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老年人慢性病护理需求及生活指导

老年人慢性病护理需求及生活指导

【摘要】: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需求出发,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自理能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比率高,慢性病病种多,治疗护理需求相应也多。因此,患慢性病老人对生活方式指导、慢性病预防、护理照料、慢性病康复与护理指导等护理项目有较高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他们对护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1.健康老龄化对老年人护理的需求

(1)什么是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一语最早出现于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1993年第15届国际老年学学会布达佩斯大会把“科学要为健康的老龄化服务”作为会议的主题。最早在我国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是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邬沦萍教授,他在1994年2月召开的“中国老年保健研讨会”开幕词中作了题为“为使我国出现健康的老龄化而奋斗”的讲话。所谓“健康老龄化”,人们共同的看法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指不仅要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还应该延长人类的心理与社会年龄,使老年人在延长生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生命质量。

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与健康新概念的定义密不可分。传统观念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把健康和无病画等号。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更新了人们的健康观念。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46年对健康下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又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新概念,同时对健康老龄化提出了三项标准: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适应社会的状态良好。由此可见,健康老龄化和健康新概念的内容、内涵相似或相同。

(2)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我国在发展阶段就遇到了老龄化浪潮。专家们认为,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是唯一的选择。而老有所医,促进老年人健康不仅需要大量的优秀护理工作者走向社会、走进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护理指导及家庭护理,也需要更多的老年人自己能够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能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护理和照护。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轻社会的负担,为家人带来应有的关爱,也让自己老有所为。

老年护理能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需求出发,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要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希望不仅是专业护理人员,更希望有更多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也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护自己身边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因此,专业护理人员要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从老年人家庭单元的角度来评估老年人,不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而且重视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成员也应该学习更多的护理知识,给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健康照护、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老年人大都生活在社区家庭中,开展老年健康护理,提供积极有效的社区健康护理项目,使老年人在社区、在家中接受各种健康护理,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证。

2.老年疾病对护理的需求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最近,全国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82%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且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居多, 老年人所患慢性病,前5位的是高血压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眼部疾病、心血管疾病。

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自理能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对老人日常活动影响较大的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众多学者将自理能力丧失视为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自身的活动自由,而且还会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繁重负担。自理能力丧失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料。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比率高,慢性病病种多,治疗护理需求相应也多。有些特殊的患者需要延续性服务,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者;起搏器安装者;留置胃管导尿管者;有各种造口者;等等。而有些老人则需要针对性的护理,如前列腺炎和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对导尿及护理有需求;慢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吸氧管理等护理项目有需求;糖料病患者对定期测血糖饮食控制等护理项目有需求等。

因此,患慢性病老人对生活方式指导、慢性病预防、护理照料、慢性病康复与护理指导等护理项目有较高的需求。如若家庭其他老年成员能够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在专业护理人员的协助与帮助下,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护理,可以节约很多护理成本,也能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护理服务,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改变老年人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保持良好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3.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对护理的需求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2004年人口变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整体较好,91.1%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有8.9%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总体较好,但老年人不能自理人数已经超过1 200万。其中,浙江省有6.6%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通常,低年龄老年人和高年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差别,低年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年龄越大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越高,9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已经达到50%;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中,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一半。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他们对护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通常,生活自理能力中重度依赖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较显著。

①ADL中重度依赖老人最希望大医院能提供护理服务,提供各种健康护理项目,并希望在大医院就诊,可能与其患病多,更相信大医院有关。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健康护理知识较少,更愿意从医院医护人员处获得健康护理知识。

②对上门护理服务、家庭巡视、日间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较高。在一般临床护理项目中,ADL中重度依赖老人对输液项目的需求最高,为84.2%,更换尿袋、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治疗、伤口换药等护理项目的需求比例相对较高;在特殊临床护理项目中,ADL中重度依赖老人对留置导尿管护理、留置鼻胃管护理、压疮护理、康复指导、吸氧管理等的需求比例相对较高。

③ADL中重度依赖老人希望得到定期测量血压、生活方式指导、家庭用药、老年常见病的护理指导、排尿与排便指导、家庭看护者的护理咨询、抽血检查及代采标本等护理项目的指导。

④在所有人群中,ADL中重度依赖老人对临终病人护理的需求最高,达32.4%。

因此,对于ADL中重度依赖老人重点应该做到健康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将他们作为重点访视与护理对象,根据需求提供各种临床护理项目,同时给予心理支持。

4.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变对护理的需求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欧美国家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为6%~12%,85岁以上则为20%~40%,全世界老年性痴呆人数高达1 200多万。从我国有关调查可知,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与之相似,据估计,我国现有老年性痴呆病人达500万,随着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增多,老年护理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认知轻度损害的老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认知有损害;而认知中重度损害者,一方面,自己无法评估是否需要专业护理,大部分反映的是照护者的意愿;另一方面,认知重度损害者往往长期卧床,反应差,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否则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进一步损害其健康。

认知中重度损害者,一方面,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体检和访视,根据老人的情况提供临床护理项目、康复训练、家庭看护者的咨询、紧急救护服务、临终病人的护理等健康护理项目;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积极学习各种健康护理知识,为家人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

5.老年临终关怀对护理的需求

临终关怀是帮助老年人安详、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历程的主要环节。老年人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会恐惧,会愤怒,会悲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到:用心去理解他们、用爱去关怀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程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按其年龄、自理能力、认知功能、患病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将老年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医疗保健护理,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