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起元传疏辑补的诗-周起元传疏辑补

周起元传疏辑补的诗-周起元传疏辑补

【摘要】:文震孟[2]大中丞绵翁周公[3]之还闽也,以察吏忤珰,奉严旨而还也[4]。天子乃仅罢丞,弗深罪,珰与附珰者则尽已衔公矣。夫察吏,中丞职也;忤珰,君子事也。细柳拂烟含[10]远思,晴风吹雨和悲歌。百年富贵浮云迥,千载声名皎日争[11]。握手临歧[12]何限意。[2]文震孟:见前注。[5]原刻本自“先是吾郡有杨丞者”至“公则何悔焉,惟”整段皆缺,今据崇祯《海澄县志》本补齐。[12]歧:乾隆《海澄县志》本与原刻本均作“岐”。

文震孟[2]

大中丞绵翁周公[3]之还闽也,以察吏忤珰,奉严旨而还也[4]。先是吾郡有杨丞者,以强项为织貂所弹,时贵皆欲去之,公独不可,曰:“即丞而亡状,黜陟之权,宁渠使珰操之!”再抗疏,以去就诤。天子乃仅罢丞,弗深罪,珰与附珰者则尽已衔公矣。亡何,有监司淫刑以逞,公复疏论于朝。或谓公“虫百足者未易击也,且不虑祸不测耶?”公慷慨曰:“祸福之来天也,君子弗计,君子所计者是非焉耳已,是非无定案,何以传示远迩哉!”疏遂上而公不免去矣。夫察吏,中丞职也;忤珰,君子事也。身去而名重,公则何悔焉,惟[5]三吴人士,悼心失图,以为至戚。盖公莅吴二载,值时之多故,安戢镇抚,衽席[6]而噢咻之,俾有宁宇。更值岁饥,百方调剂,不难以其身为民请命,是以爱公如父母。比其行也,皇皇失怙恃焉。公尝上书请浚海道、开三江,为吴百世利[7],功未及创,遽以谴归,震电方威,攀辕无路。士民之所为咨嗟而洒涕者也。余不佞,辱公臭味之雅,而去位之因,又复相牵率,所谓欲哭则不敢,欲泣则近于妇人。聊赋短章,以申骊唱。盖甘与公同罪,不计属垣之耳矣。

金阊新柳尚依依,万户伤心送落晖。总为清时容直道,岂知平地有危机。丹心贯日碑盈口,黄发攀车泪满衣。何限离忧兼别恨,可能消得海云飞。

废弃衡门雀可罗,干旄孑孑[8]数相过。千秋知己心期在,一日临歧[9]感慨多。细柳拂烟含[10]远思,晴风吹雨和悲歌。浮云西北何须问,且共沧江狎钓蓑。

一封朝奏夕遐征,回首天王本圣明。此际也知言可讳,我公乃以去为荣。百年富贵浮云迥,千载声名皎日争[11]。握手临歧[12]何限意。泥涂满眼不胜情。

烟波渺渺洞庭悠,欲挽襜帏不自由。浊浪一时翻月旦,清风万里载阳秋。古来兴废非人力,吾党行藏与运侔。但听邦人歌衣衮,江湖宁老济川舟。

【校注】

[1]今将原刻本与崇祯《海澄县志》卷十六“艺文志”文震孟的同题诗序对校,原刻本缺一段文字。原刻本在卷四“兰言录”仅辑录两首,其他两首置“补遗”中。

[2]文震孟:见前注。

[3]绵翁周公:原刻本作“绵贞周公”,今据崇祯《海澄县志》本改之。

[4]以察吏忤珰,奉严旨而还也:原刻本此句作“以忤珰察吏奉谴而还也”。《海澄周忠惠公自叙年谱》载:“天启五年正月,公野服出署回籍。四月,抵家。”

[5]原刻本自“先是吾郡有杨丞者”至“公则何悔焉,惟”整段皆缺,今据崇祯《海澄县志》本补齐。

[6]衽席:指卧席。

[7]崇祯《海澄县志》本“百世利”后,多一句“功未及创”。

[8]干旄孑孑:语出《诗经·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干旄,古时的仪仗。

[9]歧:原刻本作“岐”。崇祯《海澄县志》本作“分”。

[10]细柳拂烟含:原刻本作“细柳指烟舍”。

[11]皎日争:乾隆《海澄县志》本作“皎日星”。原刻本与崇祯《海澄县志》本均作“皎日争”。

[12]歧:乾隆《海澄县志》本与原刻本均作“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