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起元传疏辑补合集-周起元传疏辑补

周起元传疏辑补合集-周起元传疏辑补

【摘要】:今据道府复酌为三分:蠲一、本一、折一之说,更申前请。又铺垫悉如常数,此不独为嘉定缓布缕之征,有司宽买办之累,实为内库画经久之策也。夫嘉定之民,亦皆我皇上所抚摩之赤子也。数十年来,通算嘉定解布,岁不过输一二万匹止矣。卓迈准查明开俸。[5]穷檐:指茅舍、破屋,引申为穷苦人家。先是反对阉党,后屈于权贵,助纣为虐,故明史无传。

嘉定县土瘠则壤[1]之,初以粗布系积贮之物,可缓可急,轻徭薄赋之中,默寓节宣[2]之意。盖念此沙地之苦,有司征运之难也。三十五年[3]间,不知缘何载入考成。今据道府复酌为三分:蠲一、本一、折一之说,更申前请。盖以蠲者为闾阎之惠,以解本色一分为备赏之需,以解折色一分为实济之用。又铺垫悉如常数,此不独为嘉定缓布缕之征,有司宽买办之累,实为内库画经久之策也。虽经前院具疏,而转移实在计部[4],此今日之所以目击艰难,而为此方民请命也。展转图回,求公私两利之策,经久可行之规,请于三分中停缓一分,而征二分之本色乎。盖所停者,仅三万有奇。军国之锱铢,即为穷檐[5]之巨亿,未有不见德而生其共者。而所征者计六万匹有奇,实数之综核,何如虚名之空挂,未有不着实而勉为赴者也。主计者亦何爱此三万匹空悬之额,而不以诱其六万匹必输之数耶?及按臣士良[6]回文到部,亦谓当缓征一分,实征本色二分,以救将尽之遗黎[7]

夫嘉定之民,亦皆我皇上所抚摩之赤子也。如谓民之顽冥,何至甘于受比而不顾?即谓官之怠玩,何至甘于受罚而不辞?臣察以虚衷,参之舆论,总缘该县土瘠民贫,兼之连年重困,于加派则诛求到骨,计画无复之耳。岂惟皇上宜予以浩荡之恩,即臣部亦宜示以通融之法。无已,则请从按臣缓征一分之议可乎?夫当国计殷烦之时,而独徼宽恤如是,倘其逋负仍前,朝廷三尺具在,即该县亦何说之辞?是议也,可以安滨海嚣竞之人心,可以裕皮毛尽落之民力,可以彰皇上省刑薄敛之深仁。一议而三美具,况经年不解,该县且沿以为常。今特缓三万之虚名,而却收六万有奇之实数。计皇上听臣,或不待词之毕也。

臣窃观,我神祖[8]最称综核之主也。数十年来,通算嘉定解布,岁不过输一二万匹止矣。我皇上初登之年,天下方喁喁望泽,乃岁解三四万匹,而犹然下严旨责催,部臣于是以征二绥一请矣。皇上督臣,臣督县官,而县官转督小民,不知几费鞭棰,以得此数也。皇上亦恻然动念乎?假令此布果有当于实用,如线梭布之必不可已,谁敢轻议折色?试执此布一匹,与银一钱予军士,臣等固知其领值而不领布也。外间解役,有脚价利;及至牧入,有铺垫利,耗费且浮于价值以倍矣。本一折一之议,所以持而不得行者,臣等知重在彼而不在此。皇上所未察,臣亦不敢尽言,以激聒也。伏乞敕下户部覆议上请,将知县卓迈[9]准其开俸考满,并乞俯念嘉定虽有布缕之征,原非本地机杼,仍依臣等原请,缓一本一折一之说,则不独一邑歌衣被之仁,而天下皆诵明圣如天之德矣。天启三年七月十四日具题。

奉圣旨:布匹着遵屡旨征解,堪用本色,不得轻议缓折,致误急需。卓迈准查明开俸。

该部知道。

【校注】

[1]土壤贫瘠之意。

[2]节宣:即节约。

[3]三十五年: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

[4]计部:明清时户部之别称。

[5]穷檐:指茅舍、破屋,引申为穷苦人家。

[6]按臣士良:当是潘士良,见前注。

[7]遗黎:灾后残留的人民。

[8]神祖:指开国皇帝朱元璋

[9]卓迈:字士英,福建莆田人,万历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先是反对阉党,后屈于权贵,助纣为虐,故明史无传。墓在莆田市华亭镇柳园村。