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力沿着车身扩散,并使汽车的许多部位发生变形,碰撞力具有穿过车身坚固部位抵达并损坏薄弱部件,最终扩散并深入至车身部件内的特性。沿着碰撞力的扩散方向一处一处地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损伤和损伤程度。......
2023-08-10
在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对受伤比较轻微或简单的创伤处置自然容易,而对那些严重的损伤或复杂的复合伤处置起来就比较困难。在紧急情况下,由于伤情在不断变化,有些闭合性损伤诊断的明确还需一个临床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医护人员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不失时机地救治伤员。
1.急救
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挽救伤者的生命、提高伤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事故当事人的事故现场义务有停车义务、现场保护义务、伤员抢救义务、报警义务和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的协助义务。然而,由于公众医疗急救知识的缺乏,无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或现场的目击者,面对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国交通事故现场急救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中因伤致死及因伤致残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增加了这个章节,希望能对我国普及交通事故现场急救知识起到一些作用。
成功的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主要包括正确的伤情判断和在此基础上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四大技术。
1)正确判断伤情。正确判断伤者的伤情是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其次是使开放性创面免受再污染、减少感染,以及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如果现场有多位或成批伤员需要救治,急救人员不应急于去救治某一个危重伤员,应首先迅速评估所有的伤员,以期能发现更多的生命受到威胁的伤员。
伤情评估可依A、B、C、D、E的顺序进行。
A气道情况(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查明呼吸道有无阻塞。
B呼吸情况(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开放性气胸及连枷胸。
C循环情况(Circulation):首先检查有无体表或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如有则立即处理;然后是血压的估计,专业医护人员可使用血压计准确计量。
D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瘫。
E充分暴露(Exposure):充分暴露伤员的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
在伤情评估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判断伤者有无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十分常见,一旦发生,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因此不容忽视。交通事故中,某些人员可能由于惊吓和紧张,导致其对外界事物反应迟缓,但这并不表示有实质性的颅脑损害。因此,对伤者首先应大声呼唤或轻推,判断其是否清醒,有无昏迷。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轻推伤者时,严禁用力摇动伤者,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对于清醒的伤者,应询问其在事故中头部有无碰撞,有无头痛、头晕、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并注意检查伤者有无头部的浅表损伤,如头皮血肿、头皮裂伤等。如果伤者出现上述情况,即使当时没有其他不适,也需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②判断伤者有无脊柱损伤:脊柱和脊髓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致残率很高,与其他交通事故创伤不同的是,大多数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均有比较明显的伤害暴力与身体接触过程,如头部被车辆撞击或头部撞击于硬质物体(如车窗)或地面等,而脊柱损伤可能源于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例如在车辆突然停止(正面碰撞)或突然向前方运动(被其他车辆追尾)过程中,驾乘人员的头部容易出现前后的挥鞭运动,特别是乘坐无头枕座椅的驾乘人员,极易出现颈部的挥鞭伤。而对脊柱骨折伤者不正确的搬运,很可能导致伤者的脊髓受损,造成伤者截瘫,给伤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对于每个伤员,在搬动之前,必须确定其是否有脊柱损伤。如果伤者出现颈后、背部或腰部疼痛,棘突压痛,均提示有可能出现脊柱受损。对于昏迷的伤者,现场急救和搬运中,应按照有脊柱损伤处理。
③判断有无骨折:受伤部位疼痛、压痛、肿胀,均可怀疑有骨折,如果出现轴向叩击痛(如叩击伤者足底导致其大腿疼痛)则高度怀疑疼痛部位有骨折存在,如果出现局部畸形和异常活动,则基本可以确定骨折的存在。
④判断有无胸、腹部脏器损伤:如果伤者出现胸部疼痛、压痛、呼吸困难等,提示有胸部损伤存在,如果伤者出现皮下握雪感,提示伤者有皮下气肿。如伤者出现腹痛、腹部压痛,肝、脾、肾区叩击痛,则应怀疑伤者有相应的脏器损伤。
在伤情的判断过程中,要求检查者采用的方法要简单、有效,检查手法准确、轻柔,防止增加伤者的痛苦并造成二次损伤。发现有怀疑颅脑损伤或胸、腹部脏器损伤的伤者,应尽快通知警方和急救中心,说明情况。
2)正确进行现场急救(五项急救技术)。
