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研究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研究

【摘要】: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显著和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为博物馆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博物馆自身造血能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年均运营成本为3.32亿美元,如何有效筹资以保持开支均衡一直是困扰其的核心问题之一。[32]社会和私人捐赠也是欧美博物馆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建立会员制度以吸纳会费,开展商业活动也是欧美博物馆的重要筹资渠道。

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显著和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为博物馆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博物馆自身造血能力。资金不足是国内和国际上大多数博物馆共同面临的困境,政府不断压缩对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和免费开放导致门票收入减少使博物馆在资金运转上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顺利运营、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和长期服务目标的达成。因此,“处理财务问题是博物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博物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每个博物馆管理者都必须争取获得财务支持和保障”。[28]由于运营成本的逐年上涨,如今美国许多博物馆都在努力解决结构性赤字,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布鲁克林博物馆提出了紧缩计划,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正在努力筹集其扩张所需的6亿美元。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年均运营成本为3.32亿美元,如何有效筹资以保持开支均衡一直是困扰其的核心问题之一。2017年,大都会博物馆面临近4 000万美元财政赤字,原任馆长托马斯·坎贝尔迫于压力辞职,大都会采取了部分裁员、延缓在建项目、减少展览、增加商店和餐厅营业收入、建议强制收取门票等措施试图扭转这一局面。

【案例1-1】

从2008年到201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直面临400万—800万美元的财政赤字。近年来,博物馆野心勃勃,发展迅猛,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了陈列美国现当代艺术的布劳耶分馆(Met Breuer),又支付300万美元用于Met新logo的品牌宣传和数百万美元用于数字化建设。这些举措加剧了财政困难的状况,导致2017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赤字接近4 000万美元,迫使其裁员90人,馆长托马斯·坎贝尔于2月28日突然宣布辞职。[29]

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员工资的增加、举办商业展览成本上升,以及博物馆每年都要支付850万美元的负债和2.5亿美元的基础建设债券。此外,大都会长期以来采取25美元的建议(suggested)票价制度,而大都会的年轻观众和游客尽管逐渐增多,但他们支付的门票金额越来越少,许多观众并不会自愿付钱。部分博物馆员工表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高科技数字化上步伐过快,为了加强现当代艺术的收藏牺牲了部分核心部门的利益,学术研究有所弱化。[30]

虽然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多少都会面临经费问题,但Met的麻烦却引来了众多关注,业内也期待他们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目前,馆方宣布将延缓计划中的奇普菲尔德项目,将年均60场展览缩减为40场左右,增加餐厅和商店营业收入,以期减少财政压力。实行强制性收取门票制度无疑将大幅缓解大都会博物馆的经济状况,但这一方案尚在酝酿之中,相关顾虑有两点:一是大都会博物馆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强调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以实践民主化、普及化的博物馆教育理念;二是强制收取门票后,政府可能会减少对该馆的财政投入,转而投资其他文化艺术机构。[31]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面临的财政困境在欧美国家广泛存在,为此,从成立之日开始,欧美博物馆就致力于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美国多数博物馆都设有“发展部”,专门负责筹款工作,具有充分的筹款技巧和经验,筹款能力十分惊人,如大都会博物馆发展部每年募集的资金约占全馆总收入的1/3,而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仅占全体工作人员的2%。在欧美各大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仅占30%左右,且呈比例逐年递减的趋势,社会赞助和商业经营是主要的财政来源。美国博物馆大多数都建立了基金会,由各类基金支持博物馆的发展运作,保罗·盖蒂博物馆和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是少有的资金充足的博物馆,原因就在于这两家博物馆都有雄厚的基金支持。[32]社会和私人捐赠也是欧美博物馆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在具有慈善传统的欧美国家,捐赠博物馆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且有提高地位和扩大影响的好处,博物馆也会给予捐赠者展厅冠名权等荣誉措施作为回报。除此之外,建立会员制度以吸纳会费,开展商业活动也是欧美博物馆的重要筹资渠道。

据《2015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年度报告[33]数据显示,2015年,大都会接待观众630余万人,举办各大展览50多次。2015年的各种收入总和约为2.768亿美元,其中包括经营性收入1.004亿美元、会费收入2 980万美元、门票收入3 800万美元、捐赠收入8 550万美元、其他收入[34]2 310万美元。以博物馆商店为主体的经营活动是大都会博物馆最大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约36%,其中,大都会网上商店的收入超过1 000万美元,占到总经营性收入的17%,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证明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产品正成为新的博物馆经济增长点。[35]

图1-1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5年收入构成(单位:万美元)

据美国博物馆零售协会统计,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们,约有15%会选择购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平均消费7美元。旗下拥有19家博物馆的美国史密森学会每年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超过1亿美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每年吸引250万人参观,商店经营收入年度营业额达到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3;仅有200多张真迹作品的梵·高博物馆一年的营业额达到4亿欧元,主要来自门票和衍生产品销售。

在英国,博物馆获得的政府财政资金仅占总收入的30%,余下的都需要博物馆自行筹措,博物馆实行商业经营获取的利润成为主要收入之一。大英博物馆于1973年设立了大英博物馆有限公司,主营文化商品设计零售、整体销售、出版、复制等经营业务,运营收入构成大英博物馆年度总收入的重要部分。自2001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大英博物馆更加仰赖于经营收入支撑发展,从2014年至2017年,每年的运营及其他收入均超过4 000万英镑,超过捐赠补贴收入的50%。

图1-2 大英博物馆2014—2017年收入情况(单位:千英镑)

图片和数据来源于英国政府发布的大英博物馆馆年报:“The British museum annual report”.https://www.gov.uk/。

拥有四个连锁美术馆的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以收藏和展览英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为特色,其收入来源主体是自营收入,2016年的运营收入达到了7 420万英镑,为历年来的最高峰,主要来自展览门票和衍生品开发。

图1-3 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2013—2016年收入情况(单位:百万英镑)

图片和数据来源于英国政府发布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年报:“Tate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https://www.gov.uk/。

我国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三类:一是国家和地区政府的财政拨款;二是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三是博物馆开展经营性活动自筹的资金。和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缺少各类社会基金对博物馆的支持,而且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商业经营三部分收入的比重也和欧美博物馆有较大差异。由于我国社会捐赠的传统氛围并不浓厚,这部分的收入较少,且实物捐赠远多于资金支持;受制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定位,我国博物馆开展商业活动面临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障碍,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仅在近几年才有所突破。因此,我国博物馆的资金投入中以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为主要来源,甚至是全部来源。这种单一化的资金来源机制对我国博物馆的健康、有序发展和公共教育、社会服务目标的达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国博物馆难以利用其拥有的丰富文物资源发挥艺术教育和智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公民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创意经济全面兴起、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重要经济支柱的背景下,我国博物馆也难以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应有的贡献。

2015年《博物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国家相继出台鼓励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成为我国博物馆业界乃至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亮点。截至2016年12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9 169种,年营业收入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2017年,上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总收入达到3 862万元,其中“大英百物展”相关文创衍生品的销售收入超过1 700万元,占比44%。[36]同年,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收入突破1 000万元,为地级市中的典范。[37]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机构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严重的地区和馆际不平衡性。根据《艺术市场》杂志的报道,截至2016年6月,全国被国家有关机构认定具有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力和产业规模的博物馆有2 256家,而这其中实现盈利的只有18家,不到1%的比例。[38]我国博物馆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增加经营性收入,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