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这位来宾回答得正确,就是宁波汤团。宁波的猪油汤团,据考证起源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波地区民间每逢正月初一早晨、正月十五元宵,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吃宁波汤团,表示欢乐、团圆、吉祥之意。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已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图27-1黑芝麻汤圆宁波人在春节吃汤团的习俗一直保持到当代。宁波对外开放后,还把宁波汤团速冻出口。从此,宁波汤团的名气就更大了。......
2023-10-31
龙凤贡面,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龙凤贡面的制作起源于明朝,为故城镇齐氏始创,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被清乾隆帝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当年,龙凤贡面主要产地在今故城镇。
百年老字号“齐福源”匾额
龙凤贡面有两种,一种为圆条空心,因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龙须贡面”;一种扁条平直,细薄如纸,称“凤尾面”,二者合一便被称为“龙凤面”。龙凤贡面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发源于明朝,因其配方独特、口味纯正、汤鲜味厚,深受百姓的喜爱和达官贵人的青睐,当年进入宫廷御膳用品,故称之为贡面。
“龙凤贡面”这一历史悠久的地方美食,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建民龙凤贡面厂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成为故城传统特色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2006年6月,建民龙凤贡面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民间文化研究保护中心评定为河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颁发了证书和奖牌。这也是河北省同行业唯一获此项殊荣的手工工艺制作产品。使龙凤贡面这一“中华老字号”产品历经岁月考验而长盛不衰。
龙凤贡面的产生与故城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密切相关。《故城县志·物产》曰:故邑地半沙卤,小麦每亩最多仅获五六斗,而面则洁净匀细特佳。沙卤地种植小麦,并用温肥的运河水灌溉,如再赶上麦收前天气晴朗无雨,便会收获到一种质地特别坚硬的麦子,俗称硬质小麦。硬质小麦碾粉后用绢箩箩出的净粉加香油、蛋清等为贡面的主要原料。
明清时期,制作龙凤贡面,最为有名的是故城镇西南镇“齐福源”挂面坊。“齐福源”是一家老字号店铺,挂面坊吸收诸家挂面工艺的特长,面条色白微青,柔韧而晶亮,条细心空,吸水力强,盛入碗内,汤面各半,将面挑起,汤面一体,不见碗中有汤,放回碗中,汤水又复析出,而且味厚、细软,且有口劲,具有良好的口感,这是龙凤贡面最为独特之处。因其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欢迎,成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龙凤贡面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奖牌
龙凤贡面生产技术复杂,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制作时必须按照严格的传统工艺操作。首先用面粉、蛋清、盐水按比例调和,然后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饧好,先做成大条,并均匀刷油,上劲放入盆中。之后盘小条,然后再将小条挂在竹扦上,进行抻面,也叫桄扦。再把抻好的面连同竹纤,一同放入面槽中饧面。最后将面手工抻制成细条后自然阴干,其间要经过和面、做条、饧面、盘条等二十多道传统工艺,手工抻制,阴干而成。故城贡面选料严格、工艺细致,它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入口细腻柔软,清香可口,有筋骨,不发黏,易消化。食用方便,富有营养。
附:
故城特产甚多,而以挂面为著,每年出售总额,虽无详确统计,约亦不下数十万元。此面昔名挂面,后亦称贡面。面有圆条扁条两种,圆曰龙须,扁曰凤尾。业此者咸居城关一带。据业此者之经验人谈:同一工人,同一面粉,在他地所制之面条,则不若故城产者之精美适口,盖水土使然也。苟将此种事业研究改良,是亦工业中之最有希望者。目下故城商号,共百余家,内中以贡面为主业。及兼营贡面者,约占十分之四,以恒春栈,荣兴茂等家之出品较佳。制法:先购得上好之白麦,磨成面粉,在盆中和水及盐,揉成粗条,盘于如指之硬棍上,置草池内使发润,然后取出,插入悬梁间预置之晒面杆上,慢慢抻面使之垂地,迨至晒干,取置案上,截取两头,只用中段,再断为二三节,以棉束成把状,每二把包以色纸,重十三四两,即可置市待售。为购者携带便利,有另外加以木盒者,须另加木盒费约一角五分。目前价目,分带料与不带料二种:带料者在和面时加入蛋清、海参、口蘑、三鲜、鸡鸭等汤者即成,例如加蛋清者,即名蛋清贡面,其不带料者,即普通贡面。现在价目,普通贡面每斤铜元四十八枚;大洋一元,可得十斤半,带料者价较昂,每斤铜元六十四枚,每元可购八斤半。故城贡面之优点,条细中空,久煮不化,面质细纯,味美可口,极易消化,合于卫生,餐时煮食一碗,能使人腹饱多时,因是能远近驰名,过故之旅客,莫不携购一二十斤,以为馈送亲友之珍品。惜本地商人故步自封,不知改进,以故虽有极好之原料及水土,而仍乏惊人之成绩。且迩来西之郑镇,东之德县,亦有模制者,虽出品较差,但旅客不明真伪,鱼目混珠,易受其害,贡面之销路,为其侵夺不少。他如制造方法之合理化,省人工而出品多,以及装璜式样之引人入胜,亦应当及时改良而谋发展云。
