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法律进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法律进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摘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法律进社区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在法律进社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阻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目前如何以法治社区创建为契机,通过法律进社区,解决社区的法制供给,满足广大居民对法律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巩固创建法治社区既有的成果,推动法治社区创建的进一步深化,真正建立起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法律进社区机制,成为我国法律进社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区是城市人生活居住的基本空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社区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家也在不断调整对社区的定位。作为基层组织,社区和居民委员会不是一个概念。居民委员会承担的更多的是政府职能或政府职能的延伸。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公共空间。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社区治理的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提了出来。要想确切了解社区治理的含义,首先要了解作为其基础的治理以及治理理论。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治理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众所周知,治理需要权威和核心,但这个权威或核心未必就是政府机关。同时,治理与统治在管理过程中的权力运行向度不同,政府凭借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统治,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合作管理的过程。

从我国的实践看,随着时代的变化,社区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过去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合现代社区的发展需要。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除了政府强制性的行政管理、居民自我管理之外,其他社区管理主体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也不再是政治行政区属,更多反映的是生活的空间,但也区别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城市街坊。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社区是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用以区别于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亲属群体。”在当今的社区中,政府职能已经逐步减少,社区自身的主体地位开始凸显。社区中的自治组织、政府和市场三者在社区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以协商、合作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社区治理就是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形成一种合作、协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管理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这种管理模式就是现代的社区治理。离开了居民和他们的生活,社区治理其实就是空而又空的概念游戏。而能在社区治理中起作用的法律制度又不能仅仅是单向管制的制度,而是基于社区居民生活的期望和愿景的表达,也是争议处理的规则,更是公序良俗树立的规范。这样看来,国家的城市社区在改革开放以前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在新时期的主要功能定位要向居民自治生活共同体转换。因此,寻找一种符合中国文化特色、适合中国民众习惯的社区治理模式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法律进社区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法律进社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阻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传统的法律普及制度和法律普及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目前如何以法治社区创建为契机,通过法律进社区,解决社区的法制供给,满足广大居民对法律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巩固创建法治社区既有的成果,推动法治社区创建的进一步深化,真正建立起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法律进社区机制,成为我国法律进社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一直以来研究作为社区法律的重要供给方式之一——法律进社区,让法律进社区真正达到引导和促进公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公民法制观念、推动社区依法治理的目的,在全社会掀起学法、懂法、用法新高潮,显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