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文人禀性各异、情趣不一,文人电影的审美形态也不限于一尊。[12]香港电影学者林年同先生在分析文人电影杂多的审美形态时,“发掘”出了电影史上一个“未竟的贺孟斧理想”。[15]由于深厚的儒家文化背景,文人电影的审美主调被以阴柔为主导的样式浸染了。其实,中国文人电影在阴柔为主的样式下,个人风格间有一定的差别。相比之下,费穆却是老练、稳重得多。......
2023-08-10
一、阴柔主调
二、平淡风格:自然朴实,简洁淡雅
三、意境魅力:含蓄蕴藉,意蕴淳厚
□《小城之春》(1948年)在一个有可能形成强烈冲突的叙事框架内,费穆尽情演绎的是三人在道德准则的制约下,不忍伤害对方,相互克制、隐忍负重的理性光辉,展示的是鲜活人性在理性法则之下辗转、煎熬的心灵天地和这种隐忍、延宕下的审美感受。
□ 费穆优雅、富裕的家庭熏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赋予了他知人论事、叙事言理的一种超脱、稳健和不急不躁的从容,这种气质都充分贯注到其作品中,显得不疾不徐、从容不迫。因而费穆比吴永刚、孙瑜任何一个人,更能生活在传统文化的优雅世界里。
□“味道”的形成在于作品本身要注重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艺术取向,从而在艺术欣赏这样一个抵达文本“彼岸”对文本破解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纵深、复杂的“二度创作”空间。这样一个“纵深的文本空间”,为不同的艺术欣赏个体,再造其心目中另一个文本启动了二度创作的原动力。欣赏者走向这个“纵深的文本空间”中,也就是在慢慢地咀嚼“味道”的过程中,会因个人“体质”差异、个人趣味不同、性格气质不同,停留在不同“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视角与看法。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欣赏视角也就决定了欣赏者对这个“文本”的不同理解。
□ 文人电影有着让人反复品味的魅力,有着可以反复观看而更觉其味的价值。正如那个神秘的《小城之春》(1948年)是需要玩味的,而不是一览无余的;需要反复的,而不是过眼烟云的。
□ 看文人电影,就像品评一首古典诗词,需要摇头晃脑地反复吟咏,才能领会其中美感、韵味,才能把一个精致文本一点点地浸开;看文人电影,就像走进一个精致的文人园林,需要在曲径通幽中,在千百度地寻觅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她的美感。
□ 在志忱与玉纹答非所问、言不由衷,似乎有点颠三倒四的对白中,尘封的情感岁月打开了,初次见面的紧张,彼此的探询、节制、防备、矜持,一切都溶化在这个意味深长的对白中了。观众也就在这段外冷、内热的对话中,感悟到两人情感的振荡和彼此心灵深处荡起的涟漪。味道全溶化在这个对白中了。
□ 人们在《小城之春》(1948年)中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古韵与绕梁不绝的艺术美感。那种纯正圆熟、至美至善、阴柔和美的艺术力量,唤起了人们久已迷失、而心中又时时渴望的情怀。费穆创作《小城之春》就像在一个动荡不安、炮声震天的环境中,仍在专心地雕刻一只精美的鼻烟壶一样,传达出费穆作为一个纯正文人的审美趋向。
如果说戏人电影表现出的是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展示的是豪迈、劲健的民族风范与家、国故事,那么文人电影表达出来的则是小桥流水的阴柔之情,叙述的是杨柳依依、春江花月的个人体验。
阴与阳相对,柔与刚不同;阴是冷的,阳是热的;阴意味着静与清,阳连接着闹与浊;柔是软与温,刚是硬与冷;阳刚与“热闹”相连,阴柔与“冷峻”相依。[1]阴柔的审美形态其实是对文人文化的一种承传。
“曲以唱段言情,文以诗词寄意,相思浓缩了无数作者的天分才华,寄寓了人生现世的苦辣酸辛。……历久不衰的主题系统散发出弥漫千古文坛艺苑的依依阴柔之美,成为适应并建构中国文人重情感、易感伤、内向深沉民族性格的文学主题之一。”[2]
不妨说,民族性格决定了相应的审美要求,而阴柔的审美要求反过来滋养了民族性格。
有关影像长河:从费穆到张艺谋的文章
正如文人禀性各异、情趣不一,文人电影的审美形态也不限于一尊。[12]香港电影学者林年同先生在分析文人电影杂多的审美形态时,“发掘”出了电影史上一个“未竟的贺孟斧理想”。[15]由于深厚的儒家文化背景,文人电影的审美主调被以阴柔为主导的样式浸染了。其实,中国文人电影在阴柔为主的样式下,个人风格间有一定的差别。相比之下,费穆却是老练、稳重得多。......
