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项税收均未能及时征解,又受到物价波动的削弱,失去约束通货膨胀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于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继于次月召开全国税务会议,以统一税目为目标,把税法有关工商业税者,修改合并为营业税和所得税,后又以两税的纳税人都是工商业者,定名为工商业税。从1950年至1955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修改税则的方式,保留国府时期征收工商业税的做法,沿用了部分直接税的税目。......
2023-08-10
直接税的税务体系,在抗战时期接办与商业税相关的印花税、营业税与统税之后,业务大幅成长,机关快速扩充。但在抗战结束,随着税政整并的需要,首先把营业税交回地方征收,随后又在国府为因应内战紧张情势,精简财政税务机关的要求之下,1948年7月21日,直接税署与掌理货物出厂税的税务署,再合并成立国税署,遂从国民政府的行政体系之中消失。
从1940年到1948年间,直接税经历了一段从急遽扩大到迅速结束的过程。除了因应战争调整税务的考虑之外,国府内部的人事纠葛,应是促成战后直接税体系衰落的主要因素。前已于第六章中说明抗战末期直接税署与其他财税单位之间的冲突,许多数据明指这些冲突的发生,主要是围绕在直接税的业务负责人高秉坊身上。时人认为,高秉坊办理直接税之后,把财政部的冷衙门炒成热差事,引起其他人士的侧目,希望能在直接税体系之内安插势力,但均被高拒绝,因此得罪众多党政要员。[72]
在高秉坊主事期间,任职于直接税机构内的人员因其自成系统的考选与任命制度,与其他同属于财政部的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素不融洽。高秉坊标榜“学校之风、家庭之风、军队之风、宗教之风”,作为兴办直接税的四大精神,[73]在其他机关看起来,则是自成派系的排他做法。高秉坊一直被视为孔祥熙的嫡系人马,在孔祥熙主政时期获得极力维护,得以放手展开税政活动。孔祥熙对高秉坊的支持并非特例,他时常因为支持部属,屡被政敌攻击为护短,在此可举1941年间孔祥熙与陕西省财政厅长周介春之间的来往函件作为旁证。孔祥熙在信函中提到,曾有人对他打小报告,说周办事不甚努力,只知敷衍上级,连蒋委员长都曾垂询。孔祥熙回答蒋中正:“其人办理甚好,我用的人,我负责。”随后致函勉励周介春:“尔随我多年,希望苦干。”并且说:“尔自己如无不能立足之处,我必为尔后盾,闲言我亦不听。”[74]至1944年底,孔祥熙因屡受国民参政会攻击,政治声望逐渐下降。1945年2月爆发高秉坊贪污案,孔祥熙无法力保,高秉坊去职入狱,直接税人员也因战时层出不穷的税务控案而面临极大的压力。[75]同时,直接税体系在抗战期间经由收编商业税之后,扩大其机关规模,但对其他税目而言则是侵吞地盘,人事配合极不协调。这种因为扩大业务而引起的冲突,随着孔祥熙去职,直接税政在宋子文担任行政院长期间,经历由热到冷的变化。
1945年底,甘青宁新区直接税局局长李松乔致函宋子文,批评直接税的缺失是出在人的因素:过去直接税税务人员均由财政部考试训练后分发各地,他们自认具有特殊身份,相互维护而形成派别,即使违法犯纪,竟无人敢问,造成尾大不掉之势。高秉坊免职之后,直接税署人员气焰稍减,但恶习仍在,是税务行政一大障碍。直接税局与货物税局一再分合,内部紊乱,虽极力整饬,但积重难返,短期内难图速效。[76]众所皆知,宋子文与孔祥熙的郎舅关系并不融洽,这封出于直接税局局长而严词批评直接税行政的信函,或许可以将之解读为李松乔对宋子文的“交心”动作,但也透露一个明显的讯息:直接税与货物税之间的紧张关系,势必要做彻底解决。1948年直接税被源于统税的货物税系统所接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宋子文取代了孔祥熙的税政主导权。
因此,直接税的税务在抗战期间的极力扩充,到国府进行税务整并作业时,失去发挥的作用,贯穿其间的是国府政治与人事上的纠葛与角力。就税制改革的观点,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均须取决于主持财政者的坚定决心,并且运用税收专家组成制定政策的队伍,充分利用专业团体和民间组织,向群众和纳税人展开教育和指导计划。[77]如果说中国直接税在战时的扩充经验,是主持财政者全力支持之下的成果,那么,这项结果的急遽消失,则是在主持财政者撒手之后的必然结局。
有关西洋税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的文章
由于各项税收均未能及时征解,又受到物价波动的削弱,失去约束通货膨胀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于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继于次月召开全国税务会议,以统一税目为目标,把税法有关工商业税者,修改合并为营业税和所得税,后又以两税的纳税人都是工商业者,定名为工商业税。从1950年至1955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修改税则的方式,保留国府时期征收工商业税的做法,沿用了部分直接税的税目。......
