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 | 出版经济学教程

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 | 出版经济学教程

【摘要】:科学、完整的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现代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与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主要体现在出版企业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在此原则下,产权持有者必然不断调整自己的产权投向,不会把自己拥有的产权固定在某个出版企业中,从而要求产权能顺畅地流动,这也是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从宏观层次看,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能够最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产权的流动性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1.产权制度的概念。产权制度,即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财产关系制度,也称产权关系制度,是指调整和保护一定的产权结构、产权关系、产权组织形式和产权经营方式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是经济社会中决定谁支配运用资源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由法律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给予界定和保障的。

由于产权制度是一种确认和保障财产所有人的财产收益的制度,所以,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根本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制度与组织形态,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方式。

2.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产权制度不仅是经济运行的根本基础,也是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完整的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产权清晰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指经济运行机制上的,是一个贯穿整个经济运行过程的动态范畴,而不是仅仅作为法律上的固态概念。

所谓产权清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财产的归属关系是清楚的,即财产归谁所有,谁是财产的所有者或谁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明确的;二是在财产所有权明确的情况下,产权实现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是清楚的。

(2)产权结构多元化。所谓出版企业产权结构,是指出版企业内部的产权组合状况,或者是指出版企业内部的财产关系结构。一般把出版企业的产权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元化产权结构,即出版企业的出资者只有一个;另一类是多元化产权结构,即出版企业的出资者有多个。现代出版企业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3)治理结构科学化。与出版企业产权结构相联系的是出版企业治理结构。现代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与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主要体现在出版企业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上。

所谓出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通过出版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出版企业内部建立起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这样,既可以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又赋予经营者经营自主权,同时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现代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其中,股东大会由出版企业的股东组成,是股东行使自己权利的机构,也是决定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重大决策的最高权利机构,按股东持有出版企业的股份比例行使股东的表决权;董事会由董事若干人组成(有限责任公司3—13人,股份有限公司5—19人),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是出版企业的决策机构;监事会为出版公司的法定监督机构,由出资人(或股东大会)派出,代表出资人对董事会、董事、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出资人报告监督结果;总经理或经理人实际控制并领导出版企业日常出版经营管理活动,由董事会聘任,是出版公司的雇员,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从事出版业务。此外,出版公司还设立独立董事若干名。独立董事,即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般由与出版公司及其控制者并无利害关系且具相当品质和能力的人担任,代表小股东利益监督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行为。

从产权关系看,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总经理是授权经营关系;监事会代表大股东(或股东大会)与财产受托人即董事会和总经理是监督关系;独立董事则代表小股东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进行监督,由此形成了一种纵向财产负责关系。从职权关系上看,他们有不同的职权范围,都不越权行事,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从而构成了整个出版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

(4)产权顺畅流动。从微观层次看,产权持有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非经济目标,而是在于通过产权获得最高收益。在此原则下,产权持有者必然不断调整自己的产权投向,不会把自己拥有的产权固定在某个出版企业中,从而要求产权能顺畅地流动,这也是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从宏观层次看,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能够最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产权的流动性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出版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是出版企业产权顺畅流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产权流动对于出版企业经营行为来说就是资本运营。

威利再掀学术出版并购冲击波

威利(John Wiley&Sons,Ltd.)已经就收购布莱克威尔出版控股有限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 Holdings Ltd)的绝大部分股份签署了最后协议,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是世界最知名、最重要的学术及专业出版社之一。5.72亿英镑收购资金将以现金和贷款两种形式支付,整个交易将以英国方面提出的交易方式完成。威利已经得到了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主要股东向威利出售各自股份的不可撤销的承诺。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2005年的销售收入大约为2.1亿英镑,合3.8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威利全球科技/医学(STM)业务领域的收入。布莱克威尔的出版业务包括科技、医学和社科、人文等领域的期刊、图书及在线内容。威利收购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是希望将威利和布莱克威尔两家的资产、资源和能力整合到一起。近年来,这两家公司都通过最具典范的运作模式获得成功,从而奠定了其在全球STM市场的地位。

(5)形成出版企业家生成机制。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是人格化的制度,即现代出版企业产权制度的效应和功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而且是特殊的人群,这一特殊的群体就是所谓的出版企业家。

什么是出版企业家?出版企业家是指具有一系列特有的素质和能力,专门从事出版企业判断性决策和管理的复杂劳动并据此领取报酬的人。在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下,他们不是出版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但他们具有发现出版市场获利机会的能力或掌握出版市场获利机会的稀缺信息、知识,并具有整合出版资源的特殊能力,即出版企业家的职能是创新,而不是一般的劳动者,也区别于主要职能是执行决策的职业经理人。

出版企业家阶层是一种稀缺资源,不仅因为其供给要受到其自身生长周期较长特点的严格限制,成本较高,而且出版企业家阶层在出版经营管理中具有明显的风险性、责任性和激励性特征。因此,出版企业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出版企业家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即出版企业家气质或个人的性格与命运;二是出版企业家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可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接受长时期的正规教育,更需要在出版实践中“干中学”;三是出版企业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社会文化氛围,还包括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

出版企业家——张元济

张元济的出版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之前,商务印书馆仅仅出版了16种外语读物。1902年,张元济受邀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时值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轨的特殊时期,各类新式学堂缺乏适应新学制的新式教科书,张元济以敏锐的眼光和务实的作风及时调整出版业务的方向,推动商务印书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编订自成体系的教科丛书。辛亥以前,商务印书馆共出版课本375种,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式教科书风行全国,业务量大增,利润急剧上升,为新馆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二是革新出版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精神,夏瑞芳被刺后,商务印书馆原有的编译、印刷、发行三所平行机制难以协调运作,商务印书馆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紊乱之中。张元济接受陈叔通的建议,于1915年10月设立总务处,以协调三所的关系。总务处的职责是定期召集总经理、经理及三所所长开会,讨论决定公司大事、协调三所关系和制定规章制度。它的设立,改变了以前三所各自为政的局面,标志着一个集中的、分层次的管理体制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三所的协作和整个公司各种业务的顺利运作。商务印书馆一处三所的企业组织形式为上海出版企业的现代化转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式。三是有容乃大、广纳百川的人才观,张元济对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不同的学术流派采取宽容的态度和对话的精神,在张元济等人的努力下,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人才荟萃,群贤毕至。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记载:1920年至1922年间,陆续进馆的有陈布雷、周昌寿、谢六逸、杨贤江、郑振铎、周建人、周予同、李石岑、竺可桢、任鸿隽、周鲠生、陶孟和、顾颉刚、范寿康等,同时还聘请了陈独秀、胡明复、杨杏佛、秉志等为馆外编辑。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领域,分属不同的思想流派,张元济始终本着宽容的文化态度和对话沟通的精神,与他们和平共处,共同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商务印书馆注重出版物学术水平和质量的严谨编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