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成果

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成果

【摘要】:从1957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我国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在这十年中,党和国家的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新的成就。毛泽东的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手段、方法和目的,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

从1957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我国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在这十年中,党和国家的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随着党的指导思想开始陷入了“左”倾错误,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经济上出现了“大跃进”的失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方向的偏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教育也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1.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教育

随着国内敌我矛盾的基本解决,受国际局势和三大改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影响,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凸显,而一些党员干部却把凸显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阶级矛盾,采取镇压的方式来处理。基于此,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报告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的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手段、方法和目的,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在报告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教育体现在政治生活上,是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方针;在经济生活上,是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是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教育中,是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矛盾学说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2.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教育

受毛泽东“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思想的影响,1958年由上海的三位工人自发学习哲学逐渐发展成工农兵学哲学,全民学哲学的热潮。1960年团中央书记处号召广大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提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清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1961年刘少奇在党成立40周年的大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1964年党中央还专门指定书目,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著作,在实际工作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