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有限带给人类的悲剧感受,总会使生活增添一层悲苦和哀愁的色彩,而这种生命的苦涩、无奈和穷愁随着现实境遇程度而加深。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由于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大众传媒、文化工业,其生命的咏叹很少以单纯的样式出现,相反这种生命的感伤体验往往随着现实的境况而升温、引燃。也就是说,生命感伤往往是在人生的穷愁难解、困境难消、郁闷难除的人生境地中出现。许多影片的出现都与一定的现实境况相关。......
2023-08-10
文人电影对个体关爱中,在沉沉的忧患意识中,总是表现人之为人可叹、可悲和可怜,观其不幸而又无能为力,不能为人物开出走出人生困境的“处方”,为镜中的芸芸众生找到一个完满的归宿与出路,也就常常陷入一种无奈的感伤之中。
影片在对人物不幸的抚慰中,使影片处于一片伤感的天地中。观众像是倾听着一个不幸者的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与交融中,为弱小者的悲苦无依掬一捧同情的泪水。
当我们把近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神女》(1934年,吴永刚导演)、《浪淘沙》(1936年,吴永刚导演)、《小城之春》(1948年,费穆导演)、《早春二月》(1963年,谢铁骊导演)、《林家铺子》(1959年,水华导演)、《巴山夜雨》(1980年,吴永刚导演)、《青春祭》(1985年,张暖忻导演)、《城南旧事》(1982年,吴贻弓导演)、《乡音》(1983年,胡炳榴导演)、《良家妇女》(1985年,黄健中导演)、《黄土地》(1984年,陈凯歌导演)、《边城》(1984年,凌子峰导演)、《边走边唱》(1991年,陈凯歌导演)、《心香》(1991年,孙周导演)、《活着》(1994年,张艺谋导演)、《一个也不能少》(1998年,张艺谋导演)、《我的父亲母亲》(1998年,张艺谋导演)、《那山 那人 那狗》(1998年,霍建起导演)、《幸福时光》(2000年,张艺谋导演)等这些文人电影文本集中审视后,就会发现在古典诗词中常咏不衰的主题,如爱情、亲情、友情、思念、别离、生死等仍然反反复复地在出现在这些电影文本中。
其实,艺术文本中爱情、亲情、友情、思念、别离、生死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情感要素,对这些要素的吟咏、抒发,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生命感受,唤起在喧嚣、忙碌的尘世生活背后常常被压抑、忽略了的个体意识,从而在天地间思考个体的存在。
在鲜活的艺术文本中,个体苏醒了,生命苏醒了,人们感悟着浓厚的生命体验,形成一种感伤的文化体验。
有关影像长河:从费穆到张艺谋的文章
生命的有限带给人类的悲剧感受,总会使生活增添一层悲苦和哀愁的色彩,而这种生命的苦涩、无奈和穷愁随着现实境遇程度而加深。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由于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大众传媒、文化工业,其生命的咏叹很少以单纯的样式出现,相反这种生命的感伤体验往往随着现实的境况而升温、引燃。也就是说,生命感伤往往是在人生的穷愁难解、困境难消、郁闷难除的人生境地中出现。许多影片的出现都与一定的现实境况相关。......
2023-08-10
低等生物是无所谓生命感伤的,不存在生命感体验与意识。当高等生物意识到生命,意识到生命最后将要终结,将要以“悲剧”结束的时候,这时候感伤就产生了。感伤源于人类对死亡悲剧性的心理反应。生命意识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感伤,一般都是出现在孩童时代。这种伤感出于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询问和死后不能把握的空洞。对“彼岸”的探询,人类发射出的想象之箭一次次在不能到达的彼岸途中,无可奈何地摔落下来。......
2023-08-10
生命意识就这样开始于尚不懂事的年龄,像无尽的黑夜里一道骇人的闪电。生命的感伤总是在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像一只偷袭的老鼠,突然会咬人们一口!□ 文人电影的生命感伤主题,往往得不到观众的认同,也得不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青睐,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洞悉历史、观察现实的工具。这一脉系的电影中,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个性、价值,体恤的是人性、人情、人道。......
2023-08-10
文人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基因,决定并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因“脸谱”。对技术/技法不敏感的背后是人文倾向的突出与强调,而人文传统的突出与强调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们对电影技术/技法的忽视与冷漠。“电影”的本体是商品,文人电影的本体是“文化”,但二者却不幸地“结合”了。□ 费穆与张艺谋是百年文人电影中两座高耸的大山。......
2023-08-10
在他们的眼中,文人电影就是具有浓厚的文学味道的电影,是“文学的电影”。由于新文学力量的加盟,特别是夏衍等一批“文学人”的加入,才出现了被黄继持、古苍梧教授等人称作的“文人电影”的出现。该书1989年出版,该书显然借用了黄继持、古苍梧、林年同等人关于文人电影、戏人电影的观点,把文人电影、戏人电影这些概念上升为梳理中国电影史的核心概念。......
2023-08-10
文人对生命感伤有着深切的体验与表达。“古代文人总是处在种种矛盾的夹缝中,一辈子在仕与隐、君与亲、忠与孝、名节与生命、生前与身后等问题上痛苦地熬煎,这种痛苦和矛盾的文化性格,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也与复杂的社会环境有关。”生命感伤的主题也成为古代诗、词、赋、曲中吟咏不绝的主题,成为文人文化中最易拨动人们心弦的感人篇章流传至今而不衰。......
2023-08-10
一、重在视觉表意的视听形态二、静态机位三、单镜头段落四、空间表意的开掘□“画意镜语”是我们对文人电影镜头语言特质的概括,是指文人电影传承了文人文化,特别是文人画所表现出来的内敛、静观、主客交融的画境精神,与诗情叙事的艺术形态相契合,在镜头运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基本特点。......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