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实行的目标成本法通常与全面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相结合,先制定企业的成本总目标,然后逐级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具体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法是成本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相较而言,出版企业更适合采用目标成本法。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倒推成本目标,正是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内涵。标准成本对外部市场可接受的出版物价格考虑不足,而目标成本法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2023-08-04
为弄清出版成本与出版产品数量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各成本间的关系,先看表7:
表7 出版产品数量和各成本之间的变化关系表
1.出版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化关系
结合表7,可以看到,不管出版产品的生产是多少,它的固定成本都是5 000元,所以,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出版产品的数量从0增加到5 400时,可变成本从0上升至22 000元,可变成本曲线是逐步上升的;此时,总成本,也即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也从5 000元上升到27 000元,所以,总成本曲线也是逐步上升的;
图7 出版产品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示意图
2.出版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1)U形出版成本线。我们将出版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用坐标图反映,如图7:
结合表7和图7,可以看到,出版边际成本起初呈下降的趋势,在出版产品数量为3 300时,达到最小值2.86,接着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并且越来越陡峭。除了平均固定成本随着出版产量的增加一直下降外,出版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都是先随着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下降,在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开始上升。出版产品的这类成本曲线,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情况,经济学称这种先降后升的成本曲线为U型成本曲线。
(2)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变动成本呈U形的原因。U形出版成本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在短期内,出版企业的规模不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表现为固定成本的生产要素规模不变,而变动生产要素较少时,固定生产要素出现闲置现象,因此,出版产品生产数量较少时,所分摊的固定成本比例较大;但随着变动要素增加到和固定生产要素相互协调时,固定生产要素的效能完全发挥,进入报酬递增阶段,表现在出版产品的成本上,就是出版产品数量增加,分摊到每个出版产品的固定成本减少,所以,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变动成本最初呈下降态势。
第二,虽然变动生产要素与出版产品产出随着数量的增加同时增加,但变动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幅度小于出版产品产出增加的比例幅度,也导致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变动成本最初呈下降态势。
U形出版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如果继续增加变动生产要素,而固定生产要素规模不变,则出现变动生产要素闲置的情况,生产要素的效能发挥下降,进入报酬递减阶段,表现在出版产品成本上,就是每个出版产品必须承担闲置的生产要素成本,虽然出版产品数量增加,但赶不上闲置的生产要素成本增加的比率,因此,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变动成本呈上升的态势。
第二,如果考虑市场需求因素,则出版产品可能出现沉没成本,即出版产品积压、报废现象,沉没成本会抬高每个出版产品的有效成本,使得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变动成本呈上升态势。
3.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等概念是出版经济学经常使用的基础概念,因此,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短期内,出版固定成本保持不变,随着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呈稳定的下降态势,不会受其他成本的影响,所以,成本之间关系的重点在于出版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而出版边际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又是核心。
还是先看图7,在图中,出版企业在生产第一个出版产品时,出版边际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相等,两条曲线在最左端重合;出版边际成本下降时,平均可变成本也必然下降,但是出版边际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平均可变成本的相对节省需要被所有出版产品分摊,因而,平均可变成本的下降没有边际成本下降得迅速,反映在出版成本曲线上,就是出版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处于出版边际成本上方;出版边际成本上升时,出版平均可变成本不一定立即上升,只要出版边际成本的绝对水平仍然低于出版平均可变成本,出版平均可变成本仍会下降;出版边际成本上升到某点时,会与出版平均可变成本相交,此后,出版边际成本高于出版平均可变成本,于是,出版平均可变成本开始止降转升。因此,出版边际成本一定是从出版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向上穿过。
由于出版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而出版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总是下降的,所以,只要出版平均可变成本下降,出版平均成本必然下降;根据出版边际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只要出版边际成本下降,出版平均可变成本必然下降,此时,出版平均成本也必然下降;只要出版边际成本的绝对水平低于出版平均水平,出版平均成本仍会下降;随着出版边际成本的上升,并从下向上穿过出版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此后,出版边际成本高于出版平均成本,出版平均成本止降转升。
尽管出版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出版平均成本曲线都会随着出版边际成本的上升而上升,但是,由于出版平均成本需要分摊出版固定成本,因而,出版平均成本永远会高于出版平均可变成本。随着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出版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会逼近出版平均曲线,但两者永远不会相交。
有关出版经济学教程的文章
我国企业实行的目标成本法通常与全面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相结合,先制定企业的成本总目标,然后逐级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具体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法是成本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相较而言,出版企业更适合采用目标成本法。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倒推成本目标,正是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内涵。标准成本对外部市场可接受的出版物价格考虑不足,而目标成本法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2023-08-04
出版规模经济的度量,可以用出版平均成本和出版边际成本的关系来表示。所以,在整体上,出版企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取决于出版各环节的规模经济和各经济因素对总成本的合力。这种下降趋势或到达规模经济的过程既表现在初版时也可以表现在重印过程中。出版企业总体规模经济效应。......
2023-08-09
机会成本实际上是一种取舍成本,出版企业在决策时,都会面临出版机会成本问题。与此对应,全部出版产品的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项。出版企业在从事出版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支付不随出版产品生产经营数量而变化的成本,也要支付随着出版产品生产经营数量变化的成本。出版平均成本包括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是指分摊到每一个出版产品的不变成本,计算公式为:AFC=FC/Q。......
2023-08-09
图8出版企业的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下面,我们来讨论某个出版产品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出版平均成本曲线上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工资上升导致劳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2023-08-09
出版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仅包含直接生产成本,还应包含管理成本、研发成本等在内的间接生产成本。下面以传统纸质出版为例作进一步说明。印张分摊法按印张分摊出版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是我国出版企业常用的方法。在明确了每一出版产品的具体成本构成和计算方法后,测定每一出版产品的具体成本就比较容易了。......
2023-08-09
所以,出版企业的价值小于经理人是出版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被称为代理成本。依据詹森和麦克林在《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一文中的说法,出版企业的代理成本是监督成本、保证成本和剩余损失三项成本的总和。监督成本是出版企业的委托人为了激励和控制经理人,使后者为前者的利益尽力的成本。......
2023-08-09
目标成本的分解,应当坚持可控性原则,依据该原则将各项可控成本分解到相关责任中心。出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组织机构和成本形成过程的具体状况,选择采取。出版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先要按经济用途分解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三个部分。出版企业可以在同一管理层次按职能部门分解期间费用。按照出版物成本构成和可控性原则分派生产成本和税金。......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