儒注疏的观点,饶宗颐也沿革此类观点,他说:“玄(指郑玄)谓‘舍’读为‘释’,‘舍萌’犹‘释采’也。萌,菜始生也。赠,送也,欲以新善送去故恶。”[106]且在相当程度上肯定“占梦”参与周礼“傩”的活动。有关“释菜”之论是否正确,有待下文详述,仅饶氏及黎、胡两位的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东汉以后的史籍对“占梦”及“遂令始傩驱疫”的仪礼形态的遮蔽或失缺等,是某种历史的误导或偏颇。因此,重新解读《周礼》的“占梦”及“遂令始傩驱疫”内涵,对于研究“梦”与“傩”的关系以及傩戏的源流等,具有与“方相氏”文献记录同等重要的史学意义。
其实,东汉以后的史籍不载“占梦”及“遂令始傩驱疫”,至少说明历史典籍对于“占梦”是否参与“傩”活动、或者属不属于傩仪范畴等,是持否定态度的。随着考古发掘大量的“王梦”甲骨卜辞记录,以及上古相关文献的发现揭示,“占梦”作为西周职官参与“始傩驱疫”的仪礼活动,以及“傩”与“梦”内在关联性等问题,答案便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出来。
有关中国傩戏史的文章
在这种传承之下,西周礼制中的“占梦”的体制,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此,则西周“占梦”体制基本沿革殷商仪礼,这个论断应该可以站得住脚。《周礼》“占梦”记载的内容,按孙诒让《正义》和后人解读的理解,并未见“血祭”与“册告”等仪礼内容。为了更清楚地弄明白这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在上文“占梦”沿革考证的背景下,对《周礼》“占梦”条进行重新训诂与解读。《周礼·内则》云:“时聘,以结诸侯之好。”......
2023-08-11
[22]且在相当程度上肯定“占梦”参与周礼“傩”的活动。“占梦”职官体系源于殷商卜梦,是关乎商王梦忧的禳除礼仪。有学者认为周礼傩制,仅是一种停留在纸上的制度总结,并未在西周以来宫廷实施,甚至有学者质疑《周礼》伪书的问题等。周礼所谓“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驱疫”的原理,即源于此。......
2023-08-11
说明西周“占梦”体制已成为重要的例行仪礼。因此,原始巫术的“占梦”在它发生时,已具备氏族社会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显然是“灵魂信仰”的体现,更是作为氏族内部意识形态统一和神权崇尚思想的潜在礼仪规范的体现。因此,殷商时期的“占梦”活动的主控权是“商王”,这是毫无异议的,群巫包括“占梦”职官只是协助商王进行“卜梦”相关事宜而已。[120]即直接言明“占梦”协助商王“占卜”的职能与地位。......
2023-08-11
“占梦”体系的潜在神话传说故事,便是种群记忆的一类形式。[202]借用这个理论,则早期人类的“占梦”中构建的潜在神话世界,应该是低层级的“交感”属性,或通过自然界的相似性模仿而构建得来。由此可知,殷商时期的“占梦”仪式背后的潜在神话传说故事,或多与政治的神权天授内涵相关。综上所述,“占梦”体系潜在的神话传说,多与祖先英雄神话传说相关,或多借祖先英勇精神为神权政治服务。......
2023-08-11
清朝傩祭的“还愿戏”形态成为特色,《孟姜女》傩戏即是一例。又如清同治六年版《通城县志》载:“三春之月,迎傩神演戏,谓之‘还香火’。”可见在清中晚期以后,湖南省境内较多出现“还傩愿”民间祭仪状况以及伴随的“演傩神戏”活动,而“傩神戏”的重要剧目就是《孟姜女》。又因为西南地区多为中部地区的移民,特别是明代军屯文化影响,贵州安顺地戏就是这类傩戏的典型。......
2023-08-11
《孟姜女》傩戏单本流传,内容多以“滴血寻夫”、“哭倒长城”、“姜女下池”等题材为主。湖南醴陵、安徽贵池、湖北恩施的孟姜女傩戏多见单本戏“姜女下池”。[37]例一:湖北鹤峰县白果乡龚伦美艺人口述“姜女下池”单本傩戏。......
2023-08-11
海南黎族傩戏研究,或因为人文历史和地理因素等原因,较少见于傩戏研究学术会议交流视野。海南黎族傩戏起源何时,已很难考证。作为百越文明范畴,汉代以来民俗信鬼、崇尚鸡卜,此可视为海南黎族傩戏渊源的一部分。[86]也就是说,海南黎族傩戏来源于明末清初的西南或东南沿海地区。......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