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傩礼制度记载已经相当完备。东汉傩制礼仪记载最为详尽、且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后汉书·礼仪志》所载“先腊一日大傩”条史料。东汉“腊日”的时间并不固定,且“腊”概念也较混乱。因此,东汉时代的“腊”礼实际上是沿革上古以来的集祭“百神”与“祖先”为一体的祭仪形态。则知东汉“阙门”为“礼”送之“门”界限。......
2023-08-11
史料记载最为详细的,见《隋书·礼仪三》云:
“隋制,季春晦,傩,磔牲于宫门及城四门,以禳阴气。秋分前一日,禳阳气。季冬旁磔、大傩亦如之。其牲,每门各用羝羊及雄鸡一。选侲子,如后齐。冬八队,二时傩则四队。问事十二人,赤帻褠衣,执皮鞭,工人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其一人为唱师,著皮衣,执棒。鼓角各十。有司预备雄鸡、羝羊及酒,于宫门为坎。未明,鼓噪以入。方相氏执戈扬盾,周呼鼓噪而出,合趣显阳门,分诣诸城门。将出,诸祝师执事,预副(疈)牲胸,磔之于门,酌酒禳祝,举牲并酒埋之。”[97]
概括起来,隋朝傩礼的基本情况如下:
(1)时间:季春晦,即季春的之月末,农历三月底;秋分前一日,即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前后。季冬,即十二月。
(2)地点:(春)宫门及城四门;(秋)无记载;(冬)旁(即宫四门);以宫门为坎;宫中各处鼓噪;显阳门;诸城门;
(3)人物:240名侲子如齐制;冬八队;二时四队;问事十二人;工人二十二人,包括方相氏一名,唱师一名,执棒、鼓者各十名;有司,诸祝师执事;
(4)内容: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一名、唱师著皮衣执皮鞭一名、执棒与鼓角各十名、问事十二人赤帻褠衣,季冬侲子八队执鼗与鞞角、二时四队;祝师执事磔雄鸡羝羊于宫门为坎,周呼宫四周,各队合聚城四门、酌酒禳祝,举牲并酒埋之;
比较上文所引齐制,发现有几个区别:
(1)时间:齐代仅在季冬之末;隋代有三个时间,除季冬之外,还有季春晦、秋分前一日。
(2)地点:均在宫中、城四门;但齐代出殿南门分六队至郭外;隋仅在显阳门合聚,然后分四队(冬八队)在四城门禳祝埋牲;
(3)人物:相同——240名侲子冬八队/二时四队;方相氏。
不同——齐制:二军兵马戏射;十二兽;鼓吹令;中黄门;冗从仆射;二卫;皇帝;王公执事官(一至六品官)。隋制:问事十二人;工人二十二人,包括唱师一名,执棒、鼓者各十名;有司,诸祝师执事;
(4)内容:相同——傩者周呼宫内。
不同——齐制:①齐代讲武逐除,二军兵马交战与戏射,送祟至城南郭外;②齐代方相氏与十二兽作驱除舞,有鼓吹令、中黄门、冗从仆射等指挥者,带傩者(侲子)在禁中前后鼓噪喧呼驱疫;出殿南门后分成六队出于郭外。隋制:①方相氏、唱师、执棒与鼓角者各十、问事十二人,率侲子(八队/四队)在宫门设坎磔雄鸡与羝羊;②各队聚城四门酌酒禳祝埋牲。
综上可知,隋统一六国后,傩制以齐礼为主要内容,结合了其他一些礼制,特别是礼记所载季春、仲秋、季冬之傩礼。在傩礼内涵上充实了《礼记》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隋代的傩制较之齐制,出现过几个不同之处:时间上仅在季春、仲秋、季冬三时举行傩礼。人物角色出现:唱师、执棒与鼓角者、问事,有司、祝师执事等。形式上,隋代有宫门磔雄鸡羝羊与埋牲之礼。内容上,隋代没有方相氏与十二兽舞,没有唱和咒辞;仅在宫廷内四处有击鼓角喧呼的驱逐手段相同。
有关中国傩戏史的文章
东汉傩礼制度记载已经相当完备。东汉傩制礼仪记载最为详尽、且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后汉书·礼仪志》所载“先腊一日大傩”条史料。东汉“腊日”的时间并不固定,且“腊”概念也较混乱。因此,东汉时代的“腊”礼实际上是沿革上古以来的集祭“百神”与“祖先”为一体的祭仪形态。则知东汉“阙门”为“礼”送之“门”界限。......
