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口长期均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

人口长期均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

【摘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指政府对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家庭在生产、生活和生育上进行奖励、优待、帮扶和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多方面的优惠和关照,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限制和行政、党纪方面的处分,使他们能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惩罚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正式与我国人口控制工作相结合。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指政府对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家庭在生产、生活和生育上进行奖励、优待、帮扶和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多方面的优惠和关照,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限制和行政、党纪方面的处分,使他们能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惩罚的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迫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初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在城市和广大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生子女、特别是多生儿子的家庭在经济上多得利的状况,由此造成国家同每个家庭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的物质利益上存在着一些矛盾(洪娜,2014),这些矛盾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另外,虽然实践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在短期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但这种政策给育龄人群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人的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发生矛盾时,会产生很强的对立情绪,往往会造成社会基层关系和党群关系紧张。

因此,仅仅施行单一的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为了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必须努力探索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途径,使广大群众能自觉自愿地实行计划生育。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方政府逐步认识到经济奖励手段对控制人口的作用;80年代中期利益导向政策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功效得到了强化,各地政府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制定相应激励措施的尝试。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让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多包田少包产、少交提留金、多分自留地,同时优先帮扶他们勤劳致富;另外还从老年福利事业出发,妥善解决孤寡老人的生活及其他各类问题,解除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正式与我国人口控制工作相结合。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和建设后,我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包括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等六个方面在内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为我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前提条件(汤兆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