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功利主义法律观是以人的行为动机为依据建立的,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片面性。可见,功利主义法学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烙印。功利主义主张的幸福最大化并未充分考虑幸福的正当分配。功利主义主张的正义是绝对的公平,绝对的公平分配、公平分摊、公平机会,但事实上这是不存在的,相反还会造成不公平。......
2023-08-10
功利主义者认为,实在法中功利是绝对的,普遍的,所有的法律和规则都是严格地、普遍地建立在功利基础之上的,法律是基于人类的迫切需要提出来的,人类之所以需要法就是因为它有用,它能给人类带来功利,法律的出发点、作用和目的全在于功利。功利原则既是法律的出发点,又是其必然的归宿,正如边沁所说:关于法律特别有所规定的行为,唯一能够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追求的行为的性质的方法,就是向他们指出这些行为的功利或祸害。[36]
(一)以人的功利行为为立法起点之逻辑错位
功利主义的法律以人的行为作为调整对象,产生于好结果的行为都具有道德价值,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该行为是否是由善的意图发动的,只有出于善的动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如果行为是出于别的考虑,如欲望、荣誉等等,无论产生了多好的结果,这种行为也没有道德意义。动机只有在每一具体场合根据其所产生的结果才能确定其好坏。无论行为的发动者是社会性动机还是非社会性动机或是自利的动机,只要它产生了好的结果,这一动机就具有道德价值,只要符合功利原则也是道德的。
法律的目的地在于规范人的行为,而功利则是人行为动机的基础,个人行动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最有效的方式深思熟虑地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因此衡量法律是否符合功利原则有以下标准:
(1)法律草案规定的个条文对于每个人是痛苦大于快乐还是快乐多于痛苦。如果苦大于乐则与功利原则相悖离,那么这个法律草案对人们就是不利的,是不合理的法律;相反,如果这种法律草案规定条文乐多于苦,这个法律草案有助于人们实现其行为目的,是合理的法律。
(2)以人们受益、受害的人数多寡来权衡法律草案内容的合理性。如果法律草案所规定的内容使受害的人多于受益的人,这个法律草案就是坏的,也是不可取的,反之则是可取的。
(3)法律草案是否符合赏罚原则,尤其要依对破坏人们幸福的行为的惩罚是否有力来权衡。国家的任务和法律目的就是要通过赏罚办法来增进人们的幸福,对破坏人类幸福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是必要的。
(4)立法的效果视立法是否能够获得“为数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幸福”的效果而定。如果立法的动机良好,但效果极差,这样的立法是不太理想与成功的。因此立法是以实用效果为评价标准的。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随之而生的环境问题亦是其对社会产生的副产品,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赚取利润、积累资本是生产的出发点,这决定了生产者生产技术与废物处理技术的采用,废弃物处理等不能赚取利润的地方尽量不投入资本,即使会引起环境破坏,只要没有法律限制就会被搁置于一边。[37]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积累资本,尽可能压缩不能带来利润的经费,如处理废弃物的经费,资本的本性是服从于利润的。生产者追逐资本产生的高额利润的同时,使人们生活的环境恶化与健康受到威胁。
经济人具有自利性,追求自身利益是其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其目的是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环境利益是一种公共利益,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必定增加经济人个体的成本,而享受环境利益的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善规范的市场,市场失灵中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与搭便车的现象。生态环境是一个物质循环、能量均衡的生态系统,环环相扣,某一个环节的破坏均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而经济人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会减少环境保护的精力与资金投入,短视的行为与机会主义的思想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功利主义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受着追求利润的逻辑支配,而环境保护是基于人类生存的理智选择,代表整个社会的利益甚至是人类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叠加。从整体角度的利益审视,个人的资本利润与整体的生活环境存在着逻辑对立。
有关能源环境安全立法理念研究的文章
基于此,功利主义法律观是以人的行为动机为依据建立的,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片面性。可见,功利主义法学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烙印。功利主义主张的幸福最大化并未充分考虑幸福的正当分配。功利主义主张的正义是绝对的公平,绝对的公平分配、公平分摊、公平机会,但事实上这是不存在的,相反还会造成不公平。......
2023-08-10
(一)美国能源政策与立法1.美国二战前的能源政策及立法美国二战前的能源政策制定中,将能源,特别是石油,定性为一种战略物资,对其使用和占有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因此,政府有义务介入能源市场,并成为美国政府能源政策不容置疑的一条原则。......
2023-08-10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签署十多部与能源相关的国际公约。如《电力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关于电力上网制度的规定各异,前者是原则性规定,而后者是具体性规定,两个能源法律之间的存在冲突规定问题。但我国能源环境保护的全局性、战略性要求未在能源立法中体现,既未在我国的宪法中体现,也尚未在环境保护法中体现,更未在能源法中体现。......
2023-08-10
中国环境保护立法与能源管理职能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能源法中环境保护起步较晚且处于能源产业发展下的次要地位,能源环境安全立法大致经历了空白时期、启蒙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时期。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国的能源环境安全立法工作尚未展开,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贸易与合作的发展,能源环境安全立法才开始出现契机。......
2023-08-10
21 世纪后,为了应对能源引发的环境问题,美国政府于2005年制定了新《能源政策法》、2007 年制定了《新能源法》和《能源独立和安全法》。......
2023-08-10
能源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能源法产生,法律制度亦是保障和维护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能源法律法规是一国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制度规范,而环境保护的地位则是与经济协调发展,能源储备和应急制度是以缓解能源供应短缺、价格波动,维护能源供应和消费秩序,保障能源的供给安全为目的。昆士兰州政府为此宣布其将通过颁布特别立法支持埃斯特拉公司,确保该煤矿的未来。......
2023-08-10
从2005 年开始,能源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其中能源环境保护问题排在首位,其次是能源环境安全问题,能源法的研究则较为滞后。2014 年检索结果最多,其中与能源环境安全相关的有1850 篇 ,与能源生态安全相关的有302 篇,与能源环境保护相关的有1615 篇,与能源法相关的有37 篇,相较期刊而言,能源环境安全居首位,能源法的研究仍是最少的。......
2023-08-10
浅议我国保安处分的刑事立法化武汉东湖学院法学院杜慧保安处分是以社会防卫为目的,代替或补充刑罚而适用的刑事制裁措施。我国不存在西方式的保安处分制度。因此,笔者认为,在刑法中设专章规定保安处分,将政府需要承担的涉及人身自由和限制财产权的社会福利及社会教育功能纳入刑事司法权管辖范畴,而不是行政司法管辖。在当前我国社会,保安处分刑事立法化已具备了充分的理论根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