2023-08-10
文人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基因,决定并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因“脸谱”。对技术/技法不敏感的背后是人文倾向的突出与强调,而人文传统的突出与强调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们对电影技术/技法的忽视与冷漠。“电影”的本体是商品,文人电影的本体是“文化”,但二者却不幸地“结合”了。□ 费穆与张艺谋是百年文人电影中两座高耸的大山。......
2023-08-10
在他们的眼中,文人电影就是具有浓厚的文学味道的电影,是“文学的电影”。由于新文学力量的加盟,特别是夏衍等一批“文学人”的加入,才出现了被黄继持、古苍梧教授等人称作的“文人电影”的出现。该书1989年出版,该书显然借用了黄继持、古苍梧、林年同等人关于文人电影、戏人电影的观点,把文人电影、戏人电影这些概念上升为梳理中国电影史的核心概念。......
2023-08-10
文人对生命感伤有着深切的体验与表达。“古代文人总是处在种种矛盾的夹缝中,一辈子在仕与隐、君与亲、忠与孝、名节与生命、生前与身后等问题上痛苦地熬煎,这种痛苦和矛盾的文化性格,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也与复杂的社会环境有关。”生命感伤的主题也成为古代诗、词、赋、曲中吟咏不绝的主题,成为文人文化中最易拨动人们心弦的感人篇章流传至今而不衰。......
2023-08-10
生命的有限带给人类的悲剧感受,总会使生活增添一层悲苦和哀愁的色彩,而这种生命的苦涩、无奈和穷愁随着现实境遇程度而加深。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由于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大众传媒、文化工业,其生命的咏叹很少以单纯的样式出现,相反这种生命的感伤体验往往随着现实的境况而升温、引燃。也就是说,生命感伤往往是在人生的穷愁难解、困境难消、郁闷难除的人生境地中出现。许多影片的出现都与一定的现实境况相关。......
2023-08-10
一、重在视觉表意的视听形态二、静态机位三、单镜头段落四、空间表意的开掘□“画意镜语”是我们对文人电影镜头语言特质的概括,是指文人电影传承了文人文化,特别是文人画所表现出来的内敛、静观、主客交融的画境精神,与诗情叙事的艺术形态相契合,在镜头运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基本特点。......
2023-08-10
文人电影“命苦”,“命”就是先天的,是来自生物体的基因所致。就像播出的节目与电台,栏目板块与电视,版面与报纸一样,文人电影与电影的关系,是内容物与由光、电、声、化构成的现代媒介的关系。判明“文人电影”——内容物,与“电影”——媒介的区别,也就能找到文人电影的痛苦根源。文人电影史,就是一部“电影作者”们在背离中龃龉,在矛盾中煎熬的历史。萦绕在文人电影作者们心头的永远是痛苦的旋律。......
2023-08-10
社会派之外,文人电影为中国电影及观众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昭示个别理论与创作文本的独创性。人文电影是什么?人文电影,通过审美为我们提供的无疑是一种独特的认知与存在方式。本书以香港学者黄继持、古苍梧、林年同教授所指称的“文人电影”概念为基础,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它是完成于往昔的一项电影史研究成果,对于当下亦极有启示与对照意义。如此这般,蔚成风气,文人电影于是消弭殆尽。......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