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一年多时间没有见到小女儿了,从她前几日寄来的照片看,我简直都不认识她了。小女秉性倔强,但聪颖过人,不到4岁,就已识下3000多个汉字。从此,对小女的思念之情便绵绵无有绝期。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替小女收拾好书包,等待她起床之后一同去她的学校。小女体验生活的行动失败了,我让她从小锻炼的企望也破灭了。照片上的小女已亭亭玉立,正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2023-08-09
大约从娘肚子坠地15年以后的那段日子,我已生成牛高马大的模样。那阵子,开始第一次感觉到双腿有使不完的劲儿,两眼有看不够的稀罕东西,浑身散发出一种燥热的冲动和不安。
那年冬天,就是那冲动与不安的劲儿促使我每天早上早早地到村前的小河边挑水、滑冰,啃吃如花似玉的冰凌吊儿。西北的冬天万木肃杀、寒风凛冽,大地笼罩在无尽的死寂、尘蒙、灰浑之中,唯有那如带的、锃亮的家乡村前的清水河宛如镶入大地的玉带,淡雅而莹润。从不厚的冰层上敲出个圆圆的窟窿,清醇的溪水汩汩而过,那漂着冰花的河水就像大地母亲甘醇的乳汁,甘洌、清醇,从河里流进水桶、水罐、水缸之中,再从水桶、水罐、水缸中流进那些同河水一样清纯的男人、女人、娃娃、老人们的五脏六腑,进而生出了如山如石的少年和如花似玉的姑娘。
在清水河的下游五六百米处,住着一家人,是家外来的窑匠。窑匠的手艺是远近出名的。那时我很喜欢玩胶泥,有时在他那里可以讨到上等的红胶泥,捏一些猫呀狗呀之类的东西。窑匠家没有住房,依河畔山崖掘洞而居。窑匠有一个能干的老婆,还有一个十分好看的女儿。从窑场到河边有一条汲水的盘山路。每天清晨,当我挑着两只空空的铁皮水桶,使劲来回晃动发出难听的怪响,放开喉咙吼着秦腔“乱弹”时,窑匠家的女儿的红棉袄的诱人色彩,开始从窑场出来,而后沿盘山小道下到河畔,随后从河畔返回窑场,然后消失在高高低低的瓦盆瓦罐的坯堆后。我每次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红色亮点,直至很长时间她不会再出现为止。那种如火焰般燃烧的红色,那朵如山花般怒放的红色,那块如锦缎般飘忽的红色,它给我少年童真的心灵注入了无比奇特的美好感觉,它唤起我心中隐隐的无名的一种希冀的亮点。为了这个亮点,我整个冬天准时地挑着空水桶跑到河边,又魂不守舍地、艰难地回到家中。我敢说,我那时最爱干的活莫过于到河边挑水了,甚至常常抱怨自家的水缸怎么会那么不经装,两挑水就漫到了地下。
15岁那年的冬天是十分快乐的,在两只水桶发出的怪响中度过的。春节后的一个早晨,我懒懒地从厨房中拿出水桶,刚要去拿水担时,后崖上传来一阵小女孩的欢叫声。不偏不倚,一只鸡毛毽子从高高的崖上落在了我的脚前。我抬头望去,那红棉袄竟出现在我家后院的土崖上,那么熟悉,那么火热,那么让人心醉。
“哎,我的毽子掉下去了,帮我丢上来吧。”红棉袄的声音如用铁条敲击陶器一样清脆和拖着长长的颤音。
我拿着毽子向上掷去,不巧有劲没处使,毽子丢到半崖又掉了下来。
“哈哈,怎么那么傻!”崖头上露出了蓝棉袄、花棉袄的笑脸和嬉戏声。
红棉袄的脸红红的,令人吃惊的俊俏。她说:“干脆我下来拿吧。”
“好,我给你开大门。”花棉袄、蓝棉袄们起哄着,“噢!噢噢!”打断了我们的对话。
我拿着毽子站在打开的大门口,红棉袄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她留着两条小辫,头发漆黑,辫梢上紧紧地扎着粗粗的红头绳,这是当时陇东南地区最为流行的打扮。红艳艳的棉袄十分合身得体,蓝棉裤配黑绒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绯红的脸颊上一对讨人喜欢的大眼睛;洁白的牙齿,红润的小嘴。
我把毽子递到她手里。她只是抿嘴一笑,说:“我走了。”
“唉。”
我看着她的背影,红红的棉袄就像迎风摆动的山花一样动人,一会儿就消失了。
我回到厨房门前又一次拿起水担,弯身去钩水桶。“啪!”那只鸡毛毽子又落在了我的眼前,而后又是那个红棉袄出现在我家屋后的土崖上。土崖是黄土的,有一个房背高低,崖上是一个平场子。一到冬天,这里便是村里小姑娘的玩耍领地,玩藏猫、踢毽子等,欢声笑语直往我家院子里涌。
我说:“怎么又掉下来了?这毽子好像养家了似的,专往我们家院子里掉。”红棉袄说:“养家了?就留下给你吧。”
“留下给我?我又不是女的。”
“你可以给你妹子踢。”
“妹子?我怎么会有个妹子呢?”
“找个妹子不就行了吗?”
