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少年视力防治实践与创新效果分析及影响因素

青少年视力防治实践与创新效果分析及影响因素

【摘要】:本研究首次采用LTA模型评估了青少年视力防治干预效果的动态演变阶段特征,并分析影响各阶段干预效果转换的因素。LTA模型可以从多个方面评估两个时间点的行为,阐明个人的行为状态随时间的变化。LTA模型也可以应用于识别和描述具有明显特征的潜在类别个体的特征。

干预人群用眼习惯分为四个潜在类别:其中1602人(28.95%)干预前表现差,干预后用眼习惯变好。干预前后用眼行为改变的趋势也可分为四类人群:其中第三类有303人(5.48%),干预前表现差,干预后效果显著变好。年级和年龄与干预效果成反比,小学生的效果要更好,年龄、年级越高的学生改变的机会越小;干预效果好的人群特征为:普通学校的、城市的、周末不参加辅导班的、体重正常的学生。每年的干预次数至少为2~3次,采用多种方式的综合干预效果更佳。

本研究首次采用LTA模型评估了青少年视力防治干预效果的动态演变阶段特征,并分析影响各阶段干预效果转换的因素。LTA模型可以从多个方面评估两个时间点的行为,阐明个人的行为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在每个时间段内,个体的行为是多个变量综合的结果。换句话说,在每个时间点,个人的行为状态可能是各方面高度相关的行为的共同特征展现。LTA模型也可以应用于识别和描述具有明显特征的潜在类别个体的特征。Chung和Martin的研究显示,成瘾治疗的青少年分为轻度成瘾或无成瘾性、中度成瘾和重度成瘾三个潜在类别。经过一年的干预治疗后,住院和门诊病人均能够降低其成瘾性,但住院病人面临更高的成瘾性这可能是由于该组人群的行为障碍发生率较高。青少年视力的综合干预是一项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应找到各个不同人群的潜在特征和需要,并以此为依据,长期、系统地开展视力防治综合干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近视防治意识,并积极探索,促使防治知识转化为积极态度和行为的有效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进而自觉养成科学的用眼行为,改善并提高学生的视觉健康水平。

由此可见,LTA模型非常适合分析干预前后个体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用来分析哪些潜在类别的人群会随着干预的进行发生改变的概率比较大,同时可以预测干预效果明显变化的人群特征有哪些,这些信息有助于为具有这些特征的潜在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提高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