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禹: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禹与四川的紧密联系

禹: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禹与四川的紧密联系

【摘要】:五帝之后即是夏禹。禹的出生之地也在四川。因此,汉扬雄《蜀王本纪》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产高密(注引宋忠《世本注》曰:“高密,禹所封国。”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蜀山氏居茂县,禹又生于茂县。常璩、庾仲雍并言禹娶于此。禹和四川的关系真不小。就这几件事看,四川全省和它的四围的名山大川,禹是统统工作过的。

五帝之后即是夏禹。禹的出生之地也在四川。《史记》说:

禹兴于西羌。[42]

西羌的区域太大了,有确定一个地点的必要。因此,汉扬雄《蜀王本纪》说: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43]

汉的广柔县在今四川汶川县的西北。后汉赵晔作《吴越春秋》,在《越王无余外传》里也说:

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产高密(注引宋忠《世本注》曰:“高密,禹所封国。”),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宋徐天祐注[44]

(石纽)在茂州石泉县。其地有禹庙。

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45]

其他如皇甫谧的《帝王世纪》[46]郦道元的《水经注[47],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48],都有同样的记载,不多抄了。唐、宋的茂州,即今茂县,和汶川县接界。汶川、茂县直到现今还是羌人的居地,“禹兴于西羌”之说真是一点不错。蜀山氏居茂县,禹又生于茂县。他和蜀山氏原来是亲同乡!

尚书·皋陶谟》记禹的话说:

予……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49]

涂山在哪里?常璩道:

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50]

汉晋的江州县即今四川江北县,涂山在今重庆市的对岸。《水经注》也说:

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常璩、庾仲雍并言禹娶于此。[51]

然则禹是生于蜀而娶于巴的。

禹和四川的关系真不小。说九州是人皇所分,只是纬书里的一句话,纬书在学术上的地位是不高的。说九州是黄帝所分,只是《汉书》里的一句话,《汉书》的地位还不能超过《六经》。《六经》中直接记载圣道王功的是《尚书》,有绝对尊严的地位,其中《禹贡》一篇记的是禹分州定贡的大事业,所以说九州为禹所分是毫无疑义的话。《禹贡篇》中把秦岭以南的地方定为梁州,说:

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52]

后面讲到禹的疏导九条大水的道路,又道: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53]

甘肃、四川间的岷山,汉中的嶓冢山,雅安的蔡山和蒙山,都给禹收拾过,可以种植五谷,安定人民了。汉中的东汉水(即漾),甘肃的西汉水,流到四川的嘉陵江(即潜),川西坝子的沱江,经过六省(据旧说)的长江,都给禹疏导过,可以供灌溉和行船了。就这几件事看,四川全省和它的四围的名山大川,禹是统统工作过的。禹有这样的大功绩,所以《华阳国志》开头就说:

昔在唐尧,洪水滔天。鲧功无成,圣禹嗣兴。……因古九囿以置九州,仰秉参伐,俯壤华阳、黑水、江、汉为梁州,……盖时雍之化,东被西渐矣。[54]

又说:

及禹治水,命州巴蜀以属梁州。[55]

禹治水功成,大会诸侯,巴蜀是梁州的侯国,都参加这个大会。常璩又说:

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56]

巴蜀和夏王朝的关系,实在是不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