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区法律进步: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法律进步: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就是法律进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表现之一。法律进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对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起到“减震器”和“解压阀”的作用,对保持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进社区保障功能的完善与落实对于社会有序、稳定和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福利至关重要。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专门的社会保障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并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是社会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的基本宗旨在于维持每一个社会成员所需的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在社会学家看来社会保障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就是法律进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表现之一。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是指社区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在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为满足其精神和心理需要、享有的正当权利、社会地位等提供保障服务。社区对弱势群体最知情,与弱势群体的交往最直接,因此,也最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法律进社区可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也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权益。法律进社区保障功能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社区工作去挖掘地方资源,利用多种形式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由于社区社会保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保障对象都是一些社会的弱者,如因疾病、工伤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医疗的,家庭生活极度贫困的,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维持生活的,遭受突发事故伤害影响其生活的伤残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社区在开发地方相关资源后可以以现金、物质、劳务等方式给这些弱势群众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帮助,进一步发挥保障功能。法律进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对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起到“减震器”和“解压阀”的作用,对保持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旧问题日益显现,需要建立种种协调和整合机制,以减少和消除由于社会变迁引发的各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与矛盾。法律进社区保障功能的完善与落实对于社会有序、稳定和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福利至关重要。在社会化进程中,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社会成员将更多地依赖于社区以形成共生关系,并通过各种组织和制度来实现社区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协调与运转。鉴于此,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也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社区作为基层的社会实体,将成为新的保障载体,发挥法律进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便成为必然选择。

历史进入了新世纪,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包含了在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教育,作为社会的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段都能获得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机会。有些城市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的城市,而作为城市的基础——社区当然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大教育”。法律进社区的学习功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辞海》中称:“教育是社区现象,起源于劳动,是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很显然,学校是教育机构,并不代表着教育的全部;教育也不只是在学校里,同时也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社区中。学习型城市应当具备这样一些特点:满足不同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教育设施为全民共享;不同的时间都有学习的机会,而且学习方便;学习环境良好。这些都离不开社区的学习功能。法律进社区的学习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功能。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