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摘要】:新形势下的法制宣传教育具有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作用,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作为“法律六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区域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增强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前提。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我国法制宣传教育根本性的变化是,从把法律交给十亿人民逐步转向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社区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甚至是文化体育医疗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区。作为社区教育内容之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摆上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社区法制教育已成为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标志。文明社会的迅猛发展,呼唤着包括法制教育在内的社区教育与其相适应、相同步。新形势下的法制宣传教育具有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作用,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作为“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区域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增强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法制宣传教育,也称法制宣传或者法宣。法制宣传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我国法制宣传教育根本性的变化是,从把法律交给十亿人民逐步转向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从定位上看,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定位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转向政治文明建设范畴。

从目标上看,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让公民具备基本法律知识转变为以确立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从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上看,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扩充,其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一直被认定为重点,可谓重中之重。

从要求上看,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单纯的义务观转向权利义务并重观。

从内容和任务上看,“一五”普及法律知识的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与广大公民有密切关系的法律常识;“二五”法制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坚持学用相结合的原则。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了法律制定的快车道,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无法具体列举穷尽,“三五”以后,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引向了更高、更深远的层次。

从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看,从上课面授、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宣传工具的作用到组织宣传活动,实行分类指导的方法,到在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普治兼顾,整体推进,再到“五五”的对六类对象不同的学法用法要求,即“法律六进”,这体现了国家对各行各业开展类型化法制宣传的思路,“六五”注重法治实践活动,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表面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手段的规定越发广泛、灵活、注重创新和与时俱进,强调“学用结合”,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用”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同时反映了法制宣传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30多年的法制宣传实践表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是指各级政府组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在社区开展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尊重法律权威,从而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以法制为宣传内容的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