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人口自均衡的主要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人口自均衡的主要问题

【摘要】:(一)中国人口基数大惯性大人口惯性指一个长期连续增长的人口,即使总和生育率水平低于更替水平,人口仍要继续增长一段时期;或者一个长期连续减少的人口,尽管总和生育率水平高于更替水平,但是人口仍将继续减少一段时期。王丰,郭志刚,茅倬彦计算了中国1950至2006年期间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早在1990年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已经由正变负。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惯性大

人口惯性指一个长期连续增长的人口,即使总和生育率水平低于更替水平,人口仍要继续增长一段时期;或者一个长期连续减少的人口,尽管总和生育率水平高于更替水平,但是人口仍将继续减少一段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还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查瑞传(1982)就分析了人口惯性带来的副作用,第一是加速人口老化过程,第二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负增长的惯性。查瑞传在文章中指出,针对第二个副作用,需要提前四十余年就开始把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王光召,安和平(2014)基于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人口惯性增长的峰值年份为2024年,这与本书前面所做的总人口预测峰值所在年份2025年左右的结论较为一致。

王丰,郭志刚,茅倬彦(2008)计算了中国1950至2006年期间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早在1990年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已经由正变负。茅倬彦(2011)基于Preston法分析得到1982—2000年中国各省人口惯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正在急剧减弱,各个省份正在从强烈正增长惯性类别向负增长惯性类别聚集。宋健,范文婷(2013)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分析指出中国人口仍处于惯性增长阶段,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且总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然而在此表象下,人口再生产模式已呈现萎缩型,从各地区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再生产率标的计算指出我国人口蕴含巨大的负增长势能。

(二)人口高龄化、超老龄化将长期存在

较多文献进行了中长期老龄人口预测。杜鹏(1994)基于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未来60年的人口变动进行了多方案的预测分析,其中生育水平设置了高、中、低三种方案,死亡水平设置了高、低两种方案。李本公(2007)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并辅以历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统计资料等对我国2001—2100年100年间的老龄人口进行了预测。杜鹏,翟振武,陈卫(2005)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龄人口进行了百年预测。李本公(2007)基于预测数据指出了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四种状态: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2030至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与本书的预测结论具有一致性。根据本书前面预测的结果来看,如果人口总和生育率维持目前的低水平,则老龄人口比重持续高升,最后达到34%以上的高位,而人口总和生育率接近于更替水平,老龄人口比重从长期来看也会维持在25%的高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