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案例城市选择 | 创意产业时空过程模拟

案例城市选择 | 创意产业时空过程模拟

【摘要】:1)案例选择本书所考虑的可能城市案例主要局限于中国与英国。对上述5个可能案例进行10个维度的考察,本书最终确定南京为研究案例。表3.15个可能案例的优劣势分析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是全球最为著名的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之一,同时也是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枢城市。图3.2南京在江苏省的区位图3.3南京在长江三角洲中的位置南京是一个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典型城市。

伴随案例研究这一研究方法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就是研究结论的普遍性与适用性问题。能够部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选择多个案例同时分析,通过比照这些案例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另一个方法就是确保所选择的研究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Bryman,2003)。第一种方法一般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收集大规模的数据,因此,在课题研究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一般我们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然而,要采取第二种方法,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证明所选择的案例具有典型代表性。

1)案例选择

本书所考虑的可能城市案例主要局限于中国与英国。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后,本书提出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案例,它们分别是伦敦、谢菲尔德、北京、上海与南京。对上述5个可能案例进行10个维度的考察(表3.1),本书最终确定南京为研究案例。

表3.1 5个可能案例的优劣势分析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是全球最为著名的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之一,同时也是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枢城市。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英国有57%的创意劳动力与工作岗位均分布于伦敦及其东南部(Knell et al,2007)。受这一宏大规模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伦敦城市空间涌现了诸多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空间。从创意产业发展国际知名程度上看,谢菲尔德并不如伦敦著名,但谢菲尔德是成功从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到以创意产业为新兴主导产业的代表城市。其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产业集聚区(Cultural Industries Quarter)的发展历史,而且正在实施创意人才培养计划,以进一步壮大创意劳动力与创意产业的发展(CIQA,2010)。上述两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从地理空间的可达性上看也具有一定优势。其主要不足在于基础土地数据获得上可能会遭遇较大困难,并且笔者对于这两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政治背景、社会风俗以及地理特征等了解有限。这些不足直接大大降低了研究这两个案例的可行性。

北京、上海、南京三个案例均在中国境内,它们都正经历着从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转型的发展阶段,属于中国首批将培育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朱婧达,2010;褚劲风,2008)。它们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的探索性。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案例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此外,从本书研究可行性角度而言,这三个案例具有两个基本优势:第一,与英国的两个案例城市比较而言,笔者对这些城市所处的宏观背景了解较多,例如土地利用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地理特征等;第二,即使有部分信息尚未了解,有关的文献也更易于查阅与研究。

北京和上海在发展创意产业上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名气。其中,北京以798创意集群为典型代表,而上海则以一系列的创意产业园闻名,例如上海田子坊和M50等(Keane,2011)。相对来说,南京在创意产业发展上则不如北京、上海闻名,但在中国境内具有典型代表性。如果说北京、上海代表中国的首位城市,那么南京则代表了目前正在经历产业转型的次位(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早期都属于典型重工业城市,目前正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并且培育创意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手段。如果纯粹从典型性与国际知名度上看,北京与上海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它们的发展状态是中国首位城市的代表;但从研究可行性与数据可得性上看,南京则具有较大优势(表3.1)。同时,南京与北京、上海不同,它代表的是中国次位(二线)城市的发展情况。

2 )南京作为案例的重要性与典型性

南京作为案例的重要性与典型性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予以认识:

(1)在中国,香港和台湾是首批接受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将培育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总体策略的城市与地区。随后,这一发展思路传到了中国内地。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与广州是中国内陆首批实施这一策略的城市(张京成,2006)。因此说,南京代表了首批城市中实施这一战略中的具体经验与发展情况。

(2)南京代表的是中国最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的发展情况。在中国的三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倪鹏飞,2006)。在该地区中,上海、南京与杭州分别代表了三个增长极。其中上海作为核心增长极,具有龙头作用,是一线城市的典型代表。南京与杭州属于次级(二线)城市,代表了二线城市的发展情况(图3.2、图3.3)。南京作为案例将有助于揭示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互动在二线城市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些特点应该与一线城市具有较大的差别。

图3.2 南京在江苏省的区位

图3.3 南京在长江三角洲中的位置

(3)南京是一个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典型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曾经一度以“世界工厂”而闻名。该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本地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的财富增加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也给本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在国际劳动分工与环境容量日趋紧张的双重压力下,该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即从价值链中端向高端转变。南京作为一个曾经以重工业,特别是化工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更是急需拿出新的策略以应对上述压力。目前,南京正极力发展创意产业,特别是软件行业与动漫行业,以恢复制造业外迁所遗留下来的城市衰退地区的活力。

(4)南京市政府极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了应对环境压力与城市中心地区的衰败,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施了产业转型战略,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意产业(Xu et al,2007)。在这一转型大潮中,南京也不例外。2004年,南京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南京”的发展战略,以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与发挥南京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潜能。2006年,南京市正式发布了“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随后,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大型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文化便利等不断涌现。当前,南京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拟将南京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大软件产业基地。

(5)受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南京市创意城市空间开始涌现。根据南京的发展现状,南京市界定了10类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产业门类(附录1)。其中,软件行业与动漫行业被作为重点发展行业。在通过城市更新、土地整理与再利用以及新的创意产业园的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后,目前南京已经涌现了至少3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园区)(附录5)。随着大力培育创意产业这一政策的推进,内城地区的传统工业逐渐外迁,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产业,例如软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以及大量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空间等。与此同时,许多以创意为主要业务的小型工作室也不断涌现。城市中心地区的城市空间重构以及城市外围及郊区的创意产业园的兴起,呈现出一个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的生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