2023-08-11
两晋时代的谶纬之风盛行,宫廷朝野及各政治集团之间常借用这类巫术仪式作为政治手段。而这类巫术仪式又与两晋傩俗互相渗透,成为这一时期傩礼变革的重要内涵特色。或者可以说,两晋的驱傩内涵中已具有谶纬的某些因素。[85]干宝所记,是两晋时代唯一直接言及“傩”礼的史料。故从东汉至两晋时代的“驱傩”,有转为“小儿鬼”的特质倾向。东晋傩礼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即有与方士仪式相混融的迹象。......
2023-08-11
清朝及近代傩礼,已全面失诸乡野,融为巫觋斋醮科仪的傩祭形态。这类斋醮科仪傩祭,往往与祷祝疾病的“还愿”仪式联系一体。[38]说明在清代盛世期的陕西临潼的民间有治病的斋醮祷祝相关活动,这类活动在明清时代的西南地区已作为“还傩愿”范畴。在中部地区,如湖北、湖南省境内,斋醮科仪特色的傩祭更是十分普遍,“还傩愿”民俗活动多演“孟姜女”故事。......
2023-08-11
南北朝傩礼制度,在两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演化。综合可知,南朝的傩礼体制已全面融入腊祭礼仪,已向民俗化方向转型。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皇帝和百官从参与驱傩转型为观演驱傩的重乐人表演体系的变革,意味着从东汉傩礼的严肃规范性,开始向南北朝时傩礼的娱人弄神表演性转化。......
2023-08-11
[22]且在相当程度上肯定“占梦”参与周礼“傩”的活动。“占梦”职官体系源于殷商卜梦,是关乎商王梦忧的禳除礼仪。有学者认为周礼傩制,仅是一种停留在纸上的制度总结,并未在西周以来宫廷实施,甚至有学者质疑《周礼》伪书的问题等。周礼所谓“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驱疫”的原理,即源于此。......
2023-08-11
傩礼是国家制度的产物,就此而言,傩礼生成的理论上时间应在夏朝,而目前学界确立傩礼肇始于殷商上甲微时代。殷商上甲微时期的“乡人禓”祭礼仪式,饶宗颐先生以为是“傩礼”的肇始,他说:“傩肇于殷,本为殷礼,于宫室驱除疫气,其作始者实为上甲微。”因此,殷商祭礼“乡人禓”,是指商王、及血缘关系最亲密的子族共同参与的郊社“祭日”活动。......
2023-08-11
春秋战国时期傩礼逐渐与“蜡祭”相融合。战国时代的傩礼,见《礼记·月令》载:“季春之月,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进一步延伸则可知,周礼时代并没有季春、仲秋、季冬的“时傩”活动,至少《周礼》中没有直接的记载,所谓“时傩”仅为需要“时”,主要是在“季冬”时令。而春秋时期的“国”,范围稍为扩大一些,“所谓‘国’,就是......
2023-08-11
夏朝傩乐礼器的考古发现及沿革,据目前考古发现来看,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为主。则“瞽鼓”与“击石拊石”均在夏之礼乐之列。夏朝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礼乐变革随之迅猛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专职的音乐奴隶和乐官”的出现,而《韶》、《九歌》等综合乐舞形态的出现足以表现夏代礼乐制度的成熟。应该看到的是,周礼傩乐传承着夏人礼乐还远不止这些。......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