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意企业办公区位特征及模拟

创意企业办公区位特征及模拟

【摘要】:图4.7描述了创意企业的办公区位分布情况。通过该图,可以直观看到大部分的创意企业分布于CBD和内市区。更准确地说,在1 221家企业中,有884家企业分布在内市区与CBD的范围内,占到总数的72%。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通常与内市区的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城市空间活力恢复策略。这些地区,事实上就是创意产业园的空间之所在。这一密度随着离城市CBD的距离的增大而迅速递减。

图4.7描述了创意企业的办公区位分布情况。通过该图,可以直观看到大部分的创意企业分布于CBD和内市区。更准确地说,在1 221家企业中,有884家企业分布在内市区与CBD的范围内,占到总数的72%。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通常与内市区的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城市空间活力恢复策略。事实上,一方面受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到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城市更新是获得城市新的土地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与此同时,受产业集群理论与工业园发展模式的影响,在郊区通过土地征用等方法获得新的城市建设用地并建设新的创意产业园,也是积极培育创意产业的一种常见模式。这一实践在图4.7中表现明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内郊区(浦口)和外郊区(江宁)都有明显的企业集聚区域。这些地区,事实上就是创意产业园(或传统工业园)的空间之所在。

图4.7 创意企业的办公区位分布

从空间密度分布的角度考察,创意企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梯度递减特征。在CBD范围内,有154家创意企业,其密度大约为4 904/100 km2。这一密度随着离城市CBD的距离的增大而迅速递减。在内市区,创意企业的密度大约为611/100 km2,达到外市区后其密度迅速衰减到106/100 km2,大约为内市区密度的1/6。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密度差距。从外市区到内郊区的递减速度大约达到11,递减速度在四个分界之间的递减速度中处于首位(表4.3)。但在郊区范围内,内郊区与外郊区的密度递减差距较小(2.04)。上述空间密度分布特点反映了创意产业发展同市区多个城市更新项目以及棕地(Brown Field)再利用的政策实践的紧密关联关系。

表4.3 创意企业办公区位的空间密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