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授权升级,实现成果

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授权升级,实现成果

【摘要】:精致品位、时尚趣味、文化韵味未能在文创产品上达到有机统一。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有文创经验的匮乏、人才的缺口,也囿于中国本土设计领域整体水平不高的限制。但在中国,包括博物馆授权在内的整体艺术授权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链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1.产品设计同质化、表面化现象严重

由于中国本土高端创意设计人才的匮乏,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水平整体不高。产品类型同质化,文物内涵理解浅层化,文化元素运用表面化,产品设计脱离实用性或是与时尚审美趣味背离,产品质量粗糙,这些问题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普遍存在。精致品位、时尚趣味、文化韵味未能在文创产品上达到有机统一。中小型博物馆做文创不能深入挖掘自身特色,盲目抄袭、复制大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导致销路不佳。大型博物馆缺乏对馆藏文物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创意转化,过于迎合市场,简单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过度研发以卡通造型为主的萌系产品,占领市场的同时却无法有效传达正确的历史观和高雅的文化意蕴。

目前,我国博物馆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在种类、质量、创意思维运用、文物内涵发掘、文化意蕴传达、教育目标达成方面,均与国际知名博物馆有较大差距。即使是近年来在文创产业上取得快速进展的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展馆,其文创面貌优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但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的设计水平相比,差距仍不容小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有文创经验的匮乏、人才的缺口,也囿于中国本土设计领域整体水平不高的限制。

2.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授权模式不健全

在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各种模式中,艺术授权被公认为较为成熟的产业模式,也是国际博物馆发展文创产业的首选模式。但在中国,包括博物馆授权在内的整体艺术授权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链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博物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单独开发文创产品明显有困难,和企业合作开发,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是首选策略。但由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价值难评估、回报率难以预期、风险性较大等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的共性,较难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注入,以众筹、众包方式投资博物馆文创,则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投资群体和环境。向社会开放文物知识产权,吸引文化创意设计企业用购买或是竞标的方式参与产业开发,需要建立完整高效的研发、设计、营销艺术授权产业链,其中涉及的版权等法律问题依据模糊,缺少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