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出版规模经济:成本与效益

出版规模经济:成本与效益

【摘要】:出版规模经济的度量,可以用出版平均成本和出版边际成本的关系来表示。所以,在整体上,出版企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取决于出版各环节的规模经济和各经济因素对总成本的合力。这种下降趋势或到达规模经济的过程既表现在初版时也可以表现在重印过程中。出版企业总体规模经济效应。

图9 出版产品规模经济示意图

①毛蕴诗.公司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92-195.

1.什么是出版规模经济。出版企业在从事某个出版产品的出版过程中,常常发现出版的某个出版产品的平均成本在某个阶段存在随着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情形。这种出版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状态,就是出版规模经济。反之,出版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状态,就是出版规模不经济。如图9:①

具有U形的出版平均成本曲线,其表现就是:出版企业生产某个出版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部分意味着存在出版规模经济;上升阶段则意味出版规模不经济;在出版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部,也即出版平均成本曲线的最小值所对应的出版产品数量,则称为出版产品生产的有效规模。

在图9中,Q2为最小有效规模(或最小最优规模),是为实现按最低平均成本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生产规模;Q3为最大有效规模(或最大最优规模),是为实现按最低平均成本进行生产所不能超过的某一生产规模;Q2 Q3为最优规模范围,是能实现按最低平均成本进行生产的各种生产规模的集合(或范围)。Q2以下和Q3以上为非有效规模范围,是不能实现按最低平均成本进行生产的各种生产规模的集合(或范围)。

2.出版规模经济的度量。出版规模经济的度量,可以用出版平均成本和出版边际成本的关系来表示。只要出版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就呈下降趋势,而出版边际成本高于出版平均成本时,出版平均成本止降转升。因此,出版平均成本与出版边际成本的比率就成为一种度量出版规模经济的天然尺度。具体地说,如果用S表示出版规模经济,则当S=AC/MC>1,即S>1时,出版规模经济就存在;当S<1时,存在出版规模不经济;当S=1时,则出版平均成本与出版产品增加水平同步增长。

要注意的问题是,出版规模经济的变化是以出版产品总平均成本变化来衡量的,在出版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版企业的部分环节具有出版规模经济的特征,而其他环节却不具备出版规模经济的倾向。所以,在整体上,出版企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取决于出版各环节的规模经济和各经济因素对总成本的合力。以图书出版为例,一般而言,图书印制(或直接生产成本)环节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印制的数量越大,生产平均成本越低。但如果以此为依据,认为图书的印数越大越好,甚至做出不断扩大印数规模的决策,则是不明智的。这种决策行为忽略了出版其他环节的成本,如增加的发行人员费用、运输费用、利息、甚至沉没成本等。

3.出版产品单个规模经济效应与出版企业整体规模经济效应。

(1)单个出版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出版产业中,在单个出版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由于出版生产技术的特点,纸介出版产品中的固定成本不变,随着多次销售需求的增加,出版产品印刷量的增大,分摊在单个出版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即单个产品的平均总成本呈下降趋势。

这种下降趋势或到达规模经济的过程既表现在初版时也可以表现在重印过程中。当某种出版产品的初版印数超过5万册甚至达到10万册时,则其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出版产品的平均总成本(即长期平均成本)基本不再变化,生产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出版产品的这种长期规模经济效应在多次重印出版的纸介出版产品中表现得也很明显。短期看,出版产品初版时,可能达不到最小保本规模产量,即由于数量少、平均成本高而导致亏损。最小保本规模产量,实际上是指出版企业在决定出版某一作品时,在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下(即能够销售出去)的最低保本印数。当某一出版产品的印数达不到最小保本规模产量而又没有重印的可能时,成本就会高于定价。一般情况下,理性的出版企业是不会介入的。许多作品(典型的例子是小印量的学术著作)无法出版,原因就在于初版达不到最小保本规模产量,而又没有重印的可能。对于高水平的作品而言,虽然初版时不具备规模经济效应,但随着出版产品不断重印出版,产量也随着增加,固定成本逐渐分摊,平均总成本不断下降,逐渐扭亏为盈,直至到达平均总成本基本不变,于是该出版产品便到达了规模经济效应。例如,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作为一本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初版时只有4千册,但经过多次重印,现累计印数已达3万多册,其出版过程就是一个从规模不经济到规模经济的过程。

所以,出版产业中在单个产品的生产上存在规模经济,而且对于高水平的长销优秀作品,规模经济效应还十分明显。

(2)出版企业总体规模经济效应。但就出版产业尤其是产业上游链而言,出版企业的总体(并不排斥某些类别的出版市场的规模经济,如教育出版市场等)规模经济效应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版企业经营的产品不止一个,而是多个。由于出版企业的文化性质,有些具有文化价值但又达不到最小有效规模产量的出版产品,甚至达不到最小保本规模产量的出版产品也应出版,而且真正能达到长期平均成本基本不变的出版产品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出版产品都能盈利,甚至具有最小规模经济效应。因此,作为生产经营多个出版产品的出版企业,其综合生产经营水平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二是出版产业的生产呈现非连续的特征,企业资产通用性较强且资金要求不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独立性较强,也就是说,出版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出版企业的数量也较多,一个数量较多的产业,其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三是出版产品的覆盖面很广,市场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极大,而产品的需求弹性相对其他产业较小,不需要大量的广告促销费用,导致出版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高,在一个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