2023-08-10
朱公言:《遗产税原理及实务》,上海:中国著作人出版合作社,1938年。何烈:《厘金制度新探》,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2年。吴仕汉:《中国直接税制度》,著者自印,1940年。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2023-08-10
在此,须先将“直接税”这一名词作一介绍。民国成立之后,无论袁世凯政府、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持续推动以直接税理念为中心的各项税目,初步开征印花税,并且向官吏课征薪俸所得税,直接税制度开始生根。及至抗日战事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设置以“直接税”为名的专责机关,掌理战时税务,直接税制度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2023-08-10
首先,中央政府要求各省调查当地的厘金现况,呈报其评估实施裁厘时可能引发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获得列强同意修订税则的表示之后,在上海成立“修改进口税则委员会”,从1918年1月5日到12月20日,与14个国家先后展开谈判。1920年2月初,财政总长李思浩提出,关税自主案交涉不易,此时可先争取裁厘加税。......
2023-08-10
在众多西洋税制之中,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税目为印花税。[8]为了筹款,陈璧在奏文中提到《马关条约》对中国财政的巨大冲击,建议仿行西洋的“印税”。施行此税之法为政府下令民间购买由国家统一印制的印花票,粘贴于各项契券字据,作为纳税凭证。各国明文规定,凡契券或字据不粘印花者皆不具法律效力,官府不但有权议罚,在遇到行政诉讼时,更可不受理未贴印花的案件。......
2023-08-10
直接税制度的推展,为国人带来对西洋近代租税理念的讨论。舆论认为,国府在抗战前夕致力推行直接税,固然期待其承担战时税源的使命,更应重视建立公平税制,使国民赋税得到公平分摊,同时配合实施累进课税,矫正失衡的财富分配现状。此时,直接税适足以提供战时财政所需,形成从间接税迈向直接税的新体制。李权时认为,国府推动直接税改革,人民因纳税的切身利害关系,必群起而问政,于是民权主义可以获得实现。......
2023-08-10
[23]财政部认为,保证税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掌握各地的工商业收入情况,遂向行政院提出透过货运登记来控制税源的议案。征收机关在各重要通商据点实施货运检查,并且有权处分未经登记的商货。各地政府选择后方各货运中心,指定据点,由当地所得税主管稽征机关办理货运登记,规定对各地进出境堆存代理买卖及批销承购商货之调查登记办法,据以跟货寻税及杜绝逃漏。......
2023-08-10
至1946年7月,国府终于开始进行复员时期的直接税税政决策的规划工作。财政部门认为,复员需要庞大财源,不能立即取消战时利得税。至6月下旬,财政部正式批驳商会的要求。财政部批准上海直接税局的计划,下达指令要求其把握时间,于十月内完成征收工作。以上海为例,原定征收所利得税600亿元,在各商会要求之下减至300亿元,而且配合采用简化稽征法,限其在年底缴库。......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