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这句话如果可靠,那么古代的蜀帝以五色为庙号,这个五色帝和中原神话中的五色帝有无关系,大足注意。自从人皇到黄帝,他们对于巴蜀的关系大抵由于一二人的掉舌弄笔生出来的枝节,没有历史的价值。颛顼和若水蜀山的关系却比较严重。......
2023-08-10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专家学者差不多全体集合到四川。当时,对于川康的自然界和社会各方面的调查研究风起云涌,实在是抗战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收获。单就史学界而言,重要的论文像徐中舒先生的《古代四川之文化》[1],朱希祖先生的《古蜀国为蚕国说》[2],孙次舟先生的《读古蜀国为蚕国说献疑》[3]《从蜀地神话的蚕丛说到殉葬的蚕玉》和《关于金蚕解释的补正》[4],杨向奎先生的《李冰与二郎神》[5],都是可以纪念的作品。我自己呢,到成都快两年了,服务的余暇曾游了郫县的望帝丛帝陵、温江的鱼凫城、双流的蚕丛祠和瞿上乡,对于古代的蜀国也浮动了重重的幻想。蜀国的材料不多,满想下手整理,写一篇古蜀国的传说。无如一经下手即感困难。其关键为:当时的蜀国本和中原没有关系,直到春秋战国间才同秦国起了交涉。李白《蜀道难》所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6]确是说得不错。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认为古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一班修史的人难以考核,把这些假史料编进许多史书里去。彼此纠缠,把人们的脑筋弄迷糊了,古蜀国的真相,再也看不清了。我敢断然地说:没有彻底的破坏,何来合理的建设!所以必须先做一番破坏工夫,然后整理蜀国的史事方可拨云雾而见青天。现在就写出这一篇,做古蜀国史研究的一个引子。巴国事少,也就连带述及。
有关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的文章
[101]这句话如果可靠,那么古代的蜀帝以五色为庙号,这个五色帝和中原神话中的五色帝有无关系,大足注意。自从人皇到黄帝,他们对于巴蜀的关系大抵由于一二人的掉舌弄笔生出来的枝节,没有历史的价值。颛顼和若水蜀山的关系却比较严重。......
2023-08-10
五帝之后即是夏禹。禹的出生之地也在四川。因此,汉扬雄《蜀王本纪》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产高密(注引宋忠《世本注》曰:“高密,禹所封国。”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蜀山氏居茂县,禹又生于茂县。常璩、庾仲雍并言禹娶于此。禹和四川的关系真不小。就这几件事看,四川全省和它的四围的名山大川,禹是统统工作过的。......
2023-08-10
此《本纪》所未言。其三,《本纪》之“柏濩”,《国志》作“柏灌”;《本纪》之“蒲泽”,《国志》作“蒲卑”;并以字形相近致讹。“丛帝”之名为《本纪》所无。此数事足见开明氏之武功,乃并为《本纪》所不载。其十九,《本纪》记武都丈夫化为女子,蜀王娶之,以不习水土而死,蜀王葬之于成都郭中事;《国志》与之同,唯增出《东平之歌》《臾邪歌》《陇归之曲》及“五丁士担土担”语。......
2023-08-10
周武王率师伐商,行到商郊牧野,眼见就要交锋,他集合军队,讲了许多勉励的话,当时史官记录下来,唤作《牧誓》,编入《尚书》。武王伐纣,这个区域出的人马真不少呀!周武王和蜀国还有别的关系。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可是克商之后,做巴人君主的却是周王的宗室,这也算得他们一件不幸的事啊!......
2023-08-10
为了清楚地发现国际关系体系理论的缺失,我们需要对现有西方国际关系体系理论做一个简单的表述和分析。对于结构现实主义来说,物质力量分布的状态足以决定国际体系的整体稳定以及主要国家在体系中的行为模式。这与华尔兹的国际体系结构决定行为体行为在逻辑推理上是一样的。但在实际的国际体系中,在国际体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国家行为却在发生变化。......
2024-01-10
到了春秋之世,时代近了,蜀的史事反而少见。[78]“周失纲纪”,想是指的春秋时代。他以为蚕丛、柏灌、鱼凫都是春秋时的蜀王,直到杜宇之世始入战国。在《春秋经》《传》中,不是绝对没有蜀的记载,成公二年就有会蜀和盟蜀两事。春秋的末期,晋国六卿争权,范氏和中行氏已把赵氏压倒,不料韩、魏两家帮了赵氏,又把范、中行两家赶走。死于蜀,可见周人杀他是在蜀国杀的。春秋时楚国主盟的一个最大的盟会是在蜀地举行。......
2023-08-10
按照罗素的看法,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分成亲知和描述两种。但罗素并没有停在这里。这种亲知被称作"综合知觉",所觉知的共相称作"概念"。和休谟不同的在于,罗素承认简单观念必须通过一些表达共相的词项加以连结,而这些词项所指的,类似于柏拉图式的抽象实体。但罗素把它和推论合在一起。罗素理论的诸种困难。罗素把亲知定位在感觉上,他关于感觉的提法,始终不离洛克-贝克莱-休谟的路线。......
2024-10-01
这种道德信念依托宇宙法则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它始终是西方古代哲学和伦理学的主调。儒家学说本身就是一种伦理本位的学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被纳入伦理理论的范围内加以说明。因此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在儒家学说中,这种道德的权威性同样具有宇宙论界说的性质,这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观念为道德权威性提供了终极根据的解释。......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