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Y表示出版企业的产出量,以a、b、c分别表示出版生产要素资源投入的数量,则出版企业的生产函数可表达如下:函数中,a、b、c为自变量,例如,a表示投入的编辑、印刷复制等生产人员的劳动,b表示书稿、辅助编辑设备和货币资金等资本,c表示出版企业为生产付出的商业租金,等等;Y为因变量,表示出版产品的生产数量。这些自变量通过一定技术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出版产品的生产过程,最终形成3 000万总印张的总产出。......
2025-09-29
无论是在传统印刷技术条件下,还是在数字化出版技术条件下,出版企业生产函数都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1.出版企业生产函数是增函数。出版企业投入的出版生产要素资源数量增加,出版产品的产出量也会随之增加。
2.出版企业生产存在可能性边界。由于出版资源具有稀缺性,出版企业在做出某种选择时,意味着必须放弃其他选择。也就是说,出版企业在生产要素资源量和生产技术为一定时,它的产出被限制在一定的边界内,这条产出边界被称为出版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
图2 出版企业生产可能性边界
出版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出版选题组合后,必定会集中相应出版资源组织生产。假定出版企业只生产经营A类出版产品和B类出版产品,在所投入的出版要素资源约束下,出版企业可生产Q0个A类出版产品和Q1个B类出版产品,此时,生产组合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只要出版企业的生产组合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任意一点上,生产都是有效率的,或出版资源得到了最好配置。反之,如果出版企业的生产组合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如图中的F点,只生产了Q3个A类出版产品和Q4个B类出版产品,则说明出版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率的配置,因为还有扩大生产数量的能力。
如果出版企业的出版资源或投入能力扩张,则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如果出版企业的出版资源或投入不变,但出版技术提升,则可通过出版资源的重新组合与配置,提高产出量,此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也会向外移动,表明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较以前有了提升。
3.各出版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存在相当的选择性。出版企业具体生产过程是运用编辑劳动对表现为资本品的作品进行编辑加工,运用同样表现为资本品的纸张、印刷机械等对编辑加工好的作品进行物化,或者直接运用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产品形态创新。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一种出版生产要素资源可代替其他出版生产要素资源。通常表现为:一定的出版产品产出量,以及一定的成本约束,能以出版生产要素资源的不同选择配置获得。
(1)出版产品生产等产量线。在出版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版企业可以同时变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可变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产出量。为研究方便,只就两个可变要素投入(编辑劳动和资本数量)做分析,但分析结果同样适用两个以上可变要素投入的情形。
出版产品生产等产量线是一条表明能够取得一定出版产品或服务产出水平的两个可变出版生产要素(如编辑人员、资本等)投入的各种配合曲线,反映的是出版资源配置水平的状态。出版产品生产等产量线有多条,离坐标原点越远,表明出版产品的产出水平越高。
图3 典型的出版产品生产等量线
在图3中,横轴代表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纵轴代表另一种可变投入(资本)。两条生产等量线分别表示产出为200时和100时的资本和劳动配置状态。在生产等量线Ⅰ中,50个资本和15个劳动、40个资本和20个劳动、10个资本和75个劳动三种资源配置组合都能获得100个产出,所以,虽然可变投入的比例不同,但只要位于生产等量线上,资源配置所获得的产出是一样的。
生产等产量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当一种可变投入减少时,必须增加另一种可变投入来替代,才能保持原有的出版产品产出量。这种替代率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计算公式为:边际技术替代率=-⊿C÷⊿L。C代表纵轴所表示的可变投入,L代表横轴所表示的可变投入,两者方向相反,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数。
(2)出版产品生产的等成本线。出版产品生产等产量线仅能表示出版企业在生产出版产品的过程中配置两种出版生产要素的技术性特征,并不能表示其经济特征。出版企业要以最低成本运用两种出版生产要素生产一定数量的出版产品,还必须知道这两种出版生产要素的价格。
和产出一样,作为投入的出版生产要素也有其市场价格,出版企业准备投入出版生产活动的货币资本所能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由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假定某出版社有笔资金15 000元,资本品(如作品等)C的价格为每单位1 000元,劳动L的价格为每单位2 500元。按照这两种价格,出版社可以使用15单位的C,也可以使用6单位的L,还可以两种要素都使用一些,比如10单位的C和2单位的L,或5单位的C和4单位的L,其组合方式和曲线如图表4:
图4 出版企业生产等成本线
