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此,我们可以在理论上综合归纳为一种证据,即笔录证据。作为证据法定形式的笔录证据,可以视为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人员,在诉讼和执法过程中,对依职权采取的具有收集证据意义的活动所作的客观记录。在刑事诉讼阶段,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侦查实践,大量的“笔录”都可以称为笔录证据。其次,笔录应该是一种客观证据。笔录类证据,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它是按照法定要求制作的一种证据形式。......
2023-08-10
2012年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再修改时,在第52条中增加了一款规定,即“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规定,是将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将构成犯罪的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刑事侦查机关的习惯做法,纳入到法律中来。
2001年7月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中,明确了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三)涉案物品清单;(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随着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越来越多,证据要求也越来越高,亟待加以规范,于是2011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其第2条中规定:“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收集、调取、制作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检验报告、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庭审质证确认,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行政执法部门制作的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调查笔录,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作为刑事证据使用的,应当依法重新收集、制作。”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就增加了第52条第2款的内容。
之所以增加这一条款的规定,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实物证据自身特点决定了不能重复收集。如果一个实物证据已经被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收集保存了,那么侦查机关也就无法再次进行收集。这个实物证据若想作为涉嫌犯罪案件的证据使用,只能是由侦查机关对这一实物证据来源、收集的主体、时间和方法、保存的手段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来核实这一实物证据的关联性和客观性,只要认为这个实物证据具有关联性和客观性,就可以直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二是实物证据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客观性和关联性不会因为收集主体的不同而发生根本的转变。无论是行政执法人员去收集,还是刑事侦查人员去收集都不会影响实物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即使收集程序存在瑕疵,也不能改变实物证据的证明力。
三是避免将有证明力的实物证据排除在诉讼之外。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侦查机关后,存在所移送案件证据合法性争议问题。为了避免这种争议,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证据转化问题,但是如何转化,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过侦查人员重新取证的方式进行转化。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根本不存在转化问题,也无法进行转化。时过境迁,已经收集的实物证据,不可能还原重新取证,即使能够还原,所取得的证据也不是原来的证据,而是新取得证据,即侦查实验笔录。因此,为了避免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涉嫌犯罪移送侦查机关的证据,缺乏证据能力而被排除在诉讼之外,通过刑事诉讼法来确定进行两个程序之间的证据衔接或者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但是,是不是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涉嫌犯罪移送案件的所有实物证据都可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当然不是,如果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所获得实物证据严重违反程序,就有可能导致实物证据的关联性和客观性存在疑问,那这一实物证据就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因此,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涉嫌犯罪所移送案件的实物证据,可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条件包括:
一是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公安、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环保、民政、交通、土地、林业、城管、安监、住建、水政、质量监督、卫生监督、文化、人口与计生等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工作中,进行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要有执法权。
二是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根据《行政强制法》第18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的一般程序包括:报告及批准、表明身份、通知当事人到场、告知和说明理由、听取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和其他程序。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行政执法行为和案件查处,是被刑事办案机关采纳为证据的前提。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两名以上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及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过程中,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和清单由当事人或见证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见证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三是保证所移送实物证据与案件之间的关联性。在行政执法和查处案件过程中,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制作查封扣押清单,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二份,由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别保存。在对财产的查封、扣押措施中,行政机关当场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当场交给当事人查封、扣押清单,并应当在一天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这些程序和措施是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证据关联性的保证。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纪检监察部门无权扣押被调查人的财产,但是被调查人如果主动上交涉嫌犯罪的实物证据,纪检监察部门就要将上交的实物证据,以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将实物证据加以固定和保全,以保证实物证据在移送检察机关后不存在关联性的质疑。由于获得案例材料手段的有限性,纪检监察部门在对周文斌受贿与挪用公款案件进行调查时,是否存在周文斌及其家属主动上交实物证据不得而知,如果存在上交实物证据的情况,就应当制作一份暂扣实物证据的清单,保证暂扣的实物证据与周文斌案之间具有关联性。
有关证据法学案例评析的文章
鉴于此,我们可以在理论上综合归纳为一种证据,即笔录证据。作为证据法定形式的笔录证据,可以视为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人员,在诉讼和执法过程中,对依职权采取的具有收集证据意义的活动所作的客观记录。在刑事诉讼阶段,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侦查实践,大量的“笔录”都可以称为笔录证据。其次,笔录应该是一种客观证据。笔录类证据,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它是按照法定要求制作的一种证据形式。......
2023-08-10
一是补充鉴定的事由立法空缺。二是补充鉴定的启动决定权与申请权。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之后,2013年实施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补充鉴定决定权进行了确认。这种情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公权力机关对补充鉴定决定权的滥用,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代理人被拒绝后缺少相应的救济措施,这会导致补充鉴定的申请权处于一种空置的状态。......
2023-08-10
但恰好经警方调取的、控方指控王朝作案的证据在证明其实施抢劫行为。法院审查、认定证据时通常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进行。英美证据法中有证据可采性的概念,其实就对应这里的证据能力。一般来说,英美法系国家基于陪审团审判和当事人举证原则,对于证据能力限制较严、很多证据规则实质上是规范证据资格的。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不同证据各不相同。......
2023-08-11
在我国,宪法对保障人权、禁止非法取证行为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然而,从上述规定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层级较低。也就是说,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在种类上仅限于非法的言词证据,即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以及被害人陈述。但是,对于非法物证如何处理,上述司法解释均未涉及。这为我国在立法上正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奠定了基础。......
2023-08-11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美学者就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可分解为两点:一为是否需要借助其他事实进行推断或假设;二为是否能够证明案件的系争事实。与英美学者观点不同的是,我国学界通说认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是证据与主要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
2023-08-11
除了上述证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外,作为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的知道案件有关情况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需要对各自管辖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这也是证人证言需要进行质证,诉讼双方无异议的证人证言才能采信为定案根据的原因。这100多名证人证言笔录,对案件有关情况进行了证明。......
2023-08-11
如果把某些学者认定的可能归属于证人证言的抓获经过等作细致的研究,即如果是对抓获经过的一般性描述,则属于是以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情况的书面材料,当然是书证。如果是证明是否投案自首、抗拒抓捕的量刑事实,则属于警察作为目击证人对其所知悉的犯罪的预备行为、持续行为、后续行为等案件有关情况所做的证实,特别是现场行凶,有可能属于证人证言。......
2023-08-10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紧密相关。需要通过证据给予证明的待证事实既包括与案件事实本身有本质联系、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实体法要件事实,也包括与诉讼活动进程相关,由程序法律规范确定的程序法要件事实。在刑事诉讼中,实体法要件事实主要包括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及相关量刑情节事实;而程序法要件事实主要涉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关乎诉讼活动合法性的事实。......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