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涂料选配调色和调制方法

涂料选配调色和调制方法

【摘要】:7)底漆—腻子—中间涂料—金属闪光底漆—底色漆—罩光清漆。一般应根据被涂物面材料、使用环境、施工条件及经济效果等进行合理的选配。科技的发展,给现代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车身涂装修理的调色工作基本上借助于调色设备进行,既省时又准确,提高了喷涂的效益和质量。目前国内有胶片调色和计算机调色。涂料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1.选配

搞清楚所需要修补车辆原来的涂装系统以及每一道涂层所采用的涂料,是做好汽车修补涂装非常重要的一步。这要从汽车总装厂那里得到有关信息。

汽车涂装系统由当初最原始的2C2B发展到今天的最高达7C5B,即二涂二烘和七涂五烘,涂膜的总厚度也由原来的30~40μm增加到130~150μm,逐步实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能够初步满足汽车工业对不同档次车辆涂装的要求。汽车总装厂通常所采用的涂装系统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底漆—腻子—本色面漆。

2)底漆—腻子—中间涂料—本色面漆。

3)底漆—腻子—中间涂料—单层金属闪光漆。

4)底漆—腻子—中间涂料—金属闪光底色漆—罩光清漆。

5)底漆—腻子—中间涂料—本色底色漆—罩光清漆。

6)底漆—腻子—防石击中间涂料—中间涂料—金属闪光底色漆—罩光清漆。

7)底漆—腻子—中间涂料—金属闪光底漆—底色漆—罩光清漆。

8)底漆—腻子—防石击中间涂料—中间涂料—金属闪光底漆—底色漆—罩光清漆。

上述涂装系统中,第1)类是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所采用的涂装系统,国外基本不采用了,但在我国的一些低档车辆如载货车、农用车、公共汽车等仍然采用;第2)、3)类在国外被用于大型车辆,如巴士、货车等中档车上,国内则用于小型面包车、各种微型车等中、高档车上;第4)、5)类则用于轿车的涂装中;第6)、7)类是最近几年发展成功的一种新型的涂装系统,其中的金属闪光底漆不同于以往的金属闪光底色漆。在这一道涂层中不含着色的透明颜料,只有铝粉、珠光粉之类的闪光颜料,在底色漆中则仅仅含有某些透明的着色颜料,不含闪光颜料。采用这类涂装系统,涂膜装饰性更为优越,外观显得更加美观、豪华、别致:铝粉和珠光粉的排列更为规整、闪烁均匀,立体感强。观察这类涂膜时,能明显地感受到它的不同寻常的丰满度、深度,其艺术感染力更为强烈。

如果只能得到涂装系统的有关信息,但无法了解到配套涂料的品种,就要根据各类涂料各自不同的特性和匹配要求进行选配。一般应根据被涂物面材料、使用环境、施工条件及经济效果等进行合理的选配。尤其注意底漆、腻子、面漆三者的合理配套,一般来说涂层之间采用同类涂料配套是最简单切合实际的办法,但有时候不同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反而可以使整个涂装系统显示出更为优异的性能。但如果三者调配不当,会产生涂膜间附着力差、起层、脱落、咬底、泛色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2.调色

调色实际上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母均匀混合,调出所需要颜色的过程。

调色的方法包括:经验性的手工调色和借助调色设备进行调色。经验性的手工调色就是凭经验,按照调色原理进行。一些小型汽车修理厂没有调漆设备,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拿着所需喷漆的车身样板,到调色中心调制购买所需涂料(调色中心就是某种涂料品牌的专卖店,可向汽车修理厂提供调好颜色的汽车修补漆)。

科技的发展,给现代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车身涂装修理的调色工作基本上借助于调色设备进行,既省时又准确,提高了喷涂的效益和质量。目前国内有胶片调色和计算机调色。

3.调制

调色工作完成后,对于双组分涂料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加入固化剂,然后根据涂料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环境温度的不同加入稀释剂进行稀释,以达到要求的施工粘度;对于其他涂料则直接加入稀释剂进行稀释。

涂料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粘度过高将会使表面粗糙不均、产生针孔和气孔等缺陷;粘度过低则会造成流挂、失光使涂膜形成不丰满。不同的涂膜对涂料的粘度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车身涂装作业中应根据技术要求调整粘度,并养成使用粘度计进行测量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