【通气】通气系指保证伤员有通畅的气道。可采取如下措施:①解开衣领,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咽喉的异物、凝血块、痰液、呕吐物等;②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的伤员,可将颈项部托起,头后仰,使气道开放;③对于有颅脑损伤而深昏迷及舌后坠的伤员,可将舌拉出并固定,或放置口咽通气管;④对喉部损伤所致呼吸不畅者,可作环甲膜穿刺或切开;⑤紧急现场气管切开置管通气。
【止血】止血是现场急救首先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阻止伤口的持续性出血,防止伤者出现因失血导致的休克和死亡,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挽救伤者的生命。
在现场急救止血过程中,一般首先应判断伤者出血的原因: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多呈血珠状,可以自动凝结,在现场无需特殊处理,或给予局部压迫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静脉破裂的出血多为涌出,血色暗红,大静脉破裂导致的出血比较快速。动脉破裂导致的出血多为喷射状或快速涌出,血色鲜红。
止血的方法主要有局部压迫止血、动脉压迫止血和止血带止血三种手段。
局部压迫止血: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伤口的出血均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方法是使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急救包等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如果在事故现场无上述材料,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衣物、围巾等覆盖伤口,包扎或用力压迫。在对肢体伤口的加压包扎过程中,加压力量达到止血目的即可,不宜过大,防止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加垫屈肢止血法:上肢或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腘窝加垫屈肢固定。
动脉压迫止血:对于局部压迫,仍然无法达到止血目的的伤者,可以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依靠压迫出血部位近端的大动脉,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止血目的。
①压迫腋动脉:在伤者腋下触摸到腋动脉搏动后,以双手拇指用力向伤者肩部方向压迫该动脉,可以达到该侧上肢止血的目的。
②压迫肱动脉:在上臂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该动脉用力压向肱骨。此法用于阻止前臂伤口的出血。
③压迫桡动脉及尺动脉:在腕部掌侧触摸到桡动脉和尺动脉,同时压迫,阻止手部的出血。
④压迫指动脉:用手捏住伤指指根两侧,可以阻止手指出血。
⑤压迫股动脉: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点可以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力下压,可以阻断同侧下肢的出血。
对于前臂或手部出血者,还可采用在肘前放置纱布卷或毛巾卷,用力曲肘固定,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如果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无法达到目的,而压迫动脉不便于伤员的转运时,可以使用专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应注意力量足够。如果力量不足,可能导致止血带没有阻断动脉血流,而仅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伤口出血更加凶猛,加速伤者的失血。
如果在交通事故现场如果没有止血带,可以使用绷带、绳索、领带、毛巾、围巾、衣物等替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严禁用铁丝作为止血带使用。
【包扎】包扎的主要目的是:
①压迫止血。
②保护伤口,减轻疼痛。
③固定。
现场包扎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绷带、三角巾、十字绷带等。如果没有这些急救用品,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围巾、衣物等作为替代品。包扎时的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如果出血比较凶猛,难于依靠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时,可使用动脉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带。在包扎过程中,如果发现伤口有骨折端外露,请勿将骨折断端还纳,否则可能导致深层感染。腹壁开放性创伤导致肠管外露的情况在交通意外中十分罕见。一旦发生,可以使用清洁的碗盆扣住外露肠管,达到保护的目的,严禁在现场将流出的肠管还纳。
【固定】固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端移位导致的二次损伤,同时缓解疼痛。
在现场急救中,固定均为临时性的,因此一般以夹板固定为主。可以用木板、竹竿、树枝等替代。固定范围必须包括骨折邻近的关节,如前臂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
如果事故现场没有这些材料,可以利用伤者自身进行固定:上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躯干固定;下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固定。
【转运】转运是现场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正确及时的转运可能挽救伤者的生命,不正确的转运可能导致在此之前的现场急救措施前功尽弃。
昏迷伤者的转运:在昏迷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方法是使患者侧卧,随时注意观察伤者。如果伤者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误吸。
对于有脊柱损伤的伤者,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出现脊柱的弯曲。一般使用三人搬运法,严禁背、抱或二人抬。运送脊柱骨折伤者,应使用硬质担架。有颈椎损伤者,搬运过程中必须固定头部,如在颈部及头部两侧放置沙袋等物品,防止头颈部的旋转。注意,对怀疑有脊柱骨折或不能除外脊柱骨折者,必须按照有脊柱骨折对待。
对于使用止血带的伤者,必须在显著部位注明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如无条件,需向参与转运者说明止血带使用的时间。
