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影响

资源免费共享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影响

【摘要】:在现实经营过程中,博物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较为复杂。然而,从长远来看,免费共享文物资源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其二,博物馆共享文物资料符合博物馆的教育宗旨。从国际经验来看,共享资源需要在完善博物馆艺术授权产业链的前提下予以推广,是对博物馆艺术授权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而非对博物馆经济利益和版权权益的损害。

在现实经营过程中,博物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较为复杂。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和公众认知中博物馆应具有的共享性和公共性相悖。因此,在倡导博物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开发多样化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也存在部分质疑,即博物馆是否真正拥有馆藏文物的占有、管理和使用权? 博物馆凭借产权开发文创产品取得经济收益,或者通过文化艺术授权方式获取权利金,是否和公众对博物馆藏品的共享权利冲突或是有违博物馆的公共性? 或许是对于这些质疑的回应,近年来,荷兰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陆续开发馆藏文物的高清影像资料,免费无偿提供给公众欣赏、下载和使用,文创企业、设计师可以据此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与授权方式不同的是,博物馆不会通过收取权利金的方式从中获利。

欧美国家博物馆早已尝试免费分享数字化馆藏资源。美国史密森机构下属美术馆曾经率先开发资源共享工具,Google实施“Arts &Culture”项目,与全球70多个国家的超过1 400多家文化机构合作,为40万件艺术作品和600万份艺术及文化档案提供展示平台。这些探索都推动了博物馆的数字共享策略的逐步实现。

201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开放了馆藏12.5万件艺术品的高清图像资源,供公众免费利用,其中包括梵·高和伦勃朗的作品。博物馆为了鼓励观众和企业利用图像资源开发文创,还专门设立了“博物馆工作坊”奖项,对优秀的创意设计进行奖励。[18]

2015年2月,英国实施“Art UK”计划,将超过20万件英国公共收藏的油画作品上载至网络,供公众免费欣赏利用。

2017年2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将超过37.5万张文物藏品的图像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时任馆长托马斯·坎贝尔指出,共享数字资源是为大都会博物馆的核心目标服务,即帮助更多希望学习和欣赏艺术品的人们,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19]

2017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宣布实施“开放数据共享计划”(Open Data photo-sharing initiative),在网站上共享了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翠玉白菜摆饰等知名典藏文物的图像资源,希冀以此激发更多文化创意企业以此为创意源泉开发衍生品,借此扶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众可以直接在故宫网站上的资源下载专区下载图像,不需要申请授权,无须缴纳费用,也不限制使用方式。[20]

上述博物馆分享藏品影像资源的举措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无偿”,任何人都可以用免费的形式下载图像;其二是“无条件”,下载使用影像资料不需要通过任何申请和审批程序;其三是“无限制”,下载的图像可用于出版和文化创意开发,博物馆对其的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对于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免费分享数字化藏品资源的做法,业内人士多数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发展的大势所趋,能够更好实现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目标,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亦有反对者认为,此举将影响博物馆通过授权等方式创收,损害博物馆的经济利益,或是担心公众会因为容易获取文物资源而减少去博物馆参观的次数。对于降低参观率的担心,公众调查已经显示,免费分享图片并不会减少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频率,反而会促使更多公众关注博物馆,激发其步入博物馆一睹藏品真容的愿望。然而,对于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博物馆而言,要在博物馆的共享性和经济利益、知识产权利益之间做出博弈和选择,殊为不易。或许有鉴于此,目前,中国博物馆尚未迈出免费共享图片资源的步伐。部分博物馆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等,都推出了导览App或者网上虚拟博物馆,提供高质量的虚拟参观体验,文物图片清晰且有详细的讲解,但不能下载使用。

然而,从长远来看,免费共享文物资源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其一,博物馆向社会大众分享文物资料符合知识产权法规。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大多是超过著作权保护时间范围的作品,默认已经进入公共领域,公开并不会造成知识产权上的异议或是纠纷。其二,博物馆共享文物资料符合博物馆的教育宗旨。公众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使命和一切工作的最终旨归。为此,博物馆应努力将藏品信息的传播实现最大化,覆盖最广泛的人群,提供便捷化的图像下载使用渠道可以更好实现这一目标。其三,向社会分享文物资料符合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规律。文物图像资料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文化资本,对其的公开利用符合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规律。

世界范围内,共享文物资源依然是部分博物馆的先行探索,我国博物馆距离普遍推广共享资源,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前国家对于博物馆藏品活化利用政策的若干规定,或已释放出有利信号,表明我国博物馆已经走出了共享资源的第一步。从国际经验来看,共享资源需要在完善博物馆艺术授权产业链的前提下予以推广,是对博物馆艺术授权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而非对博物馆经济利益和版权权益的损害。共享文物资源是从社会整体层面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博物馆必须实现观念更新和升级,拓宽视野,不再囿于博物馆短期内的利益得失,真正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融入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

【注释】

[1]胡列曲:《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述评》,《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12期。

[2]施振荣:《微笑曲线——缔造永续企业的王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第47—50页。

[3]周欣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智慧财产之法律保护与艺术授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台湾)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4]汪明强、沈山:《创意产业与国际艺术授权》,《文艺研究》2004年第6期。

[5]胡卫萍等:《博物馆文化资源开发的产权确认与授权思考》,《重庆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6]王秀伟:《西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模式、价值链及其启示》,《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年第1期。

[7]参见Scala Archive公司网站:http://www.scalarchives.com/。

[8]李六三:《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探索》,《美术观察》2017年第12期。

[9]连凯:《南京博物馆文创商店的创意与经营思路》,《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年第3期。

[10]王秀伟:《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授权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19—120页。

[11]Barney,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1991,17:99-120.

[12]黄美贤:《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关键成功因素》,《艺术教育研究》2015年总第29期。

[13]李胜贤、林鸿洲、周明君:《博物馆文创商品共品牌评价因素之研究》,《博物馆学季刊》第29卷第4期。

[14]Rina Elster Pantalony:Guide on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Museums.WIPO Publication,2013 edition,12-15.

[15]栾文静:《博物馆商标权保护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中国博物馆》2016年第1期。

[16]杨智杰、江雅绮:《文化资产保存机构之著作权? 兼论故宫古物利用争议》,(台湾)《真理财经法学》2009年第3期。

[17]刘美盈:《博物馆之数位典藏与授权模式》,(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2014年8月论文。

[18]李茜:《文化资源大趋势:数字化与公开化》,《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8月17日。

[19]冯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开放艺术品数字资源》,《中国文化报》2017年2月17日。

[20]黄松:《台北故宫免费开放七万多国宝大图下载,细节清晰如触》,澎湃新闻2017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