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朝野引进西洋税制,除了作为日渐增加的赔款压力的因应对策之外,外国提出的裁厘修约要求和国内展开的宪政运动,也对直接税制度的扎根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要者为营业税的观念。与之相对的营业税部分,国人预估其有丰厚税源,足以抵补裁撤厘金的税收损失,称许其推动税政改革的作用。......
2023-08-10
《大陆报之中国裁厘加税观》,《申报》(上海),1920年3月15日。
《工商业的捐税问题》,《大公报》(上海),1947年7月21日。
《六团体致县商会函——为免加印花税及反对所得税事》,《申报》,1920年12月1日。
《反对所得税》,《申报》,1920年11月20日。
《加紧稽征过分利得税》,《时事新报》(重庆),1940年5月14日。
《所得税之励行》,《申报》,1920年11月14日。
《所得税的几个问题》,《新华日报》(重庆),1944年3月10日。
《美报论中国裁厘问题》,《申报》,1920年3月20日。
《重税富户问题》,《商务日报》(重庆),1944年6月1日。
《财政部关于免厘加税之提案》,《申报》,1922年9月8日。
《财政部关于免厘加税之提案(续)》,《申报》,1922年9月9日。
《财部催办所得税之通令》,《申报》,1920年9月16日。
《财部新拟普通营业税草案》,《申报》,1925年10月14日。
《国民承认所得税当要求以裁厘为交换条件》,《申报》,1920年10月6日。
《顺直省议会反对所得税》,《申报》,1920年11月11日。
《过分利得税有规避抗缴者,其影响不仅税收减少》,《中央日报》(重庆),1941年6月13日。
《暴利课税》,《大公报》(重庆),1940年4月4日。
《学生总会反对所得税函》,《申报》,1921年4月13日。
《战时的税收问题》,《新华日报》(重庆),1940年5月28日。
《总商会会董审查所得税报告》,《申报》,1920年11月1日。
《关于裁厘加税之声明》,《申报》,1920年3月5日。
《释直接税》,《时事新报》(重庆),1940年6月6日。
朱偰:《论我国战时之租税负担力》,《中央日报》(重庆),1944年12月3日。
黄季虬:《论现行直接税税率》,《新蜀报》(重庆),1941年3月30日。
戴铭礼:《中国所得税施行之一瞥》,《申报》,1924年5月11日。
有关西洋税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的文章
晚清朝野引进西洋税制,除了作为日渐增加的赔款压力的因应对策之外,外国提出的裁厘修约要求和国内展开的宪政运动,也对直接税制度的扎根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要者为营业税的观念。与之相对的营业税部分,国人预估其有丰厚税源,足以抵补裁撤厘金的税收损失,称许其推动税政改革的作用。......
2023-08-10
裁厘令下同时,国府也宣布根据国际平等通则,实施关税自主,对进口货物另订税则,对国内出口货品则征收出厂税。本案在提出之后,论者即提醒南京国府必须注意对外交涉问题,不是自行宣布就能贸然成事。过去列强所主张的裁厘加税,有它的适用范围和税率限制,与国府要求的关税自主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裁厘加税与关税自主课题,涉及国家收支调整与民力支应问题,必须从长计议。......
2023-08-10
财政部原思以合署办公的方法,达到整合税政的目标,此一尝试并不成功。1946年7月,财政部再次修改全国财政收支系统,宣布把营业税移交地方办理。不过,仍有部分省政府为了争夺营业税收入,扣留拨给县政府的税收,财政部不时饬令省政府遵照法规行事。缘于国民参政会认为征税必须配合内战的财务需求,重提1945年初的直货两税合并议案。直接税一词,从国民政府的行政体系之中消失。......
2023-08-10
在众多西洋税制之中,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税目为印花税。[8]为了筹款,陈璧在奏文中提到《马关条约》对中国财政的巨大冲击,建议仿行西洋的“印税”。施行此税之法为政府下令民间购买由国家统一印制的印花票,粘贴于各项契券字据,作为纳税凭证。各国明文规定,凡契券或字据不粘印花者皆不具法律效力,官府不但有权议罚,在遇到行政诉讼时,更可不受理未贴印花的案件。......
2023-08-10
由于营业税的成败关系到国府进行裁厘运动的评价,当代的研究者如曼素思认为,裁厘是国民政府的主要政纲,1931年后厘金税在法规上被废除,代以营业税。但是,评断国府裁厘改办营业税的得失,并不能完全从收入多寡或是中央财政控制权的角度出发。厘金的征收对象是行商,营业税则是坐贾。......
2023-08-10
此项交涉成败与否,不仅攸关直接税是否能够顺利于全国境内推行,更是现代国家执行完整租税主权的表征,故不论朝野均极重视此关键问题。财政部虽已表示将秉持最大决心及坚决意志,行使完整的租税主权,但各国未予正面响应。因此,与直接税相关的各项税目,从印花税、营业税到所得税,实施历程均受到外力的强烈掣肘,政府虽然努力进行交涉,租税主权的争取总是以失败告终。......
2023-08-10
国府对于上述的战时财政缺陷并非毫无所知,他们在战前已不断尝试调整中国的财政体质,最主要的工具即是推动直接税制度,冀望以现代化的税制增加税收,达成建设国家目的。[8]大后方学界在抗战期间发表许多关于直接税制度与对开拓税源作用的论著,为国府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国人寄望国府实施直接税,发挥筹措税源的作用。......
2023-08-10
首先就备受争议的所得税及过分利得税的简化稽征作业,研拟出计算税额的三项标准:第一项是以上年度营业税额,就所得税与利得税的预算比例,计算其应负所得与利得两税的税额。上述历程,成为实施简化稽征的初步尝试。直接税署在推动简化稽征法前,其主事官员如高秉坊和崔敬伯等人,在公开发表言论时,设法找出合理化的理由。同时,他也直言,工商界的反应是,简化稽征即废除查账,恢复包税制度,也可说是一种变相的摊派。......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