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摘要】: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报告》要求,把开源节流措施做细做实做到位,使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更高、使用效益更好。今年基层财政“三保”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将预算绩效管理关口从事后评价向事前和事中延伸,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防止财政资源配置环节和使用过程中的损失浪费。

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效”的重要体现。要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该保的支出必须保障好,该减的支出一定要减下来,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能力。

(一)该保的支出必须保障好。突出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提高财政投入的精准度,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政策,继续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民生托底工作。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链水平。综合运用融资增信、以奖代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疏堵并举,有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261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量将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支持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支持污染防治,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加大投入力度。三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优化。积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四是着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完善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同比增加400亿元,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五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三农”投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乡村建设。支持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六是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促进就业,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强化民生政策兜底。

(二)该减的支出一定要减下来。减税降费给各级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这是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要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地方政府也要主动挖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今年压减一般支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过紧日子,支撑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压减一般支出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报告》要求,把开源节流措施做细做实做到位,使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更高、使用效益更好。

(三)要增强基层“三保”能力。今年基层财政“三保”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要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缓解困难地区财政运转压力,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今年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67763.1亿元,比2018年执行数增加4746.27亿元,增长7.5%,主要用于弥补地方因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的财力缺口,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困难地区和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15632亿元,增长10.9%,增幅较大,主要是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709亿元,增长10%,主要是考虑今年县级财政运行较为困难,适当加大补助力度;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2489.05亿元,增长14.7%,主要是落实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要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预算数为811亿元,增长12.5%,主要是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给予引导性补助;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主要是用于增加资源型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支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全面压实保障责任,在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中,切实把“三保”放在重要位置,特别要突出保障重点地区、困难地区,把保障民生的底兜住兜牢。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要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标准。尽快完成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健全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二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将预算绩效管理关口从事后评价向事前和事中延伸,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防止财政资源配置环节和使用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三是强化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加强新增重大政策、项目预算审核和事前绩效评估,将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稳步推进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大报告,并随同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