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增外资信托机构,上海信托业研究

新增外资信托机构,上海信托业研究

【摘要】:1927~1937年间共有7家外资信托机构在上海开展营业,普益、上海仓库信托公司,加上新增的5家外资信托机构。这些来自各大洋行的投资者在中国投资信托公司,主要与当时国际上银价暴跌有关。新设的外资信托机构主要由英商投资,雷斯德信托公司具体投资者情况不详,另外4家的投资者基本上来自实力雄厚的洋行。

1927~1937年间共有7家外资信托机构在上海开展营业,普益、上海仓库信托公司,加上新增的5家外资信托机构。如表2-35所示,新增的公司设立时间集中在1929年至1933年,其投资者主要是在华开展业务的洋行。这些来自各大洋行的投资者在中国投资信托公司,主要与当时国际上银价暴跌有关。据中国银行1930年度营业报告宣称,在华进行投资的外商,由于其在中国的获利部分大都用银计算,“值兹金贵银贱,不愿汇回本国而受损,故存放于中国以备投资之需”。[130]投资信托业可以视为外商处理这部分资金的方式之一。时值上海市面“银根极松,市上现款丰足”,[131]进一步增强了外人在沪投资信托公司的决心,他们借设立信托公司的名义,“纷纷发行公司债票或股票,以吸收上海市上之游资”。[132]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就曾在1930年和1933年分别两次发行公司债,共筹得资金规元300万两,用于证券投资,以牟利益。

表2-35 1927~1937年间上海新增外资信托机构一览

资料来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有关信托业调查资料》,上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22;《金城银行关于各国在华对其他金融业投资的调查报告》,上档金城银行档案,档号:Q264-1-1159;张仲礼、陈曾年著:《沙逊集团在旧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8页;陈真、姚洛、逄先知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77页;李文杰:《信托业与信托立法》,《银行周报》第18卷第19号,1934年5月22日,第2页。

新设的外资信托机构主要由英商投资,雷斯德信托公司具体投资者情况不详,另外4家的投资者基本上来自实力雄厚的洋行。

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属于中英法合资,“以英国资本为中心,而与中国及当地法国人之合办事业”。[133]该公司是当时上海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投资型信托公司,依照香港政府公司法创立。实收资本350万两中,10万股即100万两由董事会承受,其余为散股。表2-36是公司刚创立时15名董事成员的名单,其中英国人8名,中国人4名,荷兰、美国、丹麦人各1名。名义上董事长为沙逊洋行总经理F.R.Davey以及天祥洋行的董事T.G..Well两人,“但根据1933年的资料来看,沙逊拥有股权44 117股,占董事会承受股权10万股的44.1%”,[134]可见是由沙逊集团控制。

表2-36 1930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会名单

资料来源:《金城银行关于各国在华对其他金融业投资的调查报告》,上档金城银行档案,档号:Q264-1-1159;《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77~78页;《沙逊集团在旧中国》第103~104页。

汉弥尔登信托公司也是由新沙逊洋行投资,属于沙逊集团直接经营的公司。股票持有人为新沙逊洋行,但声明系“M”信托户所有,即表示委托人为信托户“M”,实际上是迈耶.沙逊夫人,受益人则为菲茨格拉尔德夫人。[135]

捷成信托公司在香港政府注册,公司大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G.R.Coutts是喴厘洋行(Harvie,Cooke&Co.,Ltd.)的董事,公司的主要成员如表2-37所示。

表2-37 捷成信托公司主要成员表

资料来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关于捷成信托公司的调查报告》,1934年2月23日,上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22。

如表2-38所示,祥茂信托公司为英人A.W.Burkill及C.R.Burkill兄弟两人所创,于1933年向香港政府注册,据称以祥茂洋行为后盾,外界并不知道其确切的资本数额。

表2-38 祥茂信托公司主要负责人名

续表

资料来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关于祥茂信托公司的调查报告》,1934年10月15日,上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