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本医疗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第四阶段,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医疗改革开启了新纪元,这也是中国医改历史上一个大转折点。通过新医改的推行和实施,医保范围覆盖面有所上升,政府投入和卫生筹资水平也有相应提升。......
2023-08-10
(一)加大基础养老保障覆盖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提高基础养老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把全体劳动者纳入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扩大养老服务机构范围;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财政的作用,提高养老保障资金的投入。
另外,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老龄化问题却比较严重,但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率明显低于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落后地区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提高落后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在承认区域差异的前提下,实现基本养老服务的底线均等,切实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
(二)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新型养老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加剧,家庭养老能力严重不足,社会养老力量相对薄弱,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服务平台,向老龄人口提供更加人性化、互动化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家政服务、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满足新型养老需求。社区养老服务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服务,具有成本低、灵活方便的特点,既能体现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又能弥补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不足。
健全社区养老体系,离不开政府的领导、管理和协调,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的领导,对各个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重视对养老服务机构之间关系的协调,密切机构间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到、优质的服务。另外,还需要创新社区养老模式,对于一些空巢老人可以发展“以房养老”、“换房养老”等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以弥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扩展养老金的来源,在资金约束的前提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新型养老需求。
(三)关注高龄人口健康照料,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目前我国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高龄老人数量比重在不断增加,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其各方面身体机能弱化,患病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自理能力却逐渐退化,健康照料需求越来越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亟须健全高龄人口健康照料法律政策,为高龄人口健康照料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完善高龄人口健康照料服务体系;加大对构建高龄人口健康照料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以满足高龄人口健康照料的基本需求。
另外,还需要提高老年人自身的自我保健意识,鼓励老人进行经常性的常规身体检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实现自我照料;另外,还可以开发低龄老人中的老龄人力资源,实现老龄人口之间的相互照料;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问题上的作用,强化家庭照料在高龄人口照料中的作用;当然,也需要加强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等社会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保障高龄人口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健康照料。
(四)扶持引导养老服务业,适应经济新常态
老龄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应该把老年人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担,而应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把老年人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财富,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借助养老服务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适应经济新常态。
发展养老服务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投入,助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另外,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引入市场的力量,第一可以拓宽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第二通过老年人服务专业品市场的开发满足老年人口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第三可以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当然,还可以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推行“医院+养老院”的养老模式,一方面保障老年人得到更好的健康照料服务,另一方面保证老年人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五)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提升个性高效养老服务
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3亿,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由于老年人数众多,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传统的养老服务已经很难满足老年人口个性化的需求。为满足老龄人口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应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促进养老服务智能化,为老年人口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个性化养老服务。
为提升个性高效的养老服务,应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首先要搭建起完善的养老服务的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明确老年人口的个性化需求;当然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便于操作,同时要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使用技术的简单培训,还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管理,将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然后要发展市场化经营,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要加强对养老服务平台的监督,切实保障老年人口能够享受到舒心的个性化养老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本医疗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第四阶段,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医疗改革开启了新纪元,这也是中国医改历史上一个大转折点。通过新医改的推行和实施,医保范围覆盖面有所上升,政府投入和卫生筹资水平也有相应提升。......
2023-08-10
(二)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工作重心应向“人口健康与发展”转变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国务院正式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这一举措来看,计划生育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已逐步转向“人口能力健康与发展”。可以说,国家层面的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全面将工作重心推向了“人口健康与发展”,尽管在各地方特别是基层贯彻落实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向“人口健康与发展”发展乃大势所趋。......
2023-08-10
利益政策的动机是“补偿性的”,补偿计划生育家庭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所做出的个人牺牲。通过计划生育利益政策与普惠政策的结合,给予计划生育家庭社会缴费标准和报销水平的优惠等社会保障优先优惠政策,有利于提高利益政策的实施效力,减少普惠政策对计......
2023-08-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者综合各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和先进分析方法对日益恶化的全球人口、经济、生态、资源问题的理论探讨,建立了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从哲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直接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
2023-08-10
(一)人口数量问题人口自身均衡,亦即人口内部均衡,主要体现为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三方面。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的技术手段的提高和普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加之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措施,比如关爱女孩行动、打击两非的违法行为等,亦会持续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局面的改善。......
2023-08-10
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政策自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更多的是对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的计生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在这一背景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2023-08-10
此后一系列的有关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国际协议的签署,大大加快了可持续发展观在全世界的传播。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可持续发展理论带领人类重新认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增强环保意识实质上是摆正自己对待自然态度的一种表现。......
2023-08-10
本部分预测基础数据为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二)基础数据修正主要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来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修正。这些学者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评估结果一致表明存在低龄人口的漏报,青年人口的重报,老年人口死亡漏报的问题。......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