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研究基于长期均衡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研究基于长期均衡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

【摘要】: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是,少儿人口比重从2010年开始几乎不再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上升的幅度开始快于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使得人口总抚养比开始上升,详见图4-3。在此过程中,老年抚养比从1953年的7.3%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13.1%,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养老问题不断严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195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502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4%。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少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8872万,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亿,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幅度明显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幅度。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3亿,老龄化水平为9.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较为明显,详见图4-2。

图4-2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1953年、1964年数据来源于第一次、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以后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统计年鉴》。

从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较高的出生率一度使人口总抚养负担加重。第二次人口普查后至20世纪80年代,出生率大幅下降使得少儿抚养比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死亡率的下降和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使得老年抚养比缓慢增加,总抚养比迅速降低至50%以下,人口机会视窗开启并开始释放出人口红利。20世纪80年代开始,少儿抚养比继续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但其增幅远低于少儿抚养比的降幅,共同作用下我国的人口总抚养比逐渐下降。2010年人口红利达到巅峰,人口总抚养比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为34.2%,2011年人口总抚养比开始上升达到34.4%,2013年人口总抚养比增加至35.2%。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是,少儿人口比重从2010年开始几乎不再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上升的幅度开始快于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使得人口总抚养比开始上升,详见图4-3。在此过程中,老年抚养比从1953年的7.3%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13.1%,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养老问题不断严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