“你胡说些啥呢。”我涨红了脸。
红棉袄嬉笑着,但不再提她来拿毽子或让我送毽子的事了。我只好拿着毽子呆站在那里……
一天早上,我唱着秦腔,使劲摇晃着水桶向河边走去,习惯的眼神已盯在下游不远处窑匠家的那段盘山小道上。我知道会有红棉袄在那段路上出现,这是我多么渴望的事啊!但等了不知多久,脚下的冰融化了,冷水浸进鞋中,就是看不到红棉袄的影子。
过了几天,蓝棉袄、花棉袄告诉我,红棉袄今天走了,回她们老家去了。是她们家乡来了几个干部,说是她爸有什么政治问题要交代,揪回去了。
前年回家,有位年轻小老乡造访,说是早闻我的大名,想求我的一幅“墨宝”作为纪念。见面礼便是一件家乡大地湾原始彩陶的人头瓶复制品,工艺水准难辨真伪。我真不敢相信8000年前原始先民们的生活用具,竟在他的手中复活。谈话中我说起30多年前我认识的一位烧陶匠的女儿红棉袄的轶事,经过反复的核正,他竟是红棉袄的儿子,那件原始彩陶就是红棉袄为我复制的。我抚摸着带有原始先民文化印记,留有我年少时的意中人指纹的精美陶器,感叹时光如梭,当年亭亭玉立的少女,如今儿子已如一座大山般立在了我的面前,想必她定是满头银发,老如霜染了。
秋涛
与红棉袄30年前没来得及谈的心里话,这次倒是全部无保留地倒给了她的儿子。我有生第一次脸皮厚,竟当着她的儿子夸赞他母亲100次,也表明了100次的遗憾与懊悔。完了,我答应送一幅画儿给他,一幅陇东少女图,画面上的少女,就是少年时第一次拨动我心弦的红棉袄。画完后,我对那位乡侄道:“拿回去让你妈妈看看这画中的女子,报酬是让她捏一只陶制毽子。”
“啊,那能踢吗?”
“能,能的。”我肯定地回答。
载1999年11月27日《西藏日报》
有关缺氧楼呓语:刘万年文学小品集的文章
已有一年多时间没有见到小女儿了,从她前几日寄来的照片看,我简直都不认识她了。小女秉性倔强,但聪颖过人,不到4岁,就已识下3000多个汉字。从此,对小女的思念之情便绵绵无有绝期。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替小女收拾好书包,等待她起床之后一同去她的学校。小女体验生活的行动失败了,我让她从小锻炼的企望也破灭了。照片上的小女已亭亭玉立,正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2023-08-09
洛扎县文艺宣传队特别重视演员的个人素质培养。这里所需的条件很多,但主要条件是县委的重视和宣传队成员为事业的献身精神。每次演出,县领导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找车或雇马。如女队员仓决,11岁进队,每月工资只有220元,当了10年临时工。还有女队员白玛央宗,一个一旦进入角色就不要命的人。一曲曲动听悠扬的歌曲,使全场观众热泪盈眶,掌声经久不息。......
2023-08-09
汽车一出拉萨郊区,我的精神便来了。70年代中起,我为了创作一幅《藏乡女教师》的年画,只身一人来到米拉山北麓的农村体验生活。时间不长,一幅极为成功的素描头像画好了。我捡起撕破的画像,安慰她说:“他可以撕破画像,但撕不去你的美丽。他老婆肯定是个猪八戒。”我大着胆子伸手为她抹去脸上的泪珠儿,并告诉她,以后你到拉萨来找我,我要专为你画幅大大的油画半身像送给你。......
2023-08-09
陈奎元诗词的第二个特点,精巧深邃。这种精巧绝不是纤弱细小,也不是羸弱渺小,而是在阳刚大气之下的精深、细巧。而陈奎元的诗词也有“精巧”之处,并且这种精巧恰巧是他的一种风格,一种长处。这首诗仍以一种闲适平淡的心情写景抒情的。数天公务忙罢,乘夜返回拉萨,就是为了赶时间。作者暗示一种人民公仆为人民的精神内涵,而拉萨本身不是作者真正的“家”。那浑黑的宇宙之中的一丝亮光,也是美妙绝伦,令人神往的佳境。......
2023-08-09
在高原最美丽的8月,迎来了西藏大学校庆5周年,在西藏展览馆举办的校庆师生美展,丰富多彩,盛况空前,更为校庆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草原的风》,出自一位出生与成长在格尔木的女学生之手。显然是能给大自然带来花红草绿的春风了。桑曲,这位毕业于西藏大学,在基层待了几年又调回母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对于藏北牧区的一景一物都有着特殊的感受和痴迷。......
2023-08-09
观张绪伦的书法艺术,我感觉他的气质理念在显现,情感灵性在漫溢,既有冲动的激越,又有静谧的和谐,浓郁的书卷气之外,内在有种中国古典哲人的思想内涵是他的书法艺术的本质所在,字里行间给人以儒雅氤氲、潇洒醇酣、自然飘逸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当代文化人对我国书法艺术的那种深切独到的情绪波动,以及最大限度的个性张扬和理性放逐。张绪伦在书法艺术的创造中,注意从大自然中领略真谛。......
2023-08-09
驾驶员慢慢停下车。“措美怎么样?”“山水风光,服饰民情,草原牧场,美不美?”“美个屁,光秃秃的。”我被这风景如画的美景深深吸引着,手忙脚乱地作着记录,深感脑筋反应迟钝和手上功夫的不佳。我费劲地下到车下,跟着李师傅走进那个房子,里面竟有一位如花似玉的藏族少女,我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幕是武侠小说的虚构还是现实生活的真景。......
2023-08-09
尽管沧海桑田,手足之情难割难舍,它们是同一母体中的再生之物,有着亲情血缘的关系。这就是韩书力的宗教画,这就是韩书力对藏传佛教的一种心境,一种意识,一种思考。韩书力作为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他的哲学观点染有老庄的厚重色彩。韩书力的画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无论是工笔的,还是写意的;无论是重彩布画,还是浅淡水墨,都呈现着一种正气。......
2023-08-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