2.治疗
1)局部处理
①闭合性创伤。处理原则是复位、局部制动。内脏损伤、血管损伤或神经损伤时,需手术治疗。
②开放性创伤伤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员创伤的伤口多有不同程度污染,或伤口中存留异物或失活组织、死腔大,或血管损伤影响血运等,受伤时间与伤口处理的时间间隔长短也影响伤口处置方法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在伤口清扩下行一期缝合,缝合时注意无菌操作,伤口冲洗、消毒,血凝块、异物和失活组织的清除,注意组织对合,消灭死腔。
必要时充分引流,延期或二期缝合。
2)全身治疗。
①维持有效呼吸。对胸外伤中多发性肋骨骨折、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和血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等胸科治疗,必要时采用呼吸机等措施。
②维持循环功能。主要是止血、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和控制休克。
③抗生素的应用。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决定抗生素的应用。
决定用药时,应根据污染或感染的可能致病菌种选择首选和递选的抗生素种类,谨防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后果。(详见附件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专科特用药物。
⑤对症处理。止痛、镇静等。
⑥体液的调整。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⑦营养供给。对不能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伤员要注意合理的营养供应,供给营养时主要是满足热量消耗和纠正氮负平衡,也需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补给的途径最安全的是胃肠道,对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伤员可采用鼻饲或空肠造瘘。对肠吸收功能障碍的伤员可采用肠外营养疗法。
⑧手术选择。对有开放性伤口、出血、穿刺伤伤及重要器官或闭合性内脏破裂以及骨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对需手术止血防治休克的要立即手术,对闭合性内脏损伤需手术探查的也要立即行手术探查。
3.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参阅创伤早期并发症治疗专著。
常见损伤的具体诊治措施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第三篇。
有关车险理赔查勘与定损的文章
碰撞力沿着车身扩散,并使汽车的许多部位发生变形,碰撞力具有穿过车身坚固部位抵达并损坏薄弱部件,最终扩散并深入至车身部件内的特性。沿着碰撞力的扩散方向一处一处地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损伤和损伤程度。......
2023-08-10
保险欺诈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以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保险事故发生原因、夸大损失程度、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手段,致使保险人陷于错误认识而向其支付保险金的行为。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有逐步扩大趋势。我国由于诚信体制的不完善,欺诈成本较低,目前保险欺诈的情况逐年增多。伤者的残疾程度与赔偿结果也息息相关。......
2023-08-10
总则第一条 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合同由本条款、投保单、保险单、批单和特别约定共同组成。第二条 本保险合同中的家庭自用汽车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行驶的家庭或个人所有,且用途为非营业性运输的客车。保险公司认为法院如此判案,无疑推翻了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的保险条款,且极易引发道德风险。综观案情,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车辆损失赔偿的标准和依据不同。非整车腾空,仅由于颠簸造成被保险机动车损失的,不属坠落责任。......
2023-08-10
伴有严重颅脑损伤医疗终结时间6~14个月。角膜损伤合并球内异物、白内障、慢性色素炎医疗终结时间3~12个月。外伤性眼球摘除医疗终结时间3~6个月。伴有感染的,延长医疗终结时间。颧骨骨折医疗终结时间4~7个月,粉碎性骨折及需二次手术的,延长医疗终结时间。大面积挫伤医疗终结时间2~4个月。11)食管破裂性损伤医疗终结时间42~90天。......
2023-08-10
奔驰汽车是世界最早正式生产的汽车,在世界汽车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其配件编码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表2-21 奔驰发动机部件分组编号规则注:以上组号表示发动机分为几个组(分系统),可帮助判别零件所在的具体位置。表2-23 奔驰其他部件分组编号规则......
2023-08-10
2)人体被车辆刮、撞倒时,头、肩、肘、膝、髂等部位触地后,在受伤部位出现撞碰形成的皮下出血。4)人体被车轮碾压部位的相对一面体表,受地面砂石块、皱折的衣物、纽扣、织物花纹等的衬垫,会显现出与衬垫物形状相似的皮下出血。这类伤往往伴有骨折和深部脏器组织的严重损伤。......
2023-08-10
例如转向节、悬架臂、副梁等,这些零件在我们的定损工作中时常被列为“待查项目”,这些“待查项目”在车辆修理完工后大都成了更换项目。1)认真检验车辆上可能受损的零部件,尽量减少“待查项目”。3)车辆初步修理后,定损人员必须参与对“待查项目”进行检验、调试、确认全过程。4)“待查项目”确实损坏需要更换,定损人员必须将做有记号的“待查项目”零件从汽车修理厂带回。......
2023-08-10
10)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延长医疗终结时间。18)胰腺损伤后伴发明显消化功能障碍的医疗终结时间12个月。4)上肢血管损伤致肢体坏死后截肢医疗终结时间见有关条文。7)下肢大中血管损伤致肌肉挛缩、关节僵硬医疗终结时间6~16个月。......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