二十三年十一月二日《天津益世报》
有关故城年鉴.2020的文章
对了,这位来宾回答得正确,就是宁波汤团。宁波的猪油汤团,据考证起源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波地区民间每逢正月初一早晨、正月十五元宵,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吃宁波汤团,表示欢乐、团圆、吉祥之意。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已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图27-1黑芝麻汤圆宁波人在春节吃汤团的习俗一直保持到当代。宁波对外开放后,还把宁波汤团速冻出口。从此,宁波汤团的名气就更大了。......
2023-10-31
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图21-2余姚土布制品如今这项古老精妙的技艺,却面临着断层。幸好,还有王桂凤,她是目前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她用一生守护着一项中国即将消失的非遗。王桂凤,1936年出生于姚北棉乡,2018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23-10-31
两名外国文教专家被河北省外国专家局授予“燕赵友谊奖”。2014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学校的5名外教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外国专家招待会。学校对国际学生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学生们学有所成,屡获佳绩。两所孔子学院累计招收学员近万人,这在全国专科院校是绝无仅有的。......
2023-10-26
镇海口是我国历史上的海防重镇,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2000余年的海防历史,镇海人民虽屡遭兵寇掠杀之灾,但更多的是抗争之举。以都督衔守御镇海,时年近七旬。1885年6月29日,镇海人民终于目睹最后一艘法舰灰溜溜地撤出镇海口外的游山,法国侵略者终于撤离了甬江口。中法战争镇海口之役,持续了103天。而吴杰威施镇海口、吴大佬炮轰法国佬的英勇事迹,也为后世传颂,永生难忘。......
2023-10-31
宁波走书起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1952年,正式定名为“宁波走书”。“文化大革命”期间,宁波走书受到极大的摧残。宁波走书有四个腔系,即走书腔系、四明南词腔系、乱弹腔系和杂曲小调。四平调是宁波走书最具特色的曲调,多用于演出开始时,起定场作用。让人欣喜的是,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联合申报的“宁波走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10-31
宁海平调,是一种产生在宁海,流传在浙东三门湾地区的地方戏。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海平调荣登其中的传统戏剧类。经数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宁海平调成为一笔珍贵而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它为数众多的传统剧目和曲牌。宁海平调的传统剧目有100余部(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前十八”“后十八”的36部大戏。宁海平调的表演特色表现如下。......
2023-10-31
经统计,天一阁藏15.8万册的古籍中,其中上等级古籍58287册,占古籍总数的36.70%。它就是天一阁的藏品修复部,也是文化部公布的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和修复技艺的传承人——王金玉老师。当然在天一阁古籍修复40年仅仅是动手能力强是完全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内心要热爱这份工作。20世纪90年代天一阁才开始有目标地去修复。天一阁中的古籍也是如此,修复完成都是要放进书库的。......
2023-10-31
桂剧方面,《瑶妃传奇》获文华奖,《风采壮妹》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儒还乡》获中国戏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天上恋曲》,获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彩调剧方面,《哪嗬咿嗬嗨》获得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广西文学创作成绩显著。2019年,作品《给猫留门》荣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