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提下,为了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利益导向政策就应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多重因素,将人口发展放在国家整体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予以考虑。由此说明,从区域人口均衡的视角出发,在大人口政策的框架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必要跳出原有的以利益为基础的条条框框,充分考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引导功能、公共政策含义。......
2023-08-10
图4-3 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1953年、1964年数据来源于第一次、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以后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为作者计算所得。
我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老龄化速度较快的特点,并且带来较高的老年人口抚养负担。而在老年人口中,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高龄老人数量和高龄女性比重都在不断增加。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518万增加至2013年的2420万,占总人口规模的比重从0.51%上升至1.78%,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10.43%增加到18.37%。从表4-1中可以看出,1982年老年人口中以65—6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最大为2.11%,占当年老年人口比重的43.2%,而2013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6.2%。老年人口中70—7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也在下降,而75—79岁、80—84岁、85—89岁以及90+年龄段人口的比重都在增加,说明老年人口人均寿命增加明显,高龄老人数量比重不断扩大。从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分布来看,男性预期寿命提高较为明显,1982年老年人口中女性70岁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2013年,80岁以下的老年人中男女比例差异越来越小,但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数量明显高于男性。
表4-1 我国老年人口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2013年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数据来源于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部分数据为作者合并计算所得。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12月组织实施的第三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1.776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较大。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中,生活完全能自理的占85%以上,仅有3%左右的完全不能自理。70—80岁的老年人口中接近90%生活基本能自理。而超过80岁以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幅下降,仅有不到一半的生活完全能自理,完全失能的比重高达22.55%,其中男性的生活自理情况好于女性,这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女性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密切相关。此外,老年人口中各个年龄段的城市人口生活自理情况均好于农村人口,尤其是80岁以后,完全能自理的城市老年人口比农村老年人口高出12个百分点,说明城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老年人口。
结合上一章对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预测结果,从中方案来看,我国人口总规模在205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之后经过拐点总量开始下降,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仍然会不断增加。2050年总人口规模约为13.7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4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而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1亿达到1.1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8.34%,占老年人口比重的32.88%。根据高、中、低三个方案的预测结果,到2100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均超过40%,其中低方案和中方案更高达48%,接近一半的老年人口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和生育观念的转变,健康投资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会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延长人口预期寿命。虽然老年人口的自身健康和生活自理状况都会提高,但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的情况会相对比较严重。20年后,老年人口中20%以上将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今后的老龄化重点关注对象应该从65岁以上人口转向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特别是高龄女性的健康和养老问题。
表4-2 2010年按年龄、性别、城乡分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
资料来源:吴玉韶,郭平.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在此前提下,为了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利益导向政策就应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多重因素,将人口发展放在国家整体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予以考虑。由此说明,从区域人口均衡的视角出发,在大人口政策的框架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必要跳出原有的以利益为基础的条条框框,充分考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引导功能、公共政策含义。......
2023-08-10
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政策自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更多的是对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的计生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在这一背景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2023-08-10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指政府对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家庭在生产、生活和生育上进行奖励、优待、帮扶和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多方面的优惠和关照,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限制和行政、党纪方面的处分,使他们能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惩罚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正式与我国人口控制工作相结合。......
2023-08-10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导向政策引起社会对女孩的重视和关爱,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我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计划生育导向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老龄化现象,但是计划生育导向政策对生育率的引导会使得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与缓解人口老龄化存在一定的矛盾。计划生育导向政策内涵亟待转变以适应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
2023-08-10
胡焕庸线的形成与定格是有其深刻的自然历史原因的,该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人文社会地理分界线,是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耦合作用决定的一条分界线。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胡焕庸线,更准确地说,如何依据胡焕庸线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人口均衡,仍将长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2023-08-10
本书认为人口均衡发展水平定量测度是对人口自均衡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程度的综合测度,需要定期监测,并分析其发展规律。张俊良等借鉴了这一方法,从“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两方面来进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的测度。实证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幅度很小,但是区域内地市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2023-08-10
本部分预测基础数据为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二)基础数据修正主要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来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修正。这些学者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评估结果一致表明存在低龄人口的漏报,青年人口的重报,老年人口死亡漏报的问题。......
2023-08-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本医疗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第四阶段,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医疗改革开启了新纪元,这也是中国医改历史上一个大转折点。通过新医改的推行和实施,医保范围覆盖面有所上升,政府投入和卫生筹资水平也有相应提升。......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