图4中的AB线概括了该出版社以15 000元按市场价格购买两种出版生产要素的各种配合,每种配合所需支付的总价格(或总成本)都是15 000元,AB线被称为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斜率即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果出版社投入的资金为20 000元,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等成本线将由AB平行地向外移动到A1 B1;反之,如果投入的资金减少,等成本线将平行地向内移动。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实质是: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出版企业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通过资源配置的不同组合获得相同产出的事实。在出版企业的范畴内,可以将单个出版产品的生产函数看成整个出版企业的生产函数,出版企业要获得一定的产出值(实物指标为印张,价值指标为码洋或实洋),既可增加编辑人数以增加出版品种来获得既定的产出值,也可以不增加编辑人数,通过既有在位编辑的精耕细作,在不增加出版品种的情况下,通过内容的畅销扩大已有出版品种或新品种的销售数量,获得同样的产出值,前者是以劳动替换资本,后者是以资本替换劳动。
4.出版技术进步与替代效应(https://www.chuimin.cn)
(1)出版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出版技术将发生变化。历史上,纸张取代简牍,雕版取代手抄,活字取代雕版,机械印刷取代手工印刷,激光照排取代活字排版,都是出版技术进步的表现。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POD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型出版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运用到出版产品的生产、传播与销售过程中,正深刻地改变着出版形态、出版工艺流程,影响出版资源的配置过程和配置效率。
图5 出版技术变化的影响示意图
出版技术变化分为中立的出版技术变化、节省劳动的出版技术变化和节省资本的出版技术变化三种形式。
如图5所示,如果出版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出版技术进步将把出版产品生产等量线群推向原点。出版产品生产等量线群向原点移动意味着:在出版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一种出版产品的产出水平都可用较低的成本来达到。同时,出版技术的变化也可能改变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
在图5中,Q为出版技术进步前的生产等量线,C1 L1为等成本线,生产均衡点为A,出版技术发展后,假定出版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同样的出版产品数量用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即可达到,于是,等产量线Q向原点移动。此时,会出现三种可能变化:
第一种变化,Q线向Qb移动,成本减少,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变,均衡点仍在OS线上,这种不改变出版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出版技术变化称为中立的出版技术变化。
第二种变化,Q线向Qɑ移动,成本减少,生产要素劳动L的投入比生产要素资本C的投入相对减少,生产均衡点在OSɑ线上,这种减少劳动投入比例的出版技术变化称为节约劳动的出版技术变化。
第三种变化,Q线向Qc移动,成本减少,生产要素资本C的投入比生产要素劳动L的投入相对减少,生产均衡点在OSc线上,这种减少资本投入比例的出版技术变化称为节约资本的出版技术变化。
出版技术的变化对出版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利用强大的品牌效应,构建Wiley InterScience-WIS在线产品出版和服务网络平台,提供学术期刊在线产品,并通过MY PROFILE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由于电子刊物的生产成本较纸质刊物低得多,且电子刊物不存在库存等沉没成本,所以,其边际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几乎为零,即使电子刊物的定价为纸质刊物的三分之一,售卖一本电子刊物的利润仍相当于卖数本纸质刊物的利润,成本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公司盈利结构的变化。
(2)替代效应。如果出版产品生产数量不变,而因出版生产技术变化导致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使得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则必然引起替代效应。因为理性的出版企业将用价格低的生产要素资源替代价格相对较高的生产要素资源,或用成本较低的生产工艺流程替代成本较高的生产工艺流程。其替代过程可用图6说明。
图6 出版企业生产替代效应
在图6中,I表示一定水平的出版产品生产等量线,在出版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前,等成本线为C1 L1,出版产品的生产均衡点为A。其后,由于生产要素L的价格上涨,等成本线发生旋转,变为C2 L2,斜率变大,新的生产均衡点为B。在新的生产均衡点上,出版企业较多地使用了价格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C,以替代价格上涨的生产要素L,从而出现替代效应。
出版技术的变化会导致出版工艺流程的改变,新的出版工艺流程取代旧的工艺流程,改善出版生产经营效率。传统出版流程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审核、再加工,以纸版形式出版,通过分销商出售。在这一工艺流程下,不仅内容管理、销售管理是截然分开的,劳动成本也较高。运用信息技术新成果创建技术网络平台可以将上述工艺流程进行一体化集成创新,提高出版生产经营效率。
