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就业扶贫车间、编制绢花项目、金奶牛扶贫模式、大棚种植经营

就业扶贫车间、编制绢花项目、金奶牛扶贫模式、大棚种植经营

【摘要】:就业扶贫新建8个扶贫车间,引进天津博睿手工编制绢花项目,进农村、进社区让贫困群众在家里或者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扶贫车间的带贫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金奶牛”模式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04户、3935万元,大棚种植经营模式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04户、393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额度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三,944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获得收益377.6万元。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51户,收益逐年增加。

坚定“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坚持“外力”与“内力”结合,坚持“扶智”与“扶志”并重,坚持统筹落实产业、就业科技金融、消费、文化“六大扶贫”举措,帮扶引导贫困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产业扶贫 调整完善产业扶贫优惠政策措施,将杂粮杂豆、设施蔬菜、鸡鸭鹅兔、牛羊猪蝉、庭院经济、林果种植等种养业纳入产业扶贫扶持范畴,扩大了贫困户的增收途径。发放到户种养补贴资金121.21万元,带动122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50元;家庭手工业项目带动贫困户44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庭院种植贫困户达到713户,户均年增收378元;林果种植扶贫项目种植面积218.03亩,发放补助资金29.43万元,惠及贫困户39户;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入股到正大肉鸡全产业链养殖项目,获得7%的保底收入和3%的按股分红收益。

就业扶贫 新建8个扶贫车间,引进天津博睿手工编制绢花项目,进农村、进社区让贫困群众在家里或者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扶贫车间的带贫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6次就业招聘会,组织15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3200多个。对901名贫困劳动力进行了公益性岗位专岗安置,人均月增收600元左右。有劳动能力的2944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891人。

金融扶贫 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635万元,全部按政策实现贫困户“户贷、户用、户收益”。其中,“金奶牛”模式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04户、3935万元,大棚种植经营模式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04户、393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额度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三,944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获得收益377.6万元。发放“政银企户保”农业合作贷款2400万元,支持绿康农业、联兴养殖、正茂种植专业合作社、众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梦园养殖合作社等农业企业,带动240户贫困户获得收益72万元。

科技扶贫 建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个,域内13个乡镇科技服务站有序高效运行。组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选派23名县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分包全县142个贫困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7项,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34场次,培训农民1800余人。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立项扶持扶贫企业2家,带动910余户贫困户增收。

消费扶贫 发出消费扶贫倡议书,倡议全县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购买扶贫产品,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51户,收益逐年增加。扶持打造“农商通”“扶贫馆”“创新港”三大电商运营平台,创新“扶贫合作社生产加工+电商平台线上营销+村级服务站线下代销+社会各界人士亲情推广”“四位一体”消费扶贫模式,将西镇老腌咸菜、黄官屯石磨面粉、盛嘉巨萱葡萄、桃柳蹊油蟠桃等特色扶贫产品广销全国各地,带动90多户贫困户增收。

10月9日,文化扶贫暨百场儿童剧进校园

文化扶贫 以大喇叭、小马扎、黑板报、微信群、明白纸、口袋书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政策宣讲、典型宣传、文化惠民、民风建设,强力推动精神脱贫行动。举办“扶贫夜校”9期106场,共培训9589人次,其中贫困户5966人次,9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创业脱贫,每人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新组建47支文艺演出队伍,组织文化惠民演出65场次,142个贫困村全部建成文化服务中心,配齐文体设备。组织编创了《扶贫路上》等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全面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11月7日,县委书记彭晓明入户调研贫困户脱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