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前九世纪掀起的西周攻戎狄与淮夷之战

前九世纪掀起的西周攻戎狄与淮夷之战

【摘要】: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宣王命周军于西北、东南进攻戎狄和淮夷的战争。宣王陆续派遣大军,对周边屡起叛乱和进犯的戎狄蛮夷大举用兵。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十分猖狂。周宣王六年,徐国联合淮夷反周,宣王亲率大军东征,经数年征战,徐国臣服,东夷平息。最大的失败要数周宣王三十九年的千亩之战,“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西周时期,居住在太原地区的是燕山戎等少数民族。

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公元前789 年),宣王命周军于西北(今陕西、山西、甘肃一带)、东南(今江苏、安徽、湖北一带)进攻戎狄和淮夷的战争

宣王陆续派遣大军,对周边屡起叛乱和进犯的戎狄蛮夷大举用兵。 猃狁(即西戎)自西周中期以后,屡次犯周。 五年(公元前823年)三月,猃狁南侵至泾水北岸,严重威胁镐京安全。 六月,宣王命尹吉甫率师反攻。 周军以车战优势,向猃狁南进基地焦获(今陕西泾阳西北)发起猛攻,猃狁溃退。十二年(公元前816 年),宣王又遣师西攻猃狁,大获全胜,解除了猃狁对宗周的威胁,也使原来受其控制的戎族部落重新臣服于周,西北边境就这样安定了下来。

尹吉甫奉命出征猃狁

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周王朝派了许多大臣在边境修建了许多城池,其中,大臣尹吉甫的成就最突出。 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十分猖狂。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 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一带。 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 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

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北伐猃狁,至于太原’。 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 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決溢哉? 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还保存的很完好。

五年,宣王还曾与尹吉甫一起伐猃狁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 尹吉甫在征猃狁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

在南方的战事上周王朝同样有巨大的胜利。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 年),徐国联合淮夷反周,宣王亲率大军东征,经数年征战,徐国臣服,东夷平息。 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八月,周王派方叔率宗周六师主力南征楚荆,其各国纷纷归附,南方始定。

宣王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失败,他命秦仲伐西戎,秦仲败死;伐太原之戎、条戎、奔戎,都打了败仗。 最大的失败要数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 年)的千亩之战,“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与此同时,对南方的战争也失利,由于控制兵力的需要,宣王不得不在太原“料民”,即检数丁壮的数目,结果引起大臣们普遍的反对。 西周时期,居住在太原地区的是燕山戎等少数民族。 曾命甫侯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在起九师讨伐楚国之后,又西征少数民族犬戎,将俘获的一批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 在国人暴动之后即位的周宣王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 周宣王在后来的战争中连遭败绩,在丧失江、淮之师后,几乎耗尽了倾国之兵,为了对抗北方的犬戎、姜戎等少数民族,确定征兵人数,周宣王不顾大夫仲山甫“民不可料也”的劝谏,在刚刚征服的太原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口普查。 当然,这次对民户的检查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它只能表明,周王室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