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进社区是能动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可以有效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避免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矛盾激化案件的发生。为此,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应当成为司法活动的基本目标,国家有必要采取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重视公益诉讼、扩大案件受理范围、强化法官诉讼指挥权和释明权等措施,深化司法改革,促进社会正义,以确保公民......
2023-08-09
社区法官作为司法走进基层、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一个典型模式,实现了法院与社区关系的良性互动。但是,法官进社区的运行、司法零距离受到社区运行环境条件、制度实施主体的认识因素、物质人员装备因素等条件的制约。基层人民法院必须突出工作着力点,科学应对困难、有效化解不利因素,以保证该项制度健康、规范运行。因此,基层法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权与社区纠纷民间自治权的关系
应充分认识到社区对矛盾纠纷的自我处理能力不强、机制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司法权的规范运作,司法权应当对民间纠纷处理权相对“有为”,应当加强指导和规范,而不是“无为”。司法权与民间自治权唇齿相依、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两者相互依附,取长补短。民间自治权依靠司法权的指导、补正、帮助而得到壮大和发展,司法权因依靠民间自治权的支持而更为稳健、高效;司法权与民间自治权在法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共同成熟和完善。在司法权与民间自治权的互动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应正确认识社区规范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社区是矛盾纠纷的发源地、社区管理上的规范化、处理矛盾纠纷自觉化将是根除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重要途径。法官进社区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许多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民间纠纷仅靠正规法律规则难以奏效,有时还需要依靠民间风俗及其他群众认可的非正式规则来解决,基层法官应当主动承担这一社会责任,以审判案件减少纠纷为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
(二)正确处理好法官融入社会与法官和社会保持距离的关系
执行群众路线、加强法院与民意沟通和践行能动司法理念,需要法官融入社会。法律进社区,就是将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居民合法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法官行为规范和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又要求法官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受人情的左右和干扰,以保持办案的公正和廉洁。所以,法官进社区应当自觉遵守廉政纪律,不接受社区、企业和单位的任何吃请和送礼,应当主动回避自己定点联系企业、单位涉诉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应当切实加强对社区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建立信息双向反馈机制,法院纪检部门将被监督对象的基本情况交送其所在的社区,并不定期到社区联系点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对各社区联系点反馈的问题,法院纪检部门将进行调查核实,对存在问题属实的予以严肃处理。
(三)正确处理好法官的本职工作与社区自治的关系
法官通过进社区活动,指导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法院审判资源和人民调解资源优势,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全程跟踪、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调处网络,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的调处成功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司法建议;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对典型案件就地开庭,组织社区群众旁听庭审,这些均是人民法院的职能延伸所在。
(四)正确处理目前司法资源不足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的关系
对于目前法官进社区会面临司法资源紧张的问题,法官进社区应当以争取社区力量化解纠纷为着力点:一方面指导基层组织把社会上的一批德高望重的贤达人士组织起来,利用他们独有的、而且又适应群众需求的威望、智慧和办法把社会矛盾有效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积极邀请人民陪审员和社区调解员全程参与调解,充分发挥他们在调解过程中的中立、亲和当事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邀请人民群众或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等人员参与案件的旁听、调解,通过借力调解,来有效地化解法院的案件压力。
(五)正确处理法官进社区的短期效应、局部效应与长期效应、整体效应的关系
群众利益无小事。法官进社区不是一时的应激性活动,也不是一项短期的活动安排,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机制来部署与谋划,既要达到该项活动的短期效应、局部效应,又要讲求该项活动的长期效应、整体效应。应当结合“大学习、大调解、大培训、大调研”活动来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推动法官实现三个提升:一是通过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增加社会经验和阅历,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二是通过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缩短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提升司法的社会认同度;三是通过公开审判、就地化解纠纷、自觉服务社会,提升法院和法官的形象。
(六)正确处理“坐堂问案”与“下乡办案”的关系
如何解决社区法官既能正常运行又能兼顾正常“坐堂问案”,使其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司法运行操作中,是法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可以采取定期下基层和轮流下基层制度,取消“蹲点”工作制度。在实行机关值庭制度的基础上,成立应急工作组,在社区出现重大事故的处理上,由应急工作组会同“包片”法官共同前往处理。
有关法律进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章
法官进社区是能动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可以有效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避免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矛盾激化案件的发生。为此,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应当成为司法活动的基本目标,国家有必要采取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重视公益诉讼、扩大案件受理范围、强化法官诉讼指挥权和释明权等措施,深化司法改革,促进社会正义,以确保公民......
2023-08-09
借鉴以上社区法官工作模式,应当建立“法官驻点巡回审判+退休法官进社区+社区法官助理协理”的工作模式。社区法官助理是在社区法官及退休法官和司法干部的指导下,负责民间纠纷调处并协助法官完成各项司法辅助工作的人员。社区法官助理是法官进社区中三类主体之一。社区法官助理制度使诉讼与调解相互衔接,通过助理调解、法官指导、调判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调处纠纷,化解社区矛盾。......
2023-08-09
至清初以来,由于人口膨胀与生存资源的有限,导致宗族关系日趋紧张,各宗族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互相竞争,从而不断改变乡村的姓氏关系,形成以杨、萧为核心的地域性宗族社会。李兆新与杨之徐关系亦相当密切。李与杨共处堠南中村,两姓关系密切,有着悠久的通婚历史。禁婚,一直被认为是宗族之间关系最恶劣的表现。......
2023-08-30
党中央、国务院对社区矫正工作高度重视。相应地,省级、市级、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职责。依法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司法部作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管部门,负有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管职责。“社区矫正委员会”是指由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社区矫正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2023-07-27
说到“吃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恋人之间出现“闯入者”的情景。其实,所谓“吃醋”,就是一种嫉妒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孩子也会“吃醋”。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吃醋”,千万不能“冷处理”,要给予反应,适当安慰,不能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时候,要给予解释。孩子“吃醋”是因为怕失去父母的关心、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对于“吃醋”的孩子,特别是男孩,游戏的功能就在于,能让他多一些体验成功与失败交织的矛盾感受。......
2023-11-24
法官的倾向也很明确,85%的法官认为“律师辩护”效果更好,只有15%的法官认为“说不清”。选择“说不清”的原因在于律师辩护作用与法官预期有所差距,如缺乏辩护技巧导致辩护意见可采性不强;辩护内容千篇一律呈现模式化,很少提出有实质意义的观点,难以体现律师所具备的专业优势。......
2023-07-18
精为气所化生,神藏于血液之中,因此,精神还是来源于气血。甚至可以说,气血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这是相同的;而气和血的功能却大不一样,这是相异。因此,气和血之在机体,不仅是一个物质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功能的概念。凡属机体生理方面的气,统叫做真气。1.血的生化《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营气为血中之气,具有阳火之性,阳气之化生阴血,固为临床之所......
2023-12-03
“社区”“治理”以及“社区治理”都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社区治理被作为具体的社会管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得到全面加强。社区治理是指以社区为地域基础,在社区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这些不同主体依托各自资源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人们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改善社区治理,弘扬民主精神、合理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发展。......
2023-08-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