施普林格的数字出版工艺平台
施普林格的内容生产管理系统(Sp Ace)平台基于Online First TM的生产流程,在这一平台上,作者提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编辑负责文字加工、关键词标引等工作,生产技术人员负责一系列的外包服务,如录入、校对等。这样,作者、编辑和生产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学术成果的内容的创造、加工、发布与下载查阅。这种基于新技术的出版工艺流程与传统纸质出版工艺流程相比,省去了纸质印刷生产过程和实物发行过程,劳动消耗和资本品消耗明显降低,从而在总体上明显降低了出版成本,出版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关文章
如果以Y表示出版企业的产出量,以a、b、c分别表示出版生产要素资源投入的数量,则出版企业的生产函数可表达如下:函数中,a、b、c为自变量,例如,a表示投入的编辑、印刷复制等生产人员的劳动,b表示书稿、辅助编辑设备和货币资金等资本,c表示出版企业为生产付出的商业租金,等等;Y为因变量,表示出版产品的生产数量。这些自变量通过一定技术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出版产品的生产过程,最终形成3 000万总印张的总产出。......
2025-09-29
所谓利润最大化,是指出版企业利润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新古典经济学将利润最大化视为具有理性行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按照鲍莫尔的说法,出版企业经理们的工资和其他收入与销售额的关系比其与利润额的关系更显著。出版企业实现满意利润,力图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使出版企业处于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如果出版企业的利润额低于各方能接受的水平,出版企业的经理将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出版企业追求的目标是满意利润。......
2025-09-29
确立出版企业法人财产权后,出版企业拥有了完全自主的经营权,同时就必须对出版企业法人财产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包括破产清偿责任。出版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风险和财产损失均由出版企业自负,即由出版企业法人财产自负。......
2025-09-29
商务印书馆的运行系统向我们展示了一部分出版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隐藏于出版产业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这一过程可以做如下描述。在上述商务印书馆的案例中,商务印书馆起初是合伙制企业形式,后改为股份制企业形式,并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商务印书馆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市场竞争行为都必须接受政府行政、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的调节和管制。......
2025-09-29
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出版基金,是一项具有远见的重大文化战略决策。国家设立的出版基金是出版企业和出版项目重要的资金来源。1992年,北京市设立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该基金旨在通过双方的合作,搭建起我国科技出版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桥梁,探索我国出版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出版竞争的一条新途径。作者或作者单位以补贴出版图书方式向出版企业提供的资助,在性质上也属于出版基金,也是出版企业的一项资金来源。......
2025-09-29
股东出资的转让不能在证券市场公开转让,应由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合营各方有优先购买权,并在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登记。......
2025-09-29
出版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由出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体系所决定的,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种方法。出版经济学理论的构建自始至终离不开规范分析法。以经济学原理为工具、手段来研究出版经济的出版经济学,数学推导、几何图形也是必备的研究方法。......
2025-09-29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出版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随着出版企业规模的扩张,市场范围的扩大,履行生产新组合的企业家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信息技术也日渐运用到出版业,技术已不是实验室或专利的代名词,是出版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地是包括出版产品生产在内的一切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出版技术对出版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